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的媽媽給了你三顆糖,讓你與妹妹分。你會怎么分?第一種,自己全部留下;第二種,自己留二顆,給妹一顆;第三種,自己留一顆,給妹二顆;第四種,全部給妹妹。
若你按第一種方法分,會顯得很自私,妹妹知道后會恨你,媽媽曉得后會教訓你;按第二種呢,你稍微有點自私,妹妹會不高興,媽媽也會指責,但也會受到諒解,畢竟你已給了一顆了;那第三種了,你有點慷慨了,妹妹一般會滿意,就是口頭上不說,她也會喜歡的,當然媽媽也會表揚你;最后一種,你就無私了,妹妹絕對不會不滿意,懂事的話還會謙讓下,不懂事的話,她都會笑納,你一顆也沒有,但你可能會得到媽媽的極大贊揚。
要是在生活里,第一種是會受社會多數人排斥,輿論的譴責;第二種雖然社會大多數人不太贊成,但也會容忍;第三種一般都會得到人們的好評,也會提倡;第四種會得到高度贊揚,成為學習榜樣。
在這四種里,一般第一種我們絕對是不能做的,做了就要受到眾的矢之,讓人戳穿脊梁骨,第二種我們不贊成也不反對,但還是能不做就盡量不做,做了會受指責,但也不會太嚴厲,畢竟人吧,都是利已的;第三種能做盡量去做,做了會受鼓勵贊揚;第四種能做到最好,不能做到就算了,這都是極少數人做得到。
這四種能做得到人可以依次認為俗人,凡人,智人,圣人。
從動機程度看,俗人完全利己;凡人先己后人;賢人先人后己;圣人絕對利人。
從獲利范圍看,俗人占盡一切能占的利;凡人占絕大部分,會讓渡少部分;賢人留少量必要,讓大量給人;圣人幾乎讓出全部。
其實在日常生活中極少數人是俗人,絕大多數人是凡人,還有少數人是賢人,極少數人是圣人。
按二八原則來分,80%是凡人,20%是極少數人(其他三類人),我認為20%口1可能有10%左右是俗人,還有10%是賢人(包括圣人。)
所以我們在生活中不能太苛責別人,這包括你的父母朋友親戚兄弟姐妹,他們為了自己都是正常的,他們都有自己的生活,他們可能會幫你一時,但不可能幫你一時,除了有些父母會為子女付出外,但終歸是利己。
當然我們的同事或許也會給予幫助,但大多是工作上或者是有限的,若是陌生人,那就只能是同情、憐憫,但你已失去了尊嚴,所以我們要懂得生活的真相,去獨立自主地生活,讓自己強大起來,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努力做個賢人,向往做個圣人,盡量做到凡人,絕對不去做俗人,總之你好了也讓別人好才是真正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