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漢語之初級教學中的幾個誤區

今天跟大家談談漢語初級教學中的幾個誤區:

1、 拼音要第一天就都學會。這是錯的! 拼音在漢語中其實只是一個發音工具,它不能代替漢字起到表義的作用。很多老師會在第一天上課的時候拼命地把拼音都教給學生,希望他們立刻就能夠“聽音就拼”。這個愿望是美好的,但是過程是漫長的。在整個初級階段甚至整個漢語學習的階段拼音都是不斷需要練習的。拼音的糾音辨調是貫穿漢語學習始終的。所以不要逼學生在一天以內拼對所有的拼音。

2、 想不起來就寫拼音。也是錯的! 在快速積累詞匯的時候,很多學生過于依賴老師的板書。一旦學生記不住這個詞了,老師就寫下板書。神奇的是,他們一看板書就想起來這是什么意思了。可是,我們在教學生的時候,到底是在提醒他們,還是要他們能夠自如地運用這個語言?所以,請不要讓學生養成看著書、板書記起詞語的習慣。

3、 他們很聰明,一學就會用。當然是錯的! 學生的學習是靠不斷地運用和自我消化后漸漸鞏固起這些知識的。無論這個學生在語言方面有多高的天賦,都不要高估他們的記憶力和接受能力。不斷地練習、反復的使用,才能讓這些詞,這些語法在學生的腦海里根深蒂固。為什么有的學生能說得特別溜?因為他們說得多,俗稱“話嘮”。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們不斷地在使用這些東西,這樣就不容易忘,也會用得更好。

4、 讓他們翻譯一下沒關系。 這個簡直就是在給老師自己挖一個深埋自己的坑。老師要清楚,也要清楚地告訴學生,很多東西我們的語言之間是無法互通的。你不能按照你的語言習慣來翻譯我們的語言。有的學生甚至一個詞一個詞對照著翻譯,這根本就是事倍功半,甚至可以說是無用功。我們學習漢語不是為了當一名“漢學家”。而是能跟中國人自如地去溝通交流,用漢語解決生活上的基本問題。學生對在語序、意義這些方面的問題比較愛刨根問底,以后學到中級,高級慢慢地會表現得越來越突出。所以“做好規矩”非常重要。

5、 替換練習常常做是好的。 替換練習在初學者階段是鞏固他們的知識,讓他們在自己說的時候不用那么困難。但是久而久之學生會依賴一個固定的格式或者不能自己脫離這個格式思考,這樣就適得其反了。所以適當地運用替換練習才是正確的選擇。

6、 看拼音讀課文也很好。這是很大的誤區! 看拼音讀課文的意義實在不大。他們可能會養成不看拼音就不知道這個詞意思的壞毛病。在初學者階段,他們要在聽說上多下功夫,而不是機械地讀。如果讀課文用于糾音,那么還是可以適當使用這個方法。但是千萬要注意時間的控制。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