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0? 顏淵死,門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門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視予猶父也,予不得視猶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br>
不僅顏路,孔門弟子們,也都希望厚葬顏回??鬃硬煌馑麄兊囊庖?,也拒絕了賣掉自己的車去置辦顏回棺槨的請求。但是,弟子們還是自己集資湊錢,厚葬了顏回。
孔子不能阻攔他們,說:顏回?。∧惆盐耶敻赣H,我卻沒能把你當兒子對待?。〔还治野?,是你的同學們弄的??!
孔子為什么說這話呢,一來因為顏回的標準,和孔鯉不一樣,顏回是厚葬,孔鯉是薄葬,那顏回就不是孔子的親兒子待遇了。二來呢,厚葬也不符合顏回自己的心意,顏回是安貧樂道的代表人物,死后卻被厚葬,違反了他的品性。同學們的深情厚誼,再加上顏路的強烈心愿,孔子不好再阻攔,但他知道這是不應該的??!
??
大家早上好!日更演講,成就夢想!寫作加演講,七倍速成長!越付出,越富有。
我們還是先來復習一下昨天學習過的內容。昨天其實是兩章。第一章,是顏淵死。子曰:“噫!天喪予!天喪予!”
說的是顏淵死的時候孔子特別的傷心,可以說是哭天搶地。說了一句非常痛心的話:哎呀,這是老天爺要我的命?。∫业拿?!把這句話還重復了兩次。
他為什么有這種感慨呢?就是因為在他心目中,顏回不單是他的弟子,而且他看待顏回就像看待自己的親兒子,甚至比親兒子還親。另外一個,顏回也是孔子的少有的知己,孔子說什么他都能明白,心意相通,太不容易了。
而且在孔子的心目中,早已經把顏回作為自己的衣缽傳人,自己秉承三代,堯舜禹,加上文武周公,幾千年的文化精華在自己身上,不能到自己這就沒了呀,需要有人來繼承。而顏回就是他最好的繼承對象。好不容易找到了,結果自己還沒死呢,他先死了,所以說孔子傷心的不得了。
第二段就是:顏淵死,子哭之慟。從者曰:“子慟矣。”曰:“有慟乎?非夫人之為慟而誰為!”
還是說的這個事,顏淵死了,孔子大放悲聲,哭的特別傷心。那弟子們就勸他,說:老師,你悲傷過度了,要保重身體??!
孔子就說:我悲傷過度了嗎?可是像顏回這樣的好學生死了,我自然是很傷心的。如果顏回死了,我都不傷心,還會為哪個學生傷心呢?那還會有哪個學生的死亡會令我這么傷心呢?
孔子一生其實是非??部赖模龅搅撕芏嗬щy,比如說曾經困于陳蔡,前兩天我們提過,比如說曾經在匡地被圍,都差點丟掉性命,還有很多危險的場景。
甚至于他的親兒子孔鯉死了,也都沒有看到記載說他大放悲聲痛哭,但是顏回死了,他真的是痛哭,真情流露。
這也是充分表明了孔子是性情中人,真的是太愛顏回了。同時情感是需要發泄的,發泄出來了,這篇都揭過去了。
好啦,回顧的時間稍微有點長哈,我們再來學習新的一章,這一章還是講的顏回,大家看我發紅包了,說厚葬到底對不對?我們通過學習一起來分析一下。
先看原文。
顏淵死,門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遍T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視予猶父也,予不得視猶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
這里面這個夫還是二聲,語氣助詞。
這樣還是講的一個故事,說是顏回死了,他的這些弟子,徒孫們都想好好的安葬他。這時候就征詢孔子的意見,孔子說:不可,不要這樣做。
為什么不要這樣做呢?
我們上兩章也曾經提過,顏回本身是有品德的人,他在意的不是這個,這是一;第二呢,客觀條件不允許,顏回家里比較窮,沒有錢,重要的是孔子這個時候也沒有多少錢了,不像食俸六萬石的時候。那時候家資巨富,現在也有點兒捉襟見肘。
所以孔子認為,無論是于精神還是物質而言,都沒有這個必要。
大家看到了嗎?下一句接下來了,門人、門生沒有聽孔子的話,厚葬之了,厚葬了。
到這里不得不和大家講一講,我們現在城里面要是有人去世了,非常簡單,當天或者第二天拉到火葬場,一火化,對著骨灰舉行下儀式,就放到公墓里面就算完了。
可是在孔子那個年代甚至說我們在農村里,還有好多地方它的習俗是不一樣的,死了以后不是馬上就出殯,就安葬的。要好好的舉行儀式,需要親朋故舊都要過來奔喪,時間比較長。
大家知道孔子的門生很多呀,分布在不單是魯國,而且是在各國,而這些門生里面有很多有錢的。
比如說我們一提到的子貢是儒商的師祖,他就是特別有錢,做生意是一把好手,外交也是好手。
比如說冉有,他是季氏的家宰,就是平民出身,能夠做到的最高位置,就是冉有了。
那這些人都是有實力的,對顏回有深厚的感情。平時關系很好,受益頗多,關鍵時候拿點錢出來,不是什么太大的問題。
