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你總不是自己羨慕的模樣

圖片發自簡書App

我只是在盡全力做自己現在能做的、應該的事情而已,根本沒空想將來的生活會怎樣。

據一個調查表明,其實每一個正常人的智商差距都不大。

那么,為什么有些人活成了你想要的模樣,你卻活成了自己討厭的模樣呢?

這世上從來就沒有所謂的天才,只有不努力的笨蛋。

從什么時候開始,努力變成了笨,智商低,反應慢的另一個代名詞。大家都不習慣于承認自己在努力,我不否定,雖然有時真的只是看起來很努力而已,但我也承認有這么一種人,明明自己在圖書館很努力的看書,當有人問起時,還要找理由,找借口搪塞過去,以便證明自己真的是身在曹營心在漢。

以前我就不明白為什么要這樣,現在我想我仿佛懂了,是害怕說了,自己是在很認真的努力之后,代表了自己的笨拙,或者害怕別人比自己更努力嗎?

大大方方的承認自己的笨拙總好過遮遮掩掩的掩飾,覺得自己笨拙就應該用努力去證明,而且還要加倍努力,以證明其實你也可以是別人眼中羨慕的那種人,況且,努力不丟人,丟人的是,明明在該努力的年紀,還每天說著,再不瘋狂我們就老了。

在你最應該奮斗的年紀,你去瘋,去玩,去浪,那你老了之后怎么辦,瘋狂之后的一無所有真的不重要嗎?

青春的瘋狂不應該成為我們不努力,不奮斗的借口,反之,青春正是我們奮斗的開始,在奮斗的青春中瘋狂不也是一件特別牛的事嗎。

偶像劇里的男主角一般都是大神,你看他們有像你一樣天天呆在寢室里嗎?今天我在看夏至未至,男主角畫的畫特好,可是別人也是每天放了學之后一個人呆在畫室里畫畫。

實際上,你以為別人沒努力,那只是你看到的很小一部分,在你看不到的地方別人付出的遠比你想象中的還要多。

我一直認為人緣好的人總有他讓人喜歡的理由,就像討厭的人總有讓人討厭的理由。只不過,令人喜歡的理由大都相似,令人討厭的理由卻都千差萬別。

就如列夫·托爾斯泰在他作品《安娜·卡列尼娜》中開頭說道的一樣,“幸福的家庭大都相似,不幸的家庭卻各有各的不幸。”

別人之所以會成為優秀的人,在他身上肯定有他這么優秀的理由。

在身邊,總會聽到類似的這樣話語,好希望我也能像他那么厲害;好羨慕他一畢業,就有一份這么好的工作啊,我也好想像他那樣做一個自由職業者……

別忘了,別人之所以像你看到的那么優秀,是因為別人的付出本就應該享有這樣的榮光。

別人一畢業就有一份好的工作,還不是花費了大學幾年的時間,只是你在追劇,別人在泡圖書館,你在玩游戲,別人在泡圖書館,你在寢室睡覺,別人早就起來去泡圖書館了,差距就是這樣出來的,一天不覺得,一個月,一年,十年……

如果你有一天,一不小心變成了一個經常羨慕別人的人,請想想,別人到底為此付出過什么,他總有享有這種權利的理由吧,還有你為什么沒有!

不要總羨慕別人,羨慕別人不如自己擁有。想想自己的差距在哪,總有原因的,靜下心來,好好的去爭取,你遠比想象中的更加優秀。

所有的事情都符合因果輪回,有因才有果,所有付出的汗水,在以后的時光里老天都會以另一種方式加倍饋贈給你的。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