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2017.11.4日23:44分,我長舒了一口氣,終于,終于把《明朝那些事兒》看完了。
全文6362頁(電子版),用時44小時33分鐘,如果不眠不休的話,大概需要兩天兩夜。但其實這本書,我用了兩個月的時間。從剛開始的接觸,到隨便翻翻,再到一發(fā)不可收拾,最后的一口氣讀下來,用了兩個月的時間。
那么,問題來了:
花兩個月的時間讀完一本書,到底值不值?
而我的答案是:
讀書就是不去問值不值,只管讀就好了。
是的,不管是實用的經管類書籍,還是煽情的雞湯類文章,亦或是針對性強的專業(yè)書籍,或者是無人涉足的小眾讀物,我們不去探討市場的暢銷度,只問自己的內心是否在某一刻得到滿足,這樣就夠了。
在這本厚厚的書籍里,作者提到:
“我們這個古老國度有著漫長的歷史,長得似乎看不到盡頭,但我卻始終保持著對這些故紙堆的熱情?!?/b>
因為作者,讓我對故紙堆也有了熱情,所以我想了解那故紙堆背后的故事,那是怎樣一段驚心動魄的歷史,而不僅僅只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朝代更迭。
02
在沒讀這本書之前,我對大明王朝是處于無感的狀態(tài),我只知道清朝取代了明朝,但明朝是如何一步步走到這樣的結局,我不了解甚至也不想了解。
就像你明明知道最后是悲劇,可偏偏讓你親歷由喜劇演化為悲劇的全過程,這對我來說是一件很殘忍的事情。
幸好作者用通俗的筆觸,輕松的語調,在詼諧幽默中讓我們了解了一個完整的大明,不算十分完美,但最起碼不那么悲傷。
悲傷么,當然。
這段歷史充滿了太多權力與利益的游戲,整日都是永遠也上演不完的權力斗爭、陰謀詭計,但在那些充斥著流血、屠殺、成王敗寇,爾虞我詐的文字后面,人性的光輝與偉大依然存在。
歷史是無奈的,歷史也是公正的,在經過幾千年的大浪淘沙,那些留存下來的人物才真正值得后人敬仰,名垂千古。
比如于謙,對,就是寫《石灰吟》的那位:
千錘百煉出深山,
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身碎骨渾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間!
當于謙被可笑的“意欲”兩字治罪,在崇文門處斬時,我流下了眼淚。
我只知道他在危難時刻挺身而出、力挽狂瀾,進行了著名的北京保衛(wèi)戰(zhàn),拯救了無數平民百姓的生命。
我只知道,他身居高位卻清廉正直,在幾十年的官場生涯里沒有貪污受賄,在貧寒中始終堅持著自己的操守。
我只知道,他是出現(xiàn)在語文課本中的人物,他和他的那首《石灰吟》影響了無數的后代學子。
我只知道,這樣的人,不該死啊?。。?/p>
但我不是歷史中的人物,我只是一個幾百年后默默無聞的小人物,無權做出判決,更左右不了結果。我只能眼睜睜地看著他在歷史中死去,在光明磊落中走完自己的一生。
還好,還好后人記住了他,記住了這位真正的英雄。
03
如果有人問,你一生中的遺憾都有哪些?上學期間沒有好好讀書,肯定是其中的一個。
在《明朝那些事兒》里,有太多太多的名人匆匆和我們打個照面,然后匆匆下場了。
像走馬觀燈,絢爛卻很不真實。
除去了明朝的17位皇帝,還有寫出“要留清白在人間”的大英雄于謙,禍國殃民致使皇帝被俘的王振,被后人稱為“四家”(哲學家、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的王陽明,鼎鼎有名的抗倭名將戚繼光,雷厲風行進行改革的張居正,明代著名清官海瑞,遍嘗百草寫出《本草綱目》的李時珍,牡丹亭的作者湯顯祖,提起來就恨得牙癢癢的魏忠賢,等等。
實在太多,數不過來。
這些明朝的人物,不是出現(xiàn)在歷史課本上,就是出現(xiàn)在語文課本上。
所以,我有一種深深的遺憾,遺憾的是上學那會兒怎么就沒有好好學習這些知識,以至于現(xiàn)在看到相關人物直到作者介紹我才恍然大悟,原來我在上學時候就遇到過,只是我沒印象罷了。
這種遺憾無法彌補,因為我不能重返17歲;就像大明結局無法更改,因為歷史的車轍不能倒退。
04
6362頁,很長么?
當然,1-9部,很厚很厚的書籍,兩個月的時間才讀完。
6362頁,很短么?
當然,300年的歷史,在短短的6362頁中被道盡,滄海桑田、時世變遷,只一本書的距離。
其實,能完整地讀下來這本書并不可貴,可貴的是這本書的作者。用通俗易懂的網絡語言幫我們還原了一個歷史,一個完整的大明王朝的興衰史,正如豆瓣網友的評論:
把清茶變成巧克力一樣讓老百姓喜聞樂見的好東西。
是的,如果沒有作者,很少有人會去讀這些枯燥無味的歷史典籍,再加上文言文的話那就更要命了。
就算語文成績再好,通假字再精通,文言文也是橫亙在我們和歷史之間的一道寬闊的橫溝。就算你能讀懂那些冷冰冰的文言文,那些隱藏在文字背后的權力與利益的斗爭又將何去何從?
所以,我很感謝作者啊!
感謝他讓我粗略的了解了整個明史,感謝他讓我對故紙堆產生了熱情,感謝他帶來了明朝那些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