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正在把人與人的差距拉得越來越大。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這是一個最壞的時代。
我們可以輕而易舉的了解最新信息,卻很難靜下心來看一本書。
遙想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全民普遍掀起讀書熱,當然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沒有別的娛樂形式。
后來有了電視,一部分人開始追劇。再后來有了電腦,一部分人開始網上沖浪。到現在幾乎人手一部手機。我們離娛樂越來越近,離書籍越來越遠。
蘇軾曾經說過:書到今生讀已遲。我對于讀書的喜愛仿佛是與生俱來的,自打認字起,文字對我就有強大的吸引力。小學時,農村文化事業相當匱乏,很多家庭一本書都沒有是非常普遍的事。
但那時我除了和小伙伴們抓魚摸蝦,打游戲機之外,還有一方自己的天地,那就是書里的精神家園。
我跟魯賓遜一起自力更生,
跟凡爾納一起地底旅行,
和霧都孤兒一起飽嘗人間涼暖,
和福爾摩斯一起追尋案情真相……
后來有一段時間自己有嚴重的社交恐懼,不喜歡跟人打交道,每天沉浸在書里。最后反而因為讀書結識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想來也算是奇妙。
愛書人遇到愛書人總會莫名的親切,看到這本《深閱讀》就是這種感覺。
作者齋藤孝現在是大學教授,深愛讀書之人。這本書寫的既有理性的分析,又有感性的流露。仿佛過來人推心置腹的忠告,讀了之后讓你忍不住拿起桌上買了很久