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上有個十分著名的實驗叫做棉花糖實驗。實驗人員找來一幫孩子,把他們叫到一個房間,然后給沒給小孩發一顆誘人的糖果。實驗人員告訴孩子們自己要出去一下,但是交待孩子們如果等他回來之前還留著這顆糖果,那么他們將得到兩顆糖果,如果現在這顆被他們吃了,就不能再得到糖果了。
實驗并沒有結束,他們對受試者進行了跟蹤,結果證明那些當年忍不住把第一顆糖果吃了的孩子相比于那些忍住的孩子,其綜合發展都要落后!實驗考驗的是孩子們的自律能力,擁有自律能力的人,生活中更能達到自己想要的目標。
《毅力:如何培養自律的習慣》一書告訴我們正確打開毅力的三個方法。
第一:設定具體目標
比如說想要學英語的人應該設置每天記背30個單詞,而不是片面的說掌握多少單詞量。相同,對于想減肥的人。定下具體目標“我要瘦10斤”而不是說“我要瘦下來”之類含糊其辭的目標。
第二:對自己做出承諾
生活中,合同之所以有效,是因為它具有法律效力,如果你不遵守合同的約定,那么你必定收到制裁,并給你帶來相應的損失。
而自律,就是你同自己之間簽的一紙合同,如果不遵守,自己的內心將會收到一定的損失。現在有很多付費打卡的社群,其目的就是讓我們自己和自己簽訂的合同有了有形的獎懲。將更有利于我們打開毅力。
第三: 培養積極的心態
心態是我們的精神支撐,所以如果心態不夠積極樂觀,那么我們的行動也不會隨著運轉。
很多人之所以無論如何也打不開自律,是因為他們一開始就設定了太高的目標,而我們一旦達不到,就會對自信心造成嚴重的打擊,甚者將澆滅之前的雄心壯志。
所以我們盡量把任務分解成易操作的小塊,循序漸進,先建立了自信心,再一步一步往上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