回家了,坐在飛馳的火車上,看著窗外一閃而過景象,我莫名的開心雀躍。所有的出發都是為了到達,想到即將到達的地方,我心理的激動不言而喻。
快兩年沒回家了,不知道爸媽是不是如他們所說一切安康,年歲漸長,頭上的白發又添幾根了吧,眼角眉梢的皺紋又深了幾分。
想到爸媽,心就溫暖著,所有的不安都消失殆盡,這就是最親的親情帶來的安穩感。
我40年的人生,一半在家鄉度過,一半是在遠離父母的千里之外生活,在外生活多年的孩子,不知道是種什么心情。于我來說,用一句話述說:我把故鄉活成了異鄉,而異鄉依舊是異鄉,沒有活成牽腸掛肚的故鄉。
故鄉是個青山綠水的好地方,這時節頗美。
到處是金黃燦爛的油菜花,雪白的李花,粉紅的桃花,淺紫帶黑色的胡豆花,淡紫米白的豌豆花,淺黃的白菜花,還有不知名的小野花。墨綠的麥苗,枯黃的野草和新綠的野菜同生工長,枯藤一般的老樹上絨絨的新芽……
一切都那么美好,仿佛我從不曾遠離過。小時候有多厭煩現在就有多喜歡。
站在房前屋后,我貪婪的呼吸著青草泥土的味道,看著熟悉又陌生的一切,這是城市所沒有的氣息。
屋前的地上,爸媽種上了各種蔬菜:萵筍、香菜、白菜、蘿卜、蔥……圍墻邊的葡萄藤冒出了點點新芽,獼猴桃的小葉子綠絨絨的,池塘里的蓮藕枯枝依舊,櫻桃花季已過結出了綠豆大的果實,幾只老母雞正歡快的在空地上撒歡;肥大的鴨子在池塘打著滾相互追趕,池塘的小魚吐著泡泡上浮下沉;大黃狗曬著太陽搖著尾巴……
這是歲月靜好的模樣。
記憶中小時候家里的房屋最早是土坯的,后來變成青磚黑瓦,再后來變成了三層小樓,無論怎樣變,那間老式灶屋保留了下來,兩眼土灶兩口大鍋,堆滿柴火的灶間,一個大大的水缸,2平方見方的案板,寬敞舒服的房子,這些都區別于城市樓房小小的廚房。爸媽總說在這里燒飯習慣,感覺燒的飯菜都更香一些。
屋前是寬大的院壩,是收獲季節用來晾曬的場地,金黃的稻谷,淺褐色的小麥,油菜,玉米,花生,大蒜,地理出產的一切需要晾曬的糧食,都會被薄薄的平攤在院壩。
院壩還是孩提時期我的樂園,可以奔跑嘻戲,斗雞遛狗,打滾撒歡,也是天然餐桌、寫字臺。
回到熟悉的地方,看到一切都欣喜異常。家的感覺最初源于心的安穩,無論家如何變化,有爸媽的相伴,我就始終可以不長大,可以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