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人并不是鐵桿V 迷,只是純粹因為這首歌有感而發(fā),文章只是自己的一點想法與體會,如有說的不對的地方還請大家多多包涵與指正,同時希望大家可以友善交流與探討。
上個月底聽到許嵩的新歌《雅俗共賞》,還是原來的配方,還是熟悉的味道,許嵩依舊用他的音樂來表達自己的看法和期望。
對于這首歌的歌詞真的很喜歡。
這首歌也與之前的歌曲主旨不同,聚焦到了另一個很抽象的概念--欣賞,俗一點,享受。
是否每一部戲都看得完整場/是否每一天過得都有多難忘/表情遲鈍可能因為比較愛想/不擅長眉目表達
是否每一場美夢醒來都很爽/是否每一次成熟都徒增了業(yè)障/比痛和癢更多的是不痛不癢/所以我愛進劇場
這是歌曲的兩個問答。
第一個問答表現(xiàn)出了現(xiàn)代人的生活。每天匆匆忙忙,忙忙碌碌,不僅要工作好,照顧好家庭,而且最近幾年越來越強調(diào)品味與品質(zhì),這無形之中恰恰增添了很多來自時間與金錢的壓力,人們也比之前更加的忙碌,每個與你擦肩而過的人,與你面對面的人的表情都越來越一致化,也不知道是想的事情太多還是真的越來越遲鈍。
可是諷刺的是,當(dāng)你花了這么多時間和精力去創(chuàng)造心目中美好生活的時候,其實你根本就無法享受。你甚至沒有時間去好好得再與朋友談?wù)勑模丶遗闩阆肽愕母改浮?/p>
第二個問答頗有一些禪意的感覺。當(dāng)下的人都說自己每一天都是被夢想叫醒的,而在自己的夢里,也許你夢到了自己的公司上市并且拿到了投資,你夢到終于娶到了高富美走上人生巔峰。
這些夢與夢想讓你在這個社會之中披星戴月,世故圓滑,做事老練。可在《皮囊》里有一句話-- ”成熟只是讓我們更加自欺欺人“。我們收起了自己害怕與膽怯的同時,也收起了對這個世界的善意。
善意是欣賞的基礎(chǔ)。有了善意,你才會留意到一個人表情的細微變化,才會留意到季節(jié)更替的美妙,才會留意墻角開出的花。很多人不會因為懂得,所以慈悲。他們會因為懂得,所以要避免自己受到同樣的傷害,所以包裹了自己,不讓自己去感知世界太多,才會不痛不癢。可悲的是,想感覺到自己跳動的心臟,卻只能圍觀他人的人生大戲,現(xiàn)實的或虛構(gòu)的,從而感知,從而學(xué)習(xí),為了避免傷害。
而巧妙的是,最后一句回到了第一個問答的第一句話。你的忙碌剝奪了可能是唯一感知這個世界的通道,所以這個惡性循環(huán)轉(zhuǎn)出了越來越多木訥的,跟隨著大流而走的人。
總在盼望 總在失望/日子還不都這樣/俗的無畏 雅的輕狂/還不都是一副臭皮囊
在一邊盼望與失望的日子里,人們漸漸得麻痹了,自己想得到的永遠都被上帝打了對折,漸漸得只剩下了自尊與自信。他們懷著自己的才干和對這個世界的見解等待著成功和被賞識的一天。
而自尊與自信恰恰阻礙了自己的成功,緊緊攥著自己手里有的,同時鄙視別人的一切。可是仔細想來每個人究竟又能有多大的不同。
他們說快寫一首情歌雅俗共賞/落筆傳神還要容易傳唱/上得廳堂也下得廚房/就像我一直在找的姑娘
快寫一首情歌雅俗共賞/打完字謎還要接著打榜/如果胡同弄堂全都播放/氣韻里居然添了些孤芳自賞
副歌的部分我覺得有兩重意思。
