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都去哪兒了?超實用時間管理術助你戰勝拖延

與拖延作戰,首先需要重新考慮你的時間分配問題。如果你為下周選定了一個可操作目標,你有沒有想過什么時候開始實施呢?

我們在日常的工作學習中,為了能更好地利用時間,通常會選擇采用制定目標計劃的方式來對抗拖延行為。然而當你為目標制定計劃時,你知道自己有多少可利用的時間嗎?

心理學家費雷博士創造了“非計劃”這個概念,引發我們從一個較為新穎的角度看待列計劃表這件事。

什么是非計劃時間表

非計劃時間表

“非計劃時間表”并不鼓勵我們花太多時間在計劃上面,因為在某個時間點,你必須從計劃中抽出身來,投人到實施中,相反,他更看重要求我們列出非計劃時間表,“非計劃時間表”與我們以往接受的傳統計劃表有較為明顯的區別,具有以下三個顯著特征

1.“非計劃時間表”是一個每周日程表,實現每周時間安排的量化呈現;

2. ?它關注的是計劃外時間軌跡,即在固定事項(每周你必須要做的那些事:比如吃飯、睡覺、接送孩子、健身.......)之外,可由你任意支配的時間有多少;

3. ? 一周時間安排的量化呈現,可以幫助你主動覺察生活,覺察自我,鏈接未來。

大多數人都不清楚自己的時間跑到哪兒去了,那么當你完成了非計劃表格后,當你重申審視它的時候,你有什么感受?是感覺焦慮、迷茫、緊張,還是充滿力量、安全、掌控感?我們可以通過觀察自己的感受,思考這份日程表中有什么因素導致你產生那樣的感受,從而做出調整。

六步驟完成非計劃時間表

如果你時常感嘆“我不知道我的時間到底跑到哪里去了”,又或者你苦于制定了計劃表卻無法順利執行,最終難免淪為拖延行為,那請跟隨作者來一起制定一份屬于你的“非計劃時間表“,制定一份非計劃時間計劃表,只需要六個步驟:

1.羅列出每周你的固定事項,盡量輻射到工作生活的各個方面;

2.羅列出每周你計劃中的目標事件(如更新兩篇公眾號,精讀一本書等等)

3.將羅列出的固定事項填寫進非計劃時間表,并為每個事項標明所需花費的時間;

4.觀察你可以用于自我支配的剩余時間。

5.將計劃內的目標事件填入空白的格子內。

6.根據完成時間為空白的格子涂色,半小時涂半格。

由此我們可以發現,“非計劃時間表”是一種幫助我們進行時間評估和自我監測的方法,有助于提高對時間的判斷能力和利用零碎時間的能力。

非計劃時間表,你用對了嗎?

過去的我

在以往的個人時間管理經驗中,我的關注重心一直是“哪些時間被安排了事情”,而從未考慮過還有哪些空閑時間可以利用。過去,我在安排每日行動的方法是這樣的:

首先,嘗試將我的個人事務歸納分類,可以分為三類:一是事務性例行工作,即工作中遇到的文件流轉、部門協調、參觀接待、申報材料等;二是寫作、研究及規劃類工作,即公文寫作、領導講話、私人寫作、團隊規劃等輸出類工作;三是各類閱讀、瀏覽、摘錄等輸入類工作。

其次,根據工作學習內容分類,將第二天要做的事件用四象限法進行重要緊急程度的劃分,保證每天有一半的時間留給重要而不緊急的工作。例如,我將2月6日的工作學習內容進行劃分。

再次,針對每天的完成情況及時復盤、調整、制定下一工作日計劃。

這樣做計劃的優勢是更多的精力分配給相對重要的事件,并且可以有效控制自我能力極限,不讓自己承擔超過能力范圍的工作,又可以充分發揮潛能。然而劣勢也是顯而易見的:

1.重在計劃每天的行程,而對于一周的整體時間安排統籌不夠;

2.著眼點在于已經計劃好的事情,并且把目標事項與生活工作中的固定事項混雜在一起,區分度不夠,目標事件的指向性不明確,不利于目標的完成;

3.對于零散事件的計劃、利用能力有待提升。

我將如何利用”非計劃時間表“來規劃學習生活

認真制定一份屬于自己的“非計劃時間計劃表”,具體操作情況如下:

1.羅列出每周你必須要做的事情(計劃外),盡量輻射到工作生活的各個方面;

下周我必須要做的事項有:做早餐、送孩子、上下班路途、工作、午飯、運動、周一晚上參加群聚會、周三上午幼兒園活動、周六晚上爵士舞劇、周日上午拆書家定級、周日下午游泳;

2.羅列出每周你計劃中的目標事件(計劃內);

下周我計劃中的目標事件為:精讀《拖延心理學》、《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觀賞圖畫書中的圖畫》、《共讀繪本的一年》;簡書心得輸出兩篇;公眾號更新一篇;宋佩老師課程方格筆記一篇;阿甲老師課程聽完+導圖、秋葉PPT課程每天一節。

3.將羅列出的計劃外事項填寫進非計劃時間表,并為每個事項標明所需花費的時間;

4.觀察你可以用于自我支配的剩余時間。

根據表格中中的空白區域計算,下周我可以用于自由支配,完成目標計劃的總時間為16個小時。

5.將計劃內的目標事件填入空白的格子內,并為每個事項標明所需花費的時間。

6.根據完成時間為空白的格子涂色,半小時涂半格。

半成品非計劃時間表

填完表格之后,我的最大感受就是滿足、充實與掌控感,因為我在每天的工作內容細分表之外,增加了全局的掌控能力,對于自己的可利用時間有了進一步認識,同時也提升了自己對于時間的預估能力。因為使用表格記錄這樣一種相對客觀的工具,可以糾正我平時主觀時間的偏差,可以更為有效的對屬于自己的時間做到心中有數,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非計劃時間表,一起用起來,與拖延say byebye!

參考書目:《拖延心理學》,簡·博克、萊諾拉·袁著。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本人患有十分嚴重的拖延癥、虛假希望綜合癥和完美主義強迫癥,總是想計劃周全后再開始行動,制定計劃常常設定目標過高,一...
    威尼斯假面閱讀 1,967評論 4 11
  • PMP第五版考點匯總沖刺版 第一章引論 P2:《PMI道德與專業行為規范》詳細描述從業者在責任、尊重、公正、誠實方...
    文小夢閱讀 20,984評論 5 102
  • 國家電網公司企業標準(Q/GDW)- 面向對象的用電信息數據交換協議 - 報批稿:20170802 前言: 排版 ...
    庭說閱讀 11,081評論 6 13
  • 青色的天空 遠處漸顯的晚霞 空無一人的街道 只有偶爾經過的汽車 蘋果花的芬芳還在彌漫
    miss_wu5閱讀 236評論 0 1
  • 存在感 這個詞我一直不擅長,不,是不怎么喜歡, 或許因為我做不好,所以他成了討厭鬼。 我的存在為何要被不相關的感知...
    周末末閱讀 362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