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小從分散辦學到集中辦學,固然改善了學校的硬件設施,但也帶來了諸多問題。農村寄宿制學校的突出問題主要有,低齡寄宿影響兒童身心健康,寄宿制學生長期處于缺乏家庭情感呵護及文化生活的封閉校園環境中,在情感、心理和安全等方面出現多種問題。
寄宿學生親情缺失、性格孤僻、抑郁等問題給家長、社會帶來了新的憂慮。另一方面家長把孩子的教育全部寄托于學校,長時間在外打工,形成了留守兒童、特殊兒童群體對親情的缺失。家長對學校工作的不理解,無形中形成了較多的家校矛盾。能否讓家長通過一個平臺近距離接觸學校教育,增進情感,了解孩子在校學習、在家生活、學生參與學校活動表現,通過互聯網平臺實現家校共育的嘗試性實踐,形成家校教育的合力,有效解決鄉村寄宿制學校的現狀,需要學校通過網絡手段實現學校、家庭、老師、家長、學生之間的零距離溝通。
金色童年直播間正是在這種背景下出現的,它是低成本、易操作、最直接的互動平臺,只需要一根網線、一臺電腦,一個攝像頭,就可以實現家校共育,喚醒對孩子教育的認知。
案例一:
四年級一班是直播間開播選擇的第一個班級。這個班級留守兒童、單親家庭、特異體質的孩子較多,留守兒童基本由不識字的爺爺奶奶照看,對孩子的學習督促與指導存在很大困難。平時孩子與父母的交流較少,出現了孤僻、不合群等現象,給老師的教育增加了難度,對孩子的安全問題有太多的不確定性。平時的課堂是學生和老師互動,而在直播課堂中是老師、家長、平時的課堂是學生和老師互動,而在直播課堂中是老師、家長、學生三者互動。A家長屬于平時即使看到老師也不會主動去交流,孩子性格顯得比較內向,平時沉靜在自己的世界,有時間會動手做一些手工,與同學們交流少,上課回答問題也基本比較少。針對這些問題家長即使意識到也不會用科學的方法糾正。在直播過程中主持人有針對性地選擇讓這位家長上麥互動,當談及孩子的家庭教育時顯得不夠自信,對于孩子的讀書習慣堅持不好,也表示平時在家與孩子交流少,孩子畢竟害怕自己,孩子長時間養成自己學習和玩的習慣,在內心中沒有意識到孩子有效教育的方法。通過上麥互動后,A家長在一次班級實踐活動時來到班級,這一次有明顯的轉變,走到孩子旁邊鼓勵孩子。在與班主任的交流中第一次把孩子在家的狀態告訴了老師:因為孩子喜歡看動畫片,有時候坐在電視前長達半天。顯然孩子是比較喜歡,父母也沒有及時的引導,當孩子形成習慣,對于突然制止,孩子內心是拒絕的。通過交流,以讀書講故事為載體,逐步把看動畫作為學習之后的一種獎勵,限制時間,學生慢慢的通過互利的方法增長了知識也能滿足自己看動畫片的需求,這也是直播平臺線下更深層次的交流。案例二:
B家長是班里一對雙胞胎的父親。常年在外,孩子由家里案例二:B家長是班里一對雙胞胎的父親。常年在外,孩子由家里年邁七旬的老奶奶照管。這對雙胞胎三年中能夠和父親建立聯系的次數不超過三次。因為父親聯系不到,奶奶身體不好,期間任何事只有班主任去關注。就是這樣一個似乎只有小說中出現的角色,在寄宿制學校卻不是首例,而班主任似乎在孩子心中是一個像家人般信賴的角色,而作為父親從小對于孩子的陪伴與教育基本為零。孩子對于爸爸的印象是在哪個地方打工,也不知道他什么時候回來。就是因為這樣一個平臺的出現,孩子的爸爸鼓足勇氣在鏡頭前直面孩子,直面平臺上這么多家長和老師。看到他上麥的那一刻觸動了很多人,當他說出這些年沒有好好陪伴孩子時眼睛里閃著淚花,相信當看到兩個可愛的孩子站在鏡頭前請求爸爸早點回家時,即使外面再忙也要回家過年。就是這樣的一次平臺互動,家長深刻意識到家庭教育對于孩子的重要性,也意識到老師對于孩子無微不至的教育。直播結束后他與班主任的交流多了,頻率完全大于三年間的交流,這就是直播平臺喚醒家長對孩子的教育的認知,這兩個孩子在直播結束后能夠認真的投入到學習中,想把每一次的進步告訴家長。在當天的直播結束部分,孩子們在視頻前向一年沒有回家的爸爸媽媽們留下了自己的心里話,在其后的幾天家長也反復的看了重播,有些家長己經回到家。他們在平臺中留言:感謝有這樣一個平臺讓他們看到孩子們自信的表現,讓他們懂得了要在孩子最需要陪伴的時候會走近他們。
案例三:
