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
電影看得我很傷心。
潛移默化地,從剛開始一片喜慶,英雄凱旋到最后演出結束無人問津,只有心心念念牽掛自己的家人送別,頭也不回的走向分秒之間生死轉換的戰場。
比利最后的時候說道,他們才是主角,這是他們的戰爭,他們的生活,他們的電影。
沒人關心,沒人在乎b班眾人是否心里有著難以訴說的創傷,是否想要回到正常的生活,沒人真正關心他們心里的感受。
從頭到尾,只有b班幾個人之間互相的關照,互相的陪伴,互相說笑。
在人們對英雄的熱情漸漸冷卻時,這種只存在于戰友之間的關懷,顯得越發讓人心酸。
路人們的表白,訴說著尊敬,欽佩,崇拜。
可是,沒人愿意分散集中在自身上的注意力到他們口中的英雄身上。
他們想要的僅僅是表達,表達過了,就覺得自己并沒有無所作為,放任另一個人在異國他鄉生死關頭搏命,表達了,就覺得內心不在譴責自己了,不再虧欠了,可以繼續關心自己的事了。
人性是自私的,無可厚非。
在自私的真相表白掛上一層濃墨重彩的虛偽掩飾,就讓人很不舒服了。
現實生活里,真正用心關懷別人,反而會惹來對方的懷疑,或是讓人覺得沒有脾氣,沒有性格,反而會被小看。
說來說去,人們關心的僅僅是自己而已,在他們為你貼上或好或壞,或支持或反對的種種標簽種種評價時,其實并沒有真的感受到任何關于你的東西,他們只是例行公事一樣的不負責任地評論,發泄自己的某種情緒。
死掉的中士卻對比利說,你需要找到一樣超越自己的東西。
他找到了所謂的輪回,當兵是宿命。
比利也找到了,超越自己的事物,便是戰友。所以比利才會舍命去救蘑菇中士。所以班長才會說比利是塊當兵的料。
這些士兵是真正用心去感受旁人,在乎自己以外的事物的人,卻沒有人關心他們,甚至家人也會欠缺對其內心的關懷。
其實,也許不僅僅是b班士兵有這樣的待遇,很多真正在奉獻的人都遭受著同樣的輕視,哪怕媒體把他們炒到風頭浪尖的一時,得來的也都是不痛不癢不認真的幾句感謝支持,沒人會真的關注關懷他們。
社會就是這樣一碼事。
付出的人被踩在土里,享受的人還在埋怨自己摸不到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