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榮時光(老撾游記之二)
3月18號早晨離開首都萬象乘車駛向萬榮,萬榮有“小桂林”之稱,是背包客喜愛的地方。在萬榮的兩天都是上午乘車去景點,下午回來。因此在萬榮不僅參觀景點,還有很多悠閑的時光。
萬榮景點
南俄湖
在”中國千島湖”之稱的南俄湖丹薩旺旅游度假區,乘船游覽了靜謐的湖光山色,那里沒有什么游人,好像是中國人開發的旅游項目。
坦江溶洞
看坦江溶洞要登一段山路,都是修好的石階因此上去還算容易。坦江溶洞里面由于缺少彩燈等輔助設施,雖然保持了原貌,但是也缺少了美感。比國內的一些溶洞要遜色很多。但值得一提的是此溶洞里面是干的,而且走到頭有個洞口,走出洞口俯瞰周圍,我們是在峭壁上,頓時感覺風景這邊獨好。
溶洞外:
遠處的山巒像水墨畫一樣,清清的河水上有一橘紅色的鐵橋,在綠蔭掩映下的建筑群是萬榮小鎮。
坦江溶洞的山下:
在坦江溶洞的山下有些人跳到溪水里玩耍,小孩子居多;有一些熱帶雨林的植物, 我看到一棵高大的藤樹上安有架子與另一顆大樹相連,就順著藤爬上大樹想夠著那個架子,但是試了試 就放棄了,因為爬到藤上想再上去就要抱著大樹爬,大樹上有很多螞蟻,所以季姐給我拍照留影后我就下來了(見上圖右)。
我見到好多處樹上的小茅屋、兩樹之間相連的梯子等,不知何用,問了導游才知道這里想搞“叢林穿越”的旅游項目,但是沒搞成。
藍色瀉湖
茅草屋賞藍色瀉湖
看到藍色瀉湖的水想到了九寨溝和荔波小七孔,景色雖然遠遜于它們,但游客很少,在藍色瀉湖的時光就感覺很愜意。我和季姐還登上大樹上的小茅屋坐著賞景聊天。帶了泳衣的團友就下水游泳、蕩水上秋千......
南松河:
乘長尾船在南松河上:
乘長尾船在南松河上賞兩岸風光,不僅看到很多水牛,也看到不少人在水中撿拾著什么往背簍里放,估計是食用的水產。這個工作看著挺辛苦,不僅要忍受陽光的暴曬,還要忍受河水的濕涼。食物的來之不易可見一斑。
悠閑的時光
萬榮的兩天里除了參觀景點還欣賞了南松河的落日、在河岸漫步、逛晚上的街巷、看街邊的寺院、吃小店的晚餐。完全是自由行了。
夕陽下的南松河:
萬榮的熱氣球:
在黃昏的南松河、在清晨的窗外都看到了熱氣球,萬榮居然有這個項目,我們的旅游行程里沒有。看到有不同的四個熱氣球,估計這個項目還是小規模的,而且十有八九不是中國人搞的。萬榮的外國游客挺多,感覺比萬象多,尤其是歐洲人較多,他們是來度假的,而我們是參觀為主。
街巷
晚飯后散步看到一座寺院,進去后看到一些穿僧衣的小孩子,寺院里有僧人在打掃,有個小孩子在修剪植物。在寺院里轉了一圈,看到佛堂開著門就上臺階,脫了鞋進了佛堂門外的平臺上,佛堂里有僧人在,我猶豫了一下沒有進去打擾。平臺上有個僧人用英語問我是不是從韓國來,我說從中國來,我們簡單聊了幾句,得知他來自元安,到這里有兩周了,總共要在這里兩個月。想起那個修剪花草的小僧,只有六、七歲的樣子就來寺院,據說老撾每個家庭的男孩至少要有一個來寺院進修的。
街邊的寺院里:
寺院里修剪植物的小孩:
可惜我沒有早睡早起的好習慣,團里有人早晨6點來鐘出去逛街,看到了寺廟里的僧人帶著飯缽出來,有當地人在街邊給他們食物,即布施。
小飯店
街邊也有很多賣食品的。上圖的照片里,小飯店門上插著國旗與黨旗,這在老撾很常見。
酒吧一條街是沿著南松河而建的,因此在小飯店就可賞景,飯店的環境舒適飯菜還便宜(和國內對比)。我和室友利梅(她也是我這次旅行的領隊)選擇了像我國北方農村的大炕那種餐位,脫鞋上炕非常愜意地享受了兩個晚餐時光。
與利梅共享晚餐的臨河餐廳:
記得有人說過:“吃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和誰在一起吃!在哪里吃!”我非常贊同這句話,因為我留戀的就是當時的環境和在一起的人。
黃昏的萬榮街巷:
黃昏的南松河邊:
我在河岸漫步,聽到鵝的叫聲,循聲過去看到十幾只鵝在木板吊橋下,吊橋下是小溪,小溪邊有茂盛的植物。我走到吊橋上。看到吊橋下不光有鵝,還有鴨,有雞,雞的個頭都不大,有的母雞帶著小雞在窩里吃食,母雞與小雞在最下層,公雞居然都在最上層的架子上像鳥一樣呆著,從這個架子飛到另一個架子上,真是原生態養雞。在我專心地看著它們時,有個游客從吊橋對岸過來也被它們吸引住了,并告訴我還有兔子呢,我沒看到兔子,他指著雞舍上面。我這才發現,在雞舍與公雞們的架子之間有一排籠子,里面有兔子。看來雞、兔睡覺早,都進窩了,只有鵝還在溜達。這是一個散養的小動物農莊。
家禽的住宅與周圍的環境:
當我準備離開這里時,看到有個人下去抓了一只雞,不僅雞叫,有兩只鵝也大叫起來。因為這邊都是小飯店,看來是有食客點雞了。聽著雞與鵝的叫聲不禁感慨著雞的命運。它們的叫聲里有悲哀、有驚恐、也有反抗吧?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