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我們之前分享過《易經》的泰卦嗎,見文章:http://www.lxweimin.com/p/0d35769004a9
當時也提到了否卦,今天我們就來全面解讀一下。都說否極泰來。那么泰極也是否來的。都是一體兩面,他們互為錯卦,又互為綜卦,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人生很順利的時候。要居安思危,具備風險意識。所以我們看華為很早的時候就開始有了危機感,然后才遇到美國制裁,沒有被打趴下。
我們來看看否是上天下地,本是正?,F象,但是我們要以動態的視角來看這個卦,如果是這樣排列,天只能往上走,地還是往下沉,這樣天地不能互動,反而不利于發展。而真正的天地,地上不斷有水汽、灰塵往上飛,天上則有雨雪、陽光往地下降,是個交融互動的過程。
卦辭有云:
【否】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
否就像小人從中作梗,不利于君子的貞固,大的給出去了,小的收回來,付出得遠大于投入。這跟泰卦的卦辭正好相反:小往大來。
孔子在《象傳》中解釋道:
【象曰】天地不交,否;君子以儉德辟難,不可榮以祿。
天地之間沒有交往,萬物之間沒有溝通,否。君子在此種境地應該保持勤儉守德并避免災難,不可以追求高官俸祿為榮。我想對于孔子所在的春秋末期正是亂世時期,就像否卦所形容的時代,很多小人當道,對于孔子來說,明哲保身,苦修自身,教化民眾,儉以養德。
我們接著看爻辭:
【初六】拔茅茹,以其匯。貞吉,亨。
和泰卦的初爻很像:拔茅茹,以其匯,征吉。拔起茅草,根系相連,所以就把整個根系都都匯集起來了。也是形容要積極聽取下屬的意見,匯聚群眾的力量,雖然是同樣的爻辭,但是否卦所在的環境更加兇險,小人四起,更要仔細聆聽,去除雜音,找到志同道合者。
【六二】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
包容奉承。小人暫時吉祥,但君子依然不要受誘惑,有些不該爭取的機會不要爭,這樣就能亨通。比如在古代昏庸無度的國君面前,很多明智的臣子要懂得退讓,不要一根筋和小人對著干,比如唐朝一代名將郭子儀就懂得明哲保身,對朝中每一位大臣,無論奸忠與否,都禮貌有加,避免樹敵;雖然多次被皇帝懷疑而罷官,但被重新召回時又毫無怨言,隨時待命,力挽狂瀾。
【六三】包羞。
六三不當位,本應該是陽爻,但作為陰爻,如果一直包容小人,并受羞辱。故時刻不要忘記初心,不要被蒙蔽,出淤泥而不染。
【九四】有命,無咎,疇離祉。
心中保有天命,就不會有錯,吸引眾人歸順求得福祉。我想這也是當周文王被囚禁在羑里時給自己打下的信念,從而激發他堅持下去,等待時機,再逐漸壯大自己的勢力。
【九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系于苞桑。
停止危難的境地,大人可得吉祥。快要滅亡了,得把苞草和桑枝系在一起才能轉危為安。在否卦中,九五爻是當位,具備轉危為安的條件,前提就是在還沒有出現危險境地的時候就未雨綢繆,做好過冬的準備,等危機來臨之時才能守住。人樂觀是好事,但盲目自信和樂觀,卻容易忽視潛在的危險,所以仍需三思而后行,謀定而后動。
【上九】傾否,先否后喜。
把整個否境都顛倒過來,先否再喜,就是否極泰來,轉危為安,熬過了黑夜的黎明。
整個否卦,雖然一路艱辛,但不要絕望,小心謹慎,保有信念,終見花開。這也是《易經》一直傳遞的價值觀,變化一直存在,相互對立也相互轉化,沒有絕對的難境,只是暫時的荊棘,做好防備,就能亨通順利過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