孩子給開大車的爸爸寫信勸爸爸少喝酒的案例(200多字即可)有這樣一個孩子, 在孩子比較小的時候媽媽離開了。現在孩子9有這樣一個孩子, 在孩子比較小的時候媽媽離開了。現在孩子9歲了,從孩子上學開始是爺爺一直接送,爸爸一直在外地打工,在工程上開各種大車,這是在和孩子聊天時告訴我們的,此時的孩子眼中閃著淚花,其實這個孩子平時在班級各種習慣很好,很有禮貌胖乎乎的很可愛,老師同學們都喜歡找他聊天,其實班主任老師平時交流多的還是孩子的爺爺,孩子的成績在班級屬于中上等,而爸爸一般是在孩子遇到經濟上的事才會和老師溝通,當天在直播的過程中,爸爸不在線,在互動的環節明顯注意到這個孩子舉動,從一直特別關注視頻到把椅子慢慢退到墻角下,攝像頭不易拍到的地方,看到別的家長互動也慢慢留下了眼淚,在整個直播過程中給沒有在線的孩子留了幾分鐘,是希望通過這個屏幕和父母問候,可以提自己小小的期待或者希望,平時勇敢的孩子當走近鏡頭前控制不了情緒,因為這是孩子們內心真實的流露,在想遠方未歸的父母,當時她對著鏡頭含著淚對爸爸說要早點回來,在外開車要注意安全。因為直播間的所有視頻都可以看回放,我也告訴孩子們在鏡頭前的爸媽也能看到和聽到自己的問候,就在直播結束后的第二天早晨,孩子的爸爸在群里說了這樣一段話:“當看到孩子的那一刻心里很難過,因為一年幾乎沒有陪伴,也沒有盡到父親的責任,他瞬間發現孩子長大了,而對于他的關心遠遠超過了自己,他想馬上回家陪陪她”,當直播后問孩子的時候,孩子告訴我,周末爸爸會給他打電話,但很多時候是喝醉的樣子,爺爺也一直在勸爸爸不要喝酒,為此有了隔閡矛盾,最為爸爸唯一的女兒,拿起筆寫下了一篇勸爸爸少喝酒的信,她說“我知道爸爸一個人在外很辛苦,她有時候睡覺就夢到爸爸一直開車,而在學校老師告訴她,不能飲酒駕車,特別的危險,他希望爸爸能夠不要去喝酒,如果可以,能不能給他每年多一天的陪伴”,當然這封信孩子爸爸也看到了,原來孩子不是不懂,只是不說。作為父母對于孩子的了解與陪伴總是太少,通過直播后的對話,原來可以讓在孩子最需要的時候是那個一直在外地偉岸的父親,就在最近爸爸回家了,在接送時總能看到他牽著孩子幸福離開學校的聲影,我們以前可能對于這樣的一個對話想看到彼此的觸動太難了,就是一次幾秒鐘的展示格外的注意到至始至終沒有意識到的問題,這便是它存在價值。
案例四:
三個孩子的家長給孩子寫信這三個孩子都在東壩小學學習,其中三孩子分別在一年級、三年這三個孩子都在東壩小學學習,其中三孩子分別在一年級、三年級、六年級就讀,這三個孩子有個共同的特點:學習習慣好,自覺性強,成績基本處于班級前列,但幾個孩子都比較內向,不善于言談,在班級屬于那種很文靜,只有老師主動問的時候才會回答,但是從整體的表現看孩子屬于全優的孩子,尤其是對于閱讀的積累在班里基本是最多。班主任也通過各種方法和平臺讓孩子能夠將自己的理解大膽的展示,在課堂中有較好的表現,在金色童年直播課“媽媽你好嗎”中看到孩子的表現,當時雖然沒有上麥互動,但是這個問題引起了父母的關注,也深刻意識到由于長時間在外務工沒有陪伴他們,能夠做的就是通過電話反復的督查他們要認真完成作業,要聽話,要展現最好的自己,而忽略了孩子微笑的變化。直播課結束的周六,家長通過群聊天找到任教學科的李老師,利用周末的普通聊天認真談到了孩子的直播中發現的問題,他說感觸很大,現在他回家如果不問孩子也不說,因為常年在外忽略了孩子的感受,缺少安全感,尤其眼睛近視回家也沒有及時發現,就這樣家校之間的交流兩天多字談到了對于孩子現在狀態的思考,李老師也比較用心,聊天結束后寫了“這是一位好爸爸”的簡書,當老師們看到這個簡書時非常的震撼,一次幾十分鐘的直播喚醒了對于孩子家庭的教育的重視,其實更意料之外的是,孩子的媽媽通過當天孩子的表現,又是和媽媽相關,在直播結束后寫下了慢慢一頁的內容,也是孩子來到世上9年第一次給孩子寫信,她讓孩子耐心的看下去,從信中他肯定孩子的表現,懂事、孝順,同時也比較擔憂,在直播的四十分鐘時時注意這孩子的表現,最怕孩子性格會更加孤僻。
直播間的作用是可以引導家長能夠正面的管教孩子,有一定方法和舉措,及時孩子學習再好,像他媽媽說的人無完人,金無足赤,能不能在童年有一個好的學習條件固然重要,但是孩子的心理變化也更加重要,能不能在成長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品質是后天怎么努力難以達到的,通過直播與家長一次深入的交流,在孩子最需要的時候父母可以去陪伴他們,他們也在重新規劃新年的外出計劃,希望可以有一個人可以陪伴這三個孩子快樂成長,也同時喚醒很多家長的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