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繪本導讀】系列-第224號
五彩繽紛的下雨天——《黃雨傘》導讀
閱讀推廣人? 石頭
尊敬的讀者朋友,您看到的是一個深度解讀的經典繪本公眾號,您可以先點擊上邊藍色的“經典繪本導讀”再點擊“關注”,這樣你就可以詳盡看到之前發布的幾百篇導讀文章了,也可以從歷史消息中搜索找到您想看的文章精讀。每周都有2~3篇文章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本導讀的宗旨是為親子閱讀而努力、為父母深度掌握繪本精髓而奉獻。 為方便交流,請加微信號:aa052631 附言:經典繪本導讀 |
一、內容簡介
雨中,一把黃色的雨傘飄動在小路上。一會兒,藍雨傘、紅雨傘、綠雨傘、粉紅雨傘也飄來了,它們飄過路口,飄過游樂場看上去像是萬紫千紅的花朵。?
二、繪本信息
書名:黃雨傘(無字書)(含一張鋼琴曲CD)
文圖:[韓]柳在守
作曲:[韓]申東一
出版社:接力出版社
適讀年齡:3-6歲
獎項: 2002年《紐約時報》年度最佳圖畫書
三、繪本導讀
【封面】
解析:
封面是灰蒙蒙的天空、灰蒙蒙的背景,在灰色的背景中有一把鮮艷的黃雨傘顯得十分醒目。簡潔、寧靜的封面奠定了本書畫面的風格和基調,畫面中間淡淡的灰色,很容易讓人聯想到那是一條雨中的小路。
封面上出現的這把黃雨傘,不知傘下的人是誰?黃雨傘要去哪里,去干什么?足以讓孩子們馳騁想象,感受繪本的風格與特色。
【環襯】
解析:
環襯是純的青色,清脆而不張揚,清爽而不單調。青色是類似于天空的顏色,是三原色之一。青色使人產生親切、樸實、樂觀、柔和的感覺,青色與復蘇、生長、希望、變化、天真、平靜等有關。
本書的特色是畫面寧靜而簡潔,色彩變化而不張揚,意境含蓄而天真,而青色正蘊含著這全部的內涵。
《黃雨傘》這本書的意境很美。書中的孩子每人手持一把有顏色的雨傘,就像一首曲子,剛開始是一個一個的音符,漸漸融為一體,譜就了一首美麗的曲子。所以,如果還有一個這樣的雨夜,如果你剛好有這樣一本《黃雨傘》,那么,在靜靜的雨夜,聽著《黃雨傘》的曲子,讀著《黃雨傘》的書,那將是怎樣的一幅圖景呢?如果你家孩子和周圍的同伴有機會,不妨給他們創造一個《黃雨傘》的再版,再去閱讀這本《黃雨傘》則有另一番別樣的感受。
【扉頁】
解析:
書名頁揭開謎底,露出一雙雨靴的小腳,與雨傘同一色調的半身的深一點黃色的裙子。從全書的脈絡看,隨著黃雨傘的移動,一路上不斷地有各色的傘加入其中,最后五彩的雨傘潮涌進了一所學校,原來這是講述一個下雨天去上學的故事。
這是一本無字書,沒有文字的圖畫書中有一種特別的東西,無字圖畫書的作者們好像在對讀者說:我相信你是可以充分理解這個故事的人,沒有必要用文字講述故事。無論你的腦海中浮現的是怎樣的故事,都比我寫得好,這本書就交給你了。
《黃雨傘》就是以這樣的方式走進這本書。作者完美地再現了雨天安靜柔軟的感覺,這樣一本特別的書,還是沒有文字比較好。
隨意打開這本圖畫書,滿目的五顏六色,充滿了藝術的美妙。沒有一個文字,但是卻充滿顏色之間愉悅的節奏,為小讀者提供了想象空間,讓他們感受幻想之美。請家長和孩子一起閱讀,讓我們和孩子一起去想象去創編,編一個屬于你自己的故事吧!
