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班助教感觸-30期上海班

2017年5月13日,第一次以親子班助教的身份進入課堂。這在以前是我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是湯雪老師的鼓勵和支持,讓我鼓足勇氣邁出了第一步。

課堂上迎來了各種不同的家庭組合,祖孫三代、一家三口、夫妻同往,甚至還有未婚少女。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年齡,只有一個共同的愿望--為了孩子更好的未來。作為媽媽,作為曾經的學員,我理解他們的心情,也希望融入他們的故事。與同組的幾位媽媽交流,帶著我的觀察和疑問與丫丫老師探討,再將這些建議轉化成對方能夠接受的方式傳達給她們。感受到她們兩天來的進步與豁然開朗,我的心情也因為她們而格外明媚。

課堂上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兩組母子。第一位媽媽帶著9歲的兒子從重慶飛到上海,簽到臺前媽媽抱怨酒店裝修有味道要去退房換酒店。放下行李轉身就下樓了。人多雜亂孩子可能沒注意,轉身再找媽媽就找不到了。一個人背著書包靠著門框念叨,媽媽去哪兒了。我跟他說媽媽去拿東西一會兒就回來,引導他到組里坐下,就轉身回來了。機緣巧合,我恰好就是她們組里的助教,進組后坐在男孩旁邊。9歲不到的二年級的男孩子,從上課開始就一直發怪聲做小動作。丫丫老師問孩子們的第一個問題,“你們覺得什么樣的孩子最可憐?”這個小男孩第一時間舉起了手,說“沒有陪伴的孩子最可憐”。這句話說完我的心就一沉,這是孩子的真心話。后來了解到,媽媽每天忙于應酬,將孩子送到托班一托到底,基本上每天回家后就剩睡覺了。媽媽本身是易效能二十幾期的學員,非常優秀。但心中的觀念卻認為,男孩子應該早點學習自立,所以從幼兒園開始就將孩子推出去。男孩子調皮,外婆帶不動就會一直念叨和發火,媽媽不管不顧,孩子就更加調皮希望得到關注。我與媽媽溝通了一下關于陪伴的問題,這位媽媽當晚就與兒子溝通了這個問題。孩子對媽媽說:確實是希望媽媽多陪陪他。但又主動提出每周四五媽媽不用陪他,因為知道媽媽有固定的工作必須要掙錢。孩子的心是多么敏感又多么善良啊!即使是那些別人口中調皮搗蛋的孩子,老師不歡迎的學生,他們仍然是這個世界的天使,用他們溫暖的心等待著我們,包容著我們。第二天上課這個孩子的狀態就有所改善,雖然小動作還是會有,但怪聲怪氣基本上沒有了。媽媽也很開心,愿意改變自己,甚至還主動要求加入家長助教項目,與孩子共同努力。

第二對母女雖然接觸不多,但聽了不少。別人口中“別人家的孩子”,交大老師媽媽親手“培養”出的12歲乖乖女。第二天課上媽媽分享了自己的學習感受,在她眼中的失敗竟然就是孩子小升初因為身體不適錯過了一個很好的機會!我覺得這可憐的孩子回家怕是要被逼著洗冷水澡了。這位媽媽來到親子班的課堂,帶回去的也許只是她精心挑選過后的“術”,而遠非我們精心傳授的“道”。我觀察了幾次小姑娘的眼神,“沒有欲望”是我的唯一感覺。也許是課堂上的孩子普遍比她小,同齡的又都是男孩子沒有共同愛好,每次孩子們單獨作業的時候她總是孤零零與別人隔開一點距離。這個孩子讓我一想起來就覺得難受,真心希望有人能喚醒她的媽媽,給她喘口氣的機會。

兩天的服務讓我有機會站在旁觀者的角度觀察別人,也反思自己。日歷排程要給兒子更多的練習機會、空間歸納有待加強、女兒的清單再細化和調整一點.....但這些終究是術,親子班帶給我的理念和信心,會慢慢轉化成一股力量,陪伴著孩子和我們共同成長。感恩!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