就是等了一些天,這些弟子們都回來了,一商量說,老師歲數也大了,70多了,您就別操心了,這點事就交給我們來辦,保證讓給您辦的妥當,您不用擔心。
事實上和大家說一下,這個事情還真的就不應該孔子來操心,因為孔子本身是長輩。他的那么多弟子,各種人物都有,是完全有能力把這個事處理好的。
在農村比如說我們這邊,父或者母死了,兒子會戴孝帽。這個帽子怎么弄呢?我給大家說一下,用白布縫的扣在頭上,一個帽子底下放一塊方布,菱形,放在前面接著卡在臉上,前邊擋著眼,然后耳朵這個位置上放著兩塊棉花。
目的是什么呢?是讓你眼看不見,耳朵聽不見,為什么呀?就是讓你不聞不問,就是你家里有這么大的事,你本身比較悲傷,就不用管了,有人來給你操辦,大總來幫你安排。
你只要說把新人的名單列好,他們該去通知的,該去找廚子的找廚子,什么時候舉行什么儀式,都給你安排妥妥當當。
你只管一個是哭,還是一個是謝。別人來奔喪的,吊孝的,磕頭的,我們要對著來磕頭的人磕頭,就是你尊敬我家已經故去的先人長輩,那我也對你的到來表示感謝。這個就說的稍微有點多啊,就是一點喪葬的習俗。
就是雖然孔子不同意他們厚葬顏回,但是弟子們沒有聽孔子的話,依然厚葬了。
孔子有沒有強行阻止呢?沒有。
這就像我常說的一句,叫做個人心意,個人表達,孔子把自己想要表達的表達出來了,有自己的原則和立場,但是弟子們有弟子們的想法,弟子們把弟子們的心意表達出來了。
孔子也沒有很霸道的說,就是不行,就我說了算,沒有!你們這樣做是你們的事情。
那他就發表了自己的言論和看法。
孔子說,回也視予猶父也,就是顏回把我當作父親看待。可是我卻無法把你當做自己的親兒子一樣對待。要是按照和我親兒子一樣的待遇的話,那么你也應該薄葬,遵循你的意愿,可是他們不聽?。?br>
非我也,夫二三子也。
不是我想這樣做呀,而是你的這些同學們想這樣做,既如此,那也就隨他們吧。
這句話是不是推卸責任呢?說你看,這都怨學生,不怨我。不是的,這也是孔子的一種情感的表達。
因為孔子一直是崇尚禮的,而禮的本質是什么?是敬。
說起來就是外在的形式固然重要,厚葬就是形式,風光排場超出規格,這是形式。但真正重要的是什么呀?發自內心的虔誠,發自內心的悲哀,發自內心的懷念,發自內心的尊敬。
孔子前兩章的表現已經充分說明了,哭之慟,天喪予,他已經完全達到了自己,表達出了自己的這種心境。
對于形式上當然要有,但不是那么重要,不需要那么高規格,特別是超規格,這是孔子的真實的想法。
同時呢,我們也要尊重死者的心愿。
我們大家可以想一想孔子那么器重顏回,那么在顏回心目中,孔子是什么形象呢?以前也曾經講過,仰之彌高,鉆之彌堅,越跟著老師學,越覺得老師東西太多了,怎么學也學不完,怎么跟也跟不上,對不對?
那他快要死了的時候,一看自己走在老師的前面,他是什么想法,也是很難受的啊,很遺憾啊!
他臨走的時候的心愿肯定不是要求孔子賣了車給自己厚葬,也不是要求別人花多少錢讓自己的棺材顯得多高大多華麗。
而是遺憾于自己沒能夠有壽命多活一點,多幫幫老師,多在老師面前盡孝,多和同學們交流,多傳授弟子們學識,能讓他們有更好的發展。
我想如果顏回泉下有知,他應該足夠的欣慰了,一個是欣慰老師對自己是真的好,另外一個是欣慰自己的同學們,自己的徒弟們對自己也是真的好。
再說回來,厚葬到底對不對?。空f對也對,說不對也不對。
說對是因為顏回的師兄弟們,這是他們的一份真情流露,這是對顏回的一份感情,通過物質通過形式表達出來了。
說不對呢,就是這并不是顏回本身的心愿,也不是孔子的心愿,因為無論是孔子還是顏回都講究禮,什么叫禮???合規矩?。∨c自己的身份地位相匹配!
就在對與不對之間,這個事其實處理的就算是比較圓滿了,個人都把自己的個人心意表達出來了,也足可以讓各方呢都滿意了。
我們想一想顏回的父親顏路去向孔子請求孔子賣車,孔子沒同意,但是他的師兄弟把這事辦了,對他也滿意了。
另外一個就多說一句,就是人沒了,死前肯定會有一些心愿。有的心愿是要盡量的幫助他達成的,比如說照顧父母,盡孝,不能照顧孩子啊,這些你要幫忙啊,盡量達成。
那另外有一些心愿是只能答應不能做的,或者說要根據情況來實行。不能拘泥說他這么要求就得這么做,由于時間關系,我就不展開講了,那這里面還有很多道道。
好了,時間也到了。今天這一章就到這里了,總結一下,前幾章都是關于顏回死的事兒,可以說在論語為數不多的篇目中,顏回之死占了非常大的內容,足見顏回在孔門中的超然地位。
相信大家通過這幾章的學習,能夠對顏回,對孔子,對喪葬、禮儀有一個相對比較深的了解。
明天我們接著來學下一章。季路問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問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說的是子路問死,我們接著還會講到子路之死,到底怎么回事兒呢,我們明天六點半準時聚在這里一起學習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