下雨天,孩子打傘去上學,這是孩子喜歡的。
【第1畫面】
解析:
翻開封面,略過扉頁,天色蒙蒙亮,雨柔柔的下著,黃雨傘出門了,它鮮艷的飄動在小路上,如同一朵開在初冬的金菊,破開雨露,帶來生動,引得人繼續翻看下去。
你看到了什么?猜猜傘下面會是誰呢?讓孩子觀察黃雨傘是準備出門還是剛回來?一個人走路是什么心情呢?會不會孤單?讓孩子自己猜想并大膽發表。
?? 《黃雨傘》全書從一頂黃雨傘開始,以一個獨特的俯瞰視角,將一抹靚麗融入柔和的灰色海洋包圍的黃雨傘的畫面,想象一個拿著黃雨傘的孩子剛剛走出家門。接下來的畫面中,黃雨傘遇到了什么呢!
畫面中的細節也十分有趣,傘邊沿的鎖扣就清晰可見,油畫筆刷向下拉動的痕跡就是淅瀝瀝的小雨,微翹上揚傘角已經表明前進的方向,傘的深色陰影那是積水中傘的倒影,朦朧的陰影暗示天已經變亮。
【第2畫面】
解析:
從另一處房子里走出來一個小男孩(作者是否寓意藍雨傘代表著男孩),向同一個方向走去。你看到了什么?黃雨傘碰到了誰?猜猜他們會說些什么?
本書又一特點是作曲者為其定制了極其相配的音樂,在音樂中想象畫面,讓音樂幫助延展畫面的內容。相對于整本書來說最為簡單的是這前兩幅畫面,不要讓孩子在閱讀時匆匆而過。舒緩的音樂可以放慢閱讀的節奏,也讓孩子的心靈隨著音樂安靜下來,進入邊看邊想的境界,進入了與《黃雨傘》契合的閱讀狀態,更為幼兒閱讀后續畫面做好了心理上和閱讀技巧上的鋪墊。
【第3畫面】
解析:
黃藍兩把傘下的學生好像是有什么關系似的,并排向同一個地方走。他們走過另一座房子,從岔路口里面又出來了一個舉著紅雨傘的的小女孩。這時候路邊的房子開始多了,他們一起向前走。
這本書給我們一種好清新,美麗的水粉畫感受。四周的景色都灰蒙蒙的,襯托出了雨傘顏色的明媚,就像我們也跟著黃雨傘走在雨中似的。無字書可以讓孩子發揮想像。
這幅畫面當中,一個孩子通過一個俯視的鏡頭,孩子從家中的露臺往下望去,瞧他把自己的腳都露了進去。
【第4畫面】
解析:
他們三個向前走,在小橋上遇到了打著綠雨傘的小朋友,藍雨傘的那個同學和他過來一起看雨景。走在橋邊上的打著黃雨傘和紅雨傘的小女孩格外的高興,她們談笑風聲地走到橋邊,欣賞雨后的風景,傘的影子映在水里,給水中的漣漪上了亮彩。
在小橋上又碰到了誰?這時候的雨下得是怎樣的?你是怎么看出來的?嘀嗒、嘀嗒,小雨點落在水面上,劃出了一個又一個波紋,好像棒棒糖啊!打碎了傘的倒影,猜猜紅雨傘和黃雨傘在說什么?
每一幅畫面都有新的雨傘加入。切莫去搜尋畫面中的深深寓意,沒有什么意義,只是表達了顏色之間愉快的節奏,這就是這本圖畫書的最大特點。
在灰蒙蒙的背景下,奪目的一抹黃色映入眼簾。隨之而來的藍色、紅色、綠色…… 帶給孩子們一個又一個驚喜。鮮艷的純色,在變換的場景下,不斷添加,這是令孩子們非常欣喜的畫面,不僅帶來愉悅的視覺體驗,也引導孩子們發現身邊事物的美。《黃雨傘》帶來的色彩刺激很強烈,能讓孩子們迸發出創作的熱情,如果身邊有畫筆和顏料,他們一定忍不住要和顏色來玩游戲了。
對于3—6 歲的孩子來說,涂色游戲可以幫助他們認識顏色,促進他們個性化地表達,大膽地創作,進一步感受美、體驗美。閱讀完《黃雨傘》后,跟孩子一起討論小傘的色彩,講講自己喜歡的顏色,在家里找出一把或幾把實物傘,準備好顏料和大刷子,就可以和孩子一起涂抹、創作啦。鼓勵年齡小的孩子大膽地進行色彩涂鴉,對于較大的孩子,可以引導他們運用色塊以及簡單線條、圖案組合裝飾。記得作品完成后讓孩子在傘下來張靚照,還可以懸掛或擺放裝飾美化房間!
