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繁華如煙夢,菊開千里香還留。
關于宋朝,近代著名史學家陳寅格說:“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于趙宋之世。”關于開封,余秋雨筆下又是這樣的,“它背靠一條黃河,腳踏一個宋代,像一位已不顯赫的貴族,眉眼間仍然器宇非凡。”唐朝以后又一個政治經濟文化鼎盛中心北宋,建都開封。雖然七朝建都于此,也分明是只有一個北宋朝了,豈止是168年。現代的開封就像是出生顯赫的皇族后裔,這便是對于這座城市形成的印象。再有就是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了,可以與唐詩媲美的宋詞,以及歐陽修、王安石、范仲淹。
---------------題記
走在400米的宋都御街上,兩旁各種店鋪一家挨著一家,大有“三步兩店”的氣勢,店鋪前站著身著宋朝服裝的店員,殷勤地介紹開封的各類特產、字畫工藝品。抬頭看見那些楹聯、幌子、字號,都似有宋朝的影子。慢慢走在御街上,左右而望,時光也慢下來,恍然間會以為走入了安然于歷史的北宋王朝。這條御街在宋朝時有1000多米,是皇帝出入的主要通道,《東京夢華錄》上云:“近岸植桃李梨杏,雜花相間,春夏之間,望之如繡。”宋皇都的繁盛,御街是其中之一,當時人口超過百萬,相當于紐約。誰曾想過,真正的宋都其實靜靜臥在腳下八米的地方,在它上面4米處則是明代的石橋,千年前的歷史和文化會以這樣的方式呈現,也是歷史的饋贈么?
御街北頭是午朝門,礬樓就在它的西面,這里是宋徽宗與李師師幽會的地方,據說,徽宗皇帝正道不走,走地道,只為求得與佳人的相聚。這位北宋美女是何方神圣,居然讓皇帝置“三千粉黛”、“八百煙嬌”于冷宮之中,秦觀形容她”豐姿艷容,體柔神媚”,更是深得才子周邦彥的垂青。在皇帝未曾得遇李師師之前,這些妃子們也是得了皇帝的許多青睞,肉吃多了會起膩,李師師便是那一枚去油解膩的酸梅。
宋朝的礬樓,初是專營白礬,又名白礬樓。從宋真宗年間已是首屈一指的造酒大作坊,大酒樓,到了徽宗時代,這里更是吸金勝地,一方富賈、王公貴族、文人墨客無不臨樓取樂。如今礬樓根據《清明上河圖》藍本仿建,由東西南北中五座三層樓閣組成,層疊錯落,恢弘不凡,儼然成為開封的大型游樂中心,貼著宋朝的標簽。要說,這宋朝真的是一個美好時代啊,完全可以冠以“休閑之都”之稱,與現今的西南城市成都一爭席地。若不論國事,不談修為,徽宗是個吃喝玩樂的行家,不僅會玩,而且玩得精通,用現在的話說就是風流倜儻,多才多藝。李師師以小唱著稱,稱得上是個歌手了。兩兩相遇,也算是奇緣奇遇了,難怪徽宗自從識得小李,后宮便無顏色了,宋徽宗看中的也就是李師師內外兼修的美麗,美貌、才女,而且還是氣質美女。這種情況應該和唐玄宗楊貴妃不是一個起跑線上的事吧。只是歷史給了宋朝一個大時代,宋朝還之以軟弱與羞恥,國之不國,如今這輝煌與晦暗都被金宋戰火、黃河泥沙埋在了現今的開封城下,只把歷史留待后人品評憑吊。
龍亭公園門口的兩座石獅和開封城東北角鐵塔公園內的鐵塔是開封城內真正的宋朝遺跡。石獅在宋時是守衛宮廷的,到了清朝雍正年間就被挪到龍亭守衛午朝門。鐵塔上下均以褐色琉璃瓦所造,因遠觀似鐵色,故名之鐵塔,有900多年歷史。鐵塔現在依然高聳,造型奇美,已不見底下兩層塔基。每層開有兩小窗,進得塔內,只容一人通過,轉過身已無富余空間,每上得一層,便于那小窗前透氣,看看窗外景色,感慨一下過往。據說開封城外的黃河是一條懸河,當時水位比鐵塔還高,北宋古城兩度被黃河水淹,宋都古城毀之大半,又加之以火燒、地震、水淹,千年過去了,北宋回溯給歷史的這55米鐵塔,要與后世說講述些什么呢。
“洛陽牡丹汴梁菊”。已是菊花盛開的季節,在開封,菊花盛開尤為盛事。菊之清淡靜雅歷來受人贊美,許多人都喜歡以菊花自詡,人淡如菊的氣性不容易修為。開封自古是菊城,菊花開在漫山遍野,不如開在汴梁,“開封菊花甲天下”“,宋朝”的人們養菊,賞菊,自然也懂菊。菊花開遍開封城內外的每個角落,滿城菊香,仿佛這菊是宋的夢,一直做到了今朝,菊已不是菊。“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得菊之悠然,方才見南山。
一朵花開到凋敗,不過三五天,一個王朝的衰敗,頃刻間。瑰麗的、俗艷的、清絕的、深遠的,抑或是繁華沒落的,一百多年的滄桑都成了過往,歷史遠了,今人還在唏噓著,追憶著。再現的歷史古跡以現代的方式存在著,呼吸著現代的空氣。真跡也好,仿制也罷,歷史畢竟是歷史,何必囿于此,和它保持一個恰當的距離,把這個夢做下去。不久的將來,開封古都地下的遺跡將陸續被開掘出來,也許覺得那才是真的憑吊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