第一層是人們的生活態(tài)度。每個人在如今這個吵吵嚷嚷的世界里都想找尋一種趨于中庸的生活之道。如今,在討論如何的成功的同時又在討論如何回歸自我,在抵制雞湯的同時午夜的感情檔還是非常得受歡迎。雅與俗其實代表著現(xiàn)在各種相反的力在拉扯著每一個人,而每個人走在搖搖晃晃的平衡木上很想讓每一個方面都滿意。
而矛盾點就在于中庸之道可能就代表著穩(wěn)定,不好聽一點就叫做無聊。而生活之中的些許小刺激與小火花恰恰來自于平衡木的微微傾斜。
第二層意思的解讀我更多的放在歌手本身這個職業(yè)。現(xiàn)如今不僅僅是歌曲,包括影視的制作都面臨著吸引觀眾還是藝術(shù)家自己自嗨的難題,就是雅與俗的難題。拍的雅一點,就會很晦澀,很多的隱喻和經(jīng)典很多觀眾并不能理解,可拍的俗一點,雖然有了人氣,但可能違背了藝術(shù)家本身的初衷。
“打完字謎還要接著打榜”,就反映出了藝術(shù)創(chuàng)作者的讓步,說白了就是什么都有。在一個大家熟知的故事中穿插一些自己的理解與改編,這樣不僅讓觀眾買了單,又讓觀眾有一種去思考和猜測的樂趣。而缺點就是創(chuàng)作不好就是一團亂麻,什么都有,可什么也都沒有說清楚,觀眾看得模棱兩可,創(chuàng)作者也是抓破頭皮,無所適從,不知最后到底是迎合了觀眾,還是失去了觀眾。
誰的故事有營養(yǎng)/大俗或大雅的都在理直氣壯/灑狗血或白雪的現(xiàn)場/都邀我觀賞 還真是大方
在這個社會里邀我觀賞的表面是故事,其實每個人都在以不同的形式在敘說自己的不容易。成年人不好意思直接來求抱抱,只能委婉得講述他的故事,不管是狗血的還是白雪的,只希望我能從字里行間去找到他的重點。
可每個人都在講故事,卻很少有人聽故事。每個人都想理智氣壯的博得更多的同情與寬容,卻忘了在扒開自己傷口的同時去問問別人的傷口到底怎么樣。
有沒有一種生活雅俗共賞/情節(jié)起伏跌宕讓人向往/滿紙荒唐中窺見滿臉滄桑/觸到神經(jīng)就要懂得鼓掌
別說一不在乎二沒期望/太超脫 中槍中獎感覺會一樣
最后應(yīng)該是許嵩自己最后的希望。
所有人得到一種生活,不多不少,安逸中不缺驚喜與激情,每一天都可以變得難忘。哪怕一生沒有被人欣賞,卻有人可以理解我所經(jīng)歷的一切,歡喜我所得到的,悲傷我所失去的。希望著每個人都不要再拿懶當(dāng)做借口,可以去主動感知這個世界,不然不悲不喜跟木頭有什么差別。
同樣的也是希望作品讓觀眾與創(chuàng)作者能夠都滿心歡喜。創(chuàng)作者能夠給予觀眾想要的作品,而觀眾也能體會創(chuàng)作者的不容易與辛勞,肯定的就請不吝嗇得拍拍手吧。而最可怕的就是這兩者之間沒有溝通,你不理我,我不理你,漸漸脫節(jié),反而會越走越遠。
零零散散得感覺自己寫了一篇雞湯文加散文(真的不是故意的)對這首歌有這么大的感觸也是因為漸漸得對生活的感觸多了起來,學(xué)習(xí)啊,找工作啊,每天面對著網(wǎng)絡(luò)上對剩女的考慮也是壓力山大。有時候真的非常焦慮,非常迷茫,覺得沒有人來哪怕是嘗試著理解你,也很害怕以后真的變成一個令自己討厭的人。但是我還是相信微笑去換取微笑的道理。
許嵩用他慣有的“喝醉”語調(diào)仿佛有一點諷刺的味道,一點無奈的味道,甚至最后有點勸誡的味道。要簡單的生活就先讓自己簡單起來,別懷念太多,挑剔太多,心寬一點也許能讓天更藍一點呢~
愿每個人都能不緊不慢,用自己的努力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