【第5畫面】
解析:
繼續向前走,又迎來了紫雨傘,他們穿過有秋千、蹺蹺板、滑梯等的兒童游樂場的石子路。
這是什么地方?周圍都有什么?你玩過嗎?他們都在干嘛?雨淋濕了秋千與蹺蹺板,還有我們最愛的滑滑梯,一切都蒙上了水霧。
成人看這本繪本的時候,往往只看到花花綠綠的傘,而看不到其內在含義,作為成年人的我們,眼睛被污染了、心靈被污染了,我們的眼睛對美的東西變的很遲鈍,猶如一面鏡子上布滿了灰塵,不把灰塵清理掉,是見不到鏡子的本質的。
但孩子在邊看邊聽的過程中,不斷地加入自己的想象,他們想象著雨傘下小朋友的臉,由于整本書中全是各色的傘頂,而看不到任何一張臉,他們卻能看到傘下小朋友的笑臉,能聽到雨打在傘的聲音,還能揣摩他們一邊走一邊聊天的內容。
我們在給孩子選擇繪本的時候,不一定要有字,但盡量選擇畫面比較優美的,這樣能凈化孩子的心靈,能培養孩子的美感。《黃雨傘》所要承載的是以藝術的內在價值為核心的繪畫本身的美麗,是年幼的靈魂身上閃耀的顏色不規則地交織在一起構成的多姿多彩的和諧。
這是一本美麗無比的圖畫書,每個畫面中,都有不同顏色、不同數目的雨傘,讓讀者在美麗的畫面中認識數字、顏色,體味認知之美。
【第6畫面】
解析:
他們走到了一個街心公園里,又有一個同學來到了他們的隊伍里,她舉著深粉色的雨傘,他們依然很高興,聊著一起繼續向前進。現在已經有六個學生向學校走來。拿黃雨傘的小女孩走到一個噴泉邊,一滴又一滴的雨水淌到了水里,池水也映出斑斕的黃色。那是怎樣的一幅圖景呢?雨傘的河流,匯聚成彩色的詩。
能創作出這樣美麗的無字書的人,一定是內心非常溫和,對色彩的感覺很敏銳。而讓孩子感受這份意境也是在塑造和陶冶幼小的心靈。
【第7畫面】
解析:
天漸漸亮了起來,他們一起走過長長的階梯,傘在瀟瀟細雨中盛開。
游樂圓、噴泉廣場、高高長長的階梯,每一頁的翻動都會帶出各色的小雨傘,越來越多彩色小雨傘如同雨水一樣在道路上匯聚成溪流,彩色的溪流輕快的奔淌著,串起歡快的銀鈴聲,蓋住了雨聲,掀開了陰霾。
不知你看到沒有,書中每一頁的色彩都有細微的變化,不知不覺中就交代了時間的變化。黃雨傘在雨巷淺淺的倒影,交代了石板路上的積水;雨點落在小溪中的漣漪交代了小雨淅瀝瀝的場景;雨傘的疏密仿佛聽到了小朋友三三兩兩的笑語;雨傘在小石橋上的角度和水中的倒影,讓我們感受到兩個小孩子專注地觀察雨點入水的韻律。
和孩子一起談論,他們又來到了哪里?碰到了誰呢?排在最前面的是誰?是往上走還是往下走,你怎么看出來的?
