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一好久沒見的朋友來西安說看看我,好久沒見該聚一聚了。
五一哪塊都是車多人多,也不知道去哪里,后來想起朋友圈有人分享的消息,有一個新開張的白鹿原民俗村。由于以前看過白鹿原小說的緣故,一直對白鹿原懷有一種特殊的情懷,決定去那里看看。
原先以為民俗村應該離思源學院不遠,結果到學校附近一搜,暈,還有30多公里的路。既然已經走了這么遠路,不管是30公里還是300公里都要探究一番。
到了以后,發現景區其實還沒有建好,因為我拿著一礦泉水的瓶子,轉了一個多小時竟然沒有看到垃圾箱,所以可想而知,到處都是游客隨手扔的垃圾。中間的湖水里飄著一層白色楊柳絮,整個水看起來綠油油和臟兮兮的,在這么酷熱的天氣里徒增一種油膩悶熱的感覺。
既然叫做白鹿原民俗村,打的就是陳忠實《白鹿原》這本小說的文化牌。所以,你就會到看到,山坡上有通體潔白的白鹿雕塑,男廁所叫黑娃,女廁所叫小娥,那個廣場叫嘉軒廣場,處處能看到白鹿原小說的影子。除了這些,你仿佛看到另一個袁家村的影子。類似的小吃街,類似的仿古建筑,說實話,白鹿原小吃街的小吃味道比袁家村差了好多。
自從袁家村火了后,各地類似的民俗村如雨后春筍,遍地開花,都想撈一把旅游的金。興平馬嵬驛還算出名,然后呢,蒲城的重陽古鎮、周至水街、戶縣將軍山、富平何仙坊、大荔同州湖、好吧,我們縣城的秦漢宮遺址也在打造民俗村,還有縣城的仿古一條街也在籌備中。
我不知道越來越同質化的民俗村到底還能火爆多久?但是不管什么行業,往往大塊吃肉喝湯的都是出名的那幾家,后面的能喝點湯水,大多數只能淪為炮灰。
白鹿原小說中其實可以挖掘的文化亮點很多,希望白鹿原景區后面能走出自己的特色來。最后,感謝陳老送給世人彌足珍貴的《白鹿原》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