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歲前的小孩,10~14歲的孩子,14~18歲的少年,這三個階段是完全不同的。所以你會發(fā)現(xiàn),去年還好好的孩子,今年你就看不懂他了。同一套搞法,你以前這么搞,他可能很享受,還說喜歡你,過了一年可能就不買賬了。
? ? 因為階段不同了,10歲前的小孩他需要的是歸屬感,或者說啊,就是那種被你罩著,被你管著的感覺。你要真的不管他了,真不要他了,真不在乎他了,真不花時間陪著他了,他反而失落。所以這個階段的孩子呢,是要陪的,你管的細致點,一針一線都給他管了,他不會嫌你煩的,就算你脾氣大,就算你兇他,只要你還愿意花時間來陪他,他都會依然黏著你。所以你回憶一下,就這個階段,甚至有可能你訓孩子對吧?他一邊哭一邊還要你抱他,因為他對于安全感和歸屬感的需求大于其他的一切,而這些只有你能夠提供給他。
? ? 所以,十歲之前最怕的是你不理他,對吧?你對他沒耐心,你不愿意聽他說話,你不愿意花時間跟他呆著,而不是你兇他,不是你管他,不是你限制他,自由不是那些東西啊,什么自由啊,尊嚴啊,自己的想法,這些是第二階段10~14歲的孩子,他們所追求的東西。
? ? 你回憶一下啊,孩子從四五年級開始,他就會有很明顯的變化,以前是他主動的跟在你屁股后頭,從這個時候開始呢,他反而不希望跟你待在一起了。以前你說什么就是什么,他甚至很崇拜你,外頭有人說你的壞話,他還要維護你,從這個時候開始呢,他要開始主動的質(zhì)疑你了。憑什么,為什么你說的就對嗎?
? ? 然后,老想鎖門,老想有自己的空間,老想偷偷摸摸的干點你不知道的事情。孩子的變化太大了。幾乎完全變成了另一個相反的人。所以往往是第一階段做的好的父母,在第二階段越顯得無所適從。他10歲以前,你越有耐心,越粘著他,你越是好的爹媽,10歲之后,你越想粘著他呢?你越想替他考慮這考慮那呢,他就越煩你。你沒有變,變的是他啊。
? ? 但如果你不能在心理上給自己斷奶,你依然把孩子當成你人生中唯一的指望,或者是你日常生活中唯一的工作。你就越難以接受這種被回避、被放棄的狀態(tài)。經(jīng)常失戀的朋友,可能你聽出來了。對,這就是突然失戀的感覺,昨天還寶寶寶寶的叫個不停,今天就直接把你拉黑了,就是這么冷漠,就是這么無情。? ? ? ? ? ? ? ? ? ? ? ? ? ? ? ? ? ? ? ? ? 心態(tài)上是很難接受的,所以很多家長都轉(zhuǎn)不過這個彎,這個階段呢,一大半的矛盾都來自于此。都是說呢,他想要獨立了,但是你不愿意放手,表面上是你在擔心他自己的事兒搞不好,其實是你在感情上不能接受這又一次的失戀,你之前付出的越多,你現(xiàn)在越不能接受。
? ? 但是孩子還在長大,然后就到了第三階段,14~18歲,這個階段其實你已經(jīng)沒有那么重要了,至少對他來說,14歲是初二,然后是初三,高一,高二,高三這五年的學習壓力非常重,人家孩子是天天有事兒要做的,不像你是吧??
? ? 天天沒事兒盡知道琢磨他這個階段有點像什么呢?就像是你老公在外面上班,然后你在家里,你沒上班,然后你天天琢磨,哎呀,我老公他到底還愛不愛我呀。然后你老公在外面被訓了,被扣工資了,被老板搞了,失業(yè)了,回來臉色難看,你就擔心,哎呀,臉色這么難看,是不是不愛我了,是不是我又做錯了什么?
? ? 然后你去嘮嘮叨叨的,他又嫌煩,他的世界很大,你的世界很小,他的痛苦是外面的世界帶來的,而你的痛苦是他帶來的。就像你的孩子在外面學習,他拿不到分,考不到好的成績,被老師訓,被同學笑話,回到臉色難看是很正常的,鎖這個門不說話也不是針對你。
? ? 他跟你老公一樣,單純的就是想回家經(jīng)營一靜,然后你內(nèi)心的大戲又開始了。所以這個階段的孩子大了之后,你一定得出去搞點自己的事情,你不能畫地為牢,把自己鎖在屋子里面,讓自己成為老公和孩子的全天保姆,不然你所有的喜怒哀樂都只能給予他們的臉色,你就只能不停的向他們?nèi)ニ饕榫w。
? ? 可是他們也已經(jīng)很累了,沒有力量再去向你保持一個微笑了,那不就得吵起來了嗎?所以啊,這第三階段的重要的是呢,讓自己獨立,有獨自過好生活,獨自快樂的能力,用一種比較平靜的成年人之間處理的方式去處理跟孩子之間的關系。你可以付出你的愛,但你不要指望對方馬上有對等的情緒回應,任何過分的期望都會掐滅一段本該美好的關系,輕松自然,沒有互相指責,沒有內(nèi)耗,這樣的家庭氛圍對孩子就是最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