這本書把童年中關于雨的美好記憶又展現在了我的眼前,童年時的那條長巷,蒙蒙細雨,三三兩兩撐著小雨傘,光著腳丫,在雨中嬉戲,頂雨趟水、腳踩水窩,盡情玩耍。打著小傘的我們,自然被淋成了落湯雞,趕忙沖回家。那些記憶里的畫面,即使朦朧,但是卻更像一副寫意畫。記滿了靚麗的色彩,同時卻又因為這寫意而美好。在雨里我們找到了樂趣,發現晴天與雨天的不同,在風雨中學會等待,學會堅持,學會成長,在這過程中感受大自然的美。
【第8畫面】
解析:
來到鐵路前,突然一趟淘氣的列車擋住了他們的去路,火車旁邊橫起了黑黃色的道桿,他們都停下來,火車“呼”開過去了。火車上的人看見我們了嗎?他們是不是說:“鮮艷!”
路邊八把小雨傘緊緊挨在一起,他們在說著什么?唯有橘色小雨傘沒有上前,這又是為什么?每把小雨傘下面都有一個秘密,傘和傘之間都有故事。
讀到此,讓我們領略到簡單而充滿想象的美,讓孩子們認知了各種顏色,更讓他們知道了可以從另一個角度去看事物。同時,讀書不僅是要用眼睛去看,更要用心去體會,用頭腦去思索。
【第9畫面】
解析:
十二名學生從兩座大樓中那狹窄的道路上走過去了。你覺得這里的樓房高嗎?從哪里看出來的?漫步在高樓林立的馬路上,住在樓里的人看見了嗎?
無字書本身的設計就是體現了作者寬容開放式的創作心態,最大限度地鼓勵孩子從圖畫中運用自己的語言體系來理解和描述。所以作為家長,只要放下心態,同樣以孩童般的眼光來看待畫面,簡單地享受與之相配的音樂。
但也不必機械式地搜尋音樂與畫面的一一對應關系,該書總體描述的就是一個意境,一種縈繞在心間的期待和喜悅的感受,雨中的漫步,熙熙攘攘的路口。風景,色彩,情緒揉合在一起,一種淡淡的感覺。
【第10畫面】
解析:
雨喚醒了繁華的城市,小雨傘越來越多,在斑馬線前,汽車在兩邊安靜地等候著,他們走過熙熙攘攘的路口,黃雨傘帶隊呢!遠遠近近汽車里的人看見了嗎?
《黃雨傘》是一本“創意無字繪本”,只有一把鵝黃的小傘,帶著你隨意的出一次門,你卻猶如看了一場無聲電影,有人物,有情節,有景色描寫,通過作者的眼睛,你會發現你習以為常的世界原來是那么的精彩,只不過他們都習慣了沉默,沉默地看著你,以至于你都忽略了他們的存在。
《黃雨傘》和《小藍和小黃》有相似之處。因為色彩都很鮮艷,帶給人視覺上強烈的沖擊,但《黃雨傘》比《小藍和小黃》場景上要豐富很多。而且,畫家是以“俯瞰”這一獨特的角度來描繪的。沒有一個文字的使用,卻讓孩子們自然地用起自己的語言對他講起了故事,而故事的節奏卻是由作者的畫來掌控的。
《黃雨傘》猶如一副清新的水粉畫!這本書從一頂黃雨傘開始,是俯瞰被柔和的灰色海洋包圍的黃雨傘的畫面,好像一個拿著黃雨傘的孩子剛剛走出家門。接下來的畫面中,黃雨傘遇到了綠雨傘,然后是紅雨傘……每一幅畫面都有新的雨傘加入。畫面中的風景也從獨立的房子換到了峽谷般的街頭,熙熙攘攘的路口。但不管是風景,還是色彩,輪廓都一如既往地柔和,給人一種幽靜的感覺。劉在秀的筆觸賦予了畫面可愛的質感,讓人依稀想起雨天的風景。?
【第11畫面】
解析:
一群又一群的學生從大路上慢慢地走了過去,好像是飛過去似的。他們走到了公園的樹下,樹蔭把他們給擋上了,雖是這樣,但也可以看出這支隊伍的壯大。
他們到了哪里?你感覺到他們的快樂了嗎?從來沒見過這么多的雨傘融在一起,路兩旁的大樹會為此感到驚奇嗎?這些傘聚在一起像什么?你們開心嗎?
