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填報志愿時,各大教育網站紛紛貼出當年的各類大學排行榜,這些排行榜除了給大家增加了一份談資外,對剛結束高考的考生們來說也是一份重要的參考資料。畢竟,每一位考生和他的家長們都希望根據考分盡量選擇一個“最優解”。然而,不同機構給出的排行榜里,同一所學校的排名卻常常大相徑庭。那么,市面上的排行榜種類繁多,我們應該相信哪一個?
我們必須明白的是,所有的大學排行榜都有它獨特的評價指標體系。在任何排行榜里,一所大學的綜合排名正是由評價指標體系中的各級指標進行加權平均后的結果。因此,不同的評價指標體系、不同的加權算法造成了排行榜的差異。
下面,我們對當前最為流行的三家主流大學排行榜——武書連大學排行榜、中國校友會大學排行榜以及最好大學網大學排行榜做一番探討。
我們先來看一下2017年這三家榜單排出的前20位大學:
很明顯可以看出,同一所學校,在不同榜單里的表現幾乎都有不同。而在20名開外的排行里,這種差別就更加巨大。那么這幾家主流排行榜中,究竟哪家排行榜更可信?下面我們一一來看。
一.武書連大學排行榜
1.評價指標體系
我們先來看看武書連的大學排行榜的評價指標體系。武書連據稱是中國持續研究大學評價時間最長的學者。在他的排行榜里,學校的綜合得分主要分為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兩個一級指標。其中,人才培養又包括研究生培養和本科生培養兩項。而科學研究則包括自然科學研究和社會科學研究兩項。
先來看人才培養一級指標。在武書連榜中,該指標又包括研究生培養和本科生培養兩項二級指標。其中,本科生培養又下設14項三級指標,包括本科畢業生就業率、新生錄取分數線、本科教學評估結果、全校師生比、本科畢業生數、教師平均學術水平、雙語教學示范課程、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特色專業、教學團隊、規劃教材、挑戰杯本科生學術作品競賽獎和本科教學成果獎。而研究生培養下設畢業生平均學術水平、博士畢業生數、碩士畢業生數、優秀博士論文、研究生教學成果獎共5項三級指標。
接下來,再來看看科學研究一級指標。在武書連榜中,科學研究指標包括自然科學研究和社會科學研究兩項二級指標。而自然科學研究下設國內引文數據庫論文及引用、國外引文數據庫論文及引用、學術著作引用、藝術作品、專利授權、科學與技術獎、國家大學科技園這7項三級指標。而社會科學研究二級指標則下設國內引文數據庫論文及引用、國外引文數據庫論文及引用、學術著作引用、藝術作品、專利授權、人文社會科學獎6項三級指標。
2.特點與問題
從以上可以看出,武書連榜對于三級指標的選擇,在數量上求多求全。然而部分指標選擇不當,不能有效說明問題。比如本科畢業就業率,這是反映大學畢業生就業情況的重要指標。但是這一指標的缺點也非常明顯:就業率高是否等于就業質量高?很顯然,兩者并不等價。因此,這一指標無法真實反映高校的就業質量。再比如,本科生培養中有一項指標是挑戰杯本科生學術作品競賽獎,作為考察本科生學術水平的指標來說,這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是本科生可以參加的競賽多種多樣,隨著時代發展還有層出不窮的新興競賽,僅僅選取這一項競賽作為學術水平評價指標是否欠妥?再比如國內引文數據庫論文及引用這一項中,武書連榜統計了近5年在SCD源期刊發表的論文及被引用次數。然而SCD源期刊數量眾多,不同期刊的發表難度和質量好壞均有所不同,僅僅以此做“簡單粗暴”的排行,只能反映論文的總體規模,而對論文的質量則無法辨別。
此外,武書連榜的加權系數及算法也存在簡單粗陋的問題。例如在統計國內引文數據庫論文及引用時,該榜用近5年在SCD源期刊發表的論文被引用次數乘以權值2,再加上近2年在SCD源期刊發表的論文數乘以權值1作為最終結果。那么論文的被引用次數為什么要采用近5年,而發表的論文卻又采用近2年,且一個權值為2,另一個權值為1,這樣的加權規則在武書連榜中并沒有做出說明。在武書連榜中,科學研究的總分簡單地由自然科學研究得分加上社會科學研究得分,這樣簡單相加,使得規模龐大的綜合類大學優勢明顯,而一些非綜合類大學以及具有行業特色的“偏科”大學則非常不利。
3.總結
所以,綜合武書連的排行榜來看,數據指標求多求全是其優點。但是,求量不求質又是其顯著的缺點,而且各項指標的加權算法是否合適也有待商榷。又因為求量不求質,導致在武書連的排行榜中,大學本身的大小和規模在排名中就會有突出的體現。而武書連榜對所有學校“一視同仁”的評分法則,使不同類型的大學無法得到區分。
預告
本篇文章主要分析了武書連大學排行榜的特點,在《眼花繚亂的大學排行榜,有可信的嗎?(下)》中,我們將繼續對另外兩種排行榜的優劣進行分析,歡迎持續關注~
作者:坤哥,985理工科碩士,文理兼備的自由寫作者,關注高考志愿、就業選擇和個人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