黃雨傘是一本融入了色彩、音樂、形狀、數字以及無限想象于一體的無字圖畫書。從來沒見過這么多的雨傘融在一起,路兩旁的大樹會為此感到驚奇嗎?一路上,雨傘數量的增多,顏色的變化,環境的變化,以及恰到好處的音樂背景,讓我們完成了一次雨天的奇妙之旅,更是一次藝術之旅。
【第12畫面】
解析:
俯瞰聚焦每把小傘下面都有一個秘密,傘和傘之間都有許多故事。圖中沒有一個文字,卻為我們提供了想象的空間,讓我們感受著想象之美。總覺得這樣的繪本,應該是在春雨爛漫的季節和孩子們一起分享比較適宜和富有詩意。
【第13畫面】
解析:
他們成群結隊走向學校,傘下面已經有一大群學生了。
這一頁你們又看到了什么?他們朝一棟樓房走去會是什么呢?一路上,我們只看見傘沒看到人,但能體驗到他們的心情,唯有這頁一群穿著雨靴的小男孩和小女孩出現在我們眼前。
這一本書的視角很獨特,用最簡明的色彩,最獨到的視角,講述一個水鄉細雨清晨,小孩子們上學的場景。一開始,人仿佛在下雨天的高空俯瞰,看到清晨,一把黃雨傘從一幢小房子里飄出來,一會兒,藍雨傘、紅雨傘、綠雨傘、粉紅雨傘也加入進來,慢慢地,它們匯聚在一起,變成了一條雨傘的河流,最后涌到一座學校——畫面的視角逐漸降低,從高空,到與孩子們差不多高的平視角度,銜接平順,很有“鏡頭感”。
【第14畫面】
解析:
在書的最后一頁,出現在你眼前的是一把把剛剛收攏的雨傘,就放在一個筐里,筐底流了一攤的水。看來,孩子們是在上課啦。
他們走進了校園,來到了自己的班級,開始了他們的學校生活, 外面依然還在下雨。
故事到此似乎可以戛然而止了,沒有,柳在守先生還有一幅圖在最后呢。
【后環】
解析:
?? 《黃雨傘》隨書附贈鋼琴曲專輯CD(曲目:1.黃雨傘和雨滴?2.朋友3.一,二,三?4.一滴一滴5.游樂園進行曲6.雨滴華爾茲?7.階梯?8.路口9.雨中的街道?10.步履匆匆?11.像波浪一樣?12.雄壯地?13.黃雨傘),十三段音樂,或輕柔歡快,或悠揚甜美,與畫面相互呼應,讓讀者享受音樂之美。?
作曲家申東一創作的并不是簡單的背景音樂,而是用可愛又生動的音符講述著這個故事,音樂使得閱讀這本書的讀者有了更加豐富的藝術體驗,鋼琴演奏的樂曲帶領著小讀者們進入這個奇妙的雨中世界。在雨滴掉落的畫面中可以聽到明快的音符在跳動;在熙熙攘攘的街頭,可以感受到高昂而尖銳的節拍。音樂和節奏和圖畫書的畫面相映成趣,從容而和諧,使讀者在柔和的灰色和綠色構成的畫面中流連忘返。音樂和美術的和諧猶如夢境中看到的芭蕾般美妙絕倫。
對于3—6 歲的孩子來說,他們認識世界的方式是多通道的,運用和發展多種感官尤為重要。《黃雨傘》的特別之處是畫面與音樂的融合,可以邊看邊聽,帶給孩子們更豐富的閱讀體驗。《黃雨傘》十三幅跨頁畫面,分別配有十三首鋼琴曲。這十三首鋼琴曲曲調較統一但風格各異,能帶給孩子豐富的音樂感受。這種視聽閱讀的過程,不僅能加深孩子們對畫面的理解,同時也令孩子們展開想象的翅膀,進入別樣的時空。
【封&底】
解析:
這本書讓我們記住了傘的顏色,記住了孩子的心情,還有那柔和的灰色和綠色,我們在這些畫面中流連忘返。
《黃雨傘》所要承載的是以藝術的內在價值為核心的繪畫本身的美麗,是年幼的靈魂身上閃耀的顏色不規則地交織在一起構成的多姿多彩的和諧。《黃雨傘》問世后,一些喜歡尋根究底的成人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作者說:“沒有什么意義,只是表達了顏色之間愉快的節奏,這就是這本圖畫書的特點。”
這樣孩子通過與優秀的繪本的接觸、對話和欣賞,兒童在不知不覺中吸收了優秀的繪本藝術的構圖、線條、繪畫方式及色彩的應用,甚至某些藝術的語言。在潛移默化中滋養著孩子們的心靈世界,豐富著孩子的藝術感覺,對幼兒審美能力的提高起著無可替代和實質性的推動作用。
一個個彩泥的不同顏色、不同數目的雨傘的畫面中,讓孩子認識了數字、顏色,體味到認知之美,每一次的閱讀都會有不同的視角,不同的感受和體會。
大量閱讀必然催生創作,受到大量繪本閱讀的孩子,遲早會產生自己的創作意圖,通過繪本的養育,慢慢地創作出屬于自己的多視角畫面。
為此,親子分享《黃雨傘》后,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親手制作自己的小雨傘,孩子們撐著自己制作的五彩的小傘徜徉在漫天的泡泡雨中,一定會充滿了歡聲笑語。
關于“雨”的繪本
孩子們是喜歡下雨的日子的,如果是微微細雨,可以在雨中奔跑、踏洼地里的雨坑、仰起臉嘗嘗雨絲的味道;如果是中雨,可以撐一把小雨傘聽雨點打在傘上的滴答聲,如果是瓢潑大雨,則躲在屋檐下,看雨順著屋頂流下來形成一股股雨柱。下面幾本有關“雨”的繪本會豐富孩子的體驗。
《七彩下雨天》【作者】金靜華:一個小女孩,在下雨天開始了一連串的暇想:關于雨的夢想。這雨不但有顏色,而且有滋有味,有形有狀:色是七色的,味是橙子和葡萄的,形是裙子和蝴蝶樣的。
《一個下雨天》【作者】法拉力·戈巴契夫:躲雨,在大人看來不過是一次下雨天忘帶雨傘后的狼狽舉動,但在孩子看來,卻是一次充滿童趣的快樂經歷。
《云朵面包》【作者】白嬉娜:下雨天的清晨,一片小云朵掛在了樹枝上,孩子們非常好奇,小心翼翼地把云朵抱回了家。媽媽將云朵做成面包,吃了面包的他們竟然像云朵一樣飄了起來!而從孩子們給爸爸送早餐的故事中,我們更能感受到孩子們的愛心和孝心,分享著這個家庭的溫情與親情。
《大雨嘩啦嘩啦下》【作者】史努比 :下雨了。雞被嚇得咯咯咯叫,貓對著雞吼,狗朝著貓叫,爸爸呵斥狗,吵醒了小寶寶,警察找上了門,路上堵成一團,汽車鳴笛,美容院老板和理發師吵起架來……每個人都充滿了焦慮、煩躁甚至憤怒,一切都糟糕透頂。突然,雨停了,接著會發生什么呢?
《下雨天》【作者】彼得·史比爾:在綿密的雨中,一對小姐弟相偕探索住家附近的社區、林野、公園和街道。他們走過水洼,腳下濺起了朵朵水花;他們在大大小小的角落,發現躲雨的昆蟲;他們返回溫暖的房屋,在干爽的房間透過窗戶看雨景……
四、作者信息
柳在守,畢業于韓國弘益大學繪畫專業,因參與名為“海松”的托兒機構的活動,對韓國兒童文化的發展現狀產生了興趣。這段經歷也成為之后很長時間他創作兒童圖畫書的基礎。他在擔任美術教師期間,以“我的圖畫書”為題,開展了美術教育改良運動,目前是“南北文化整合教育院”和“兒童的好朋友”協會會員,致力于南北兒童文化交流工作。作品有《白頭山的故事》《在媽媽懷中睡著》《石頭和長壽梅》等。本書于2002年被《紐約時報》評為“年度最佳圖畫書”。
他說,我的耳邊傾聽著這本《黃雨傘》繪本里附帶的CD鋼琴曲,伴著美妙的音符,來寫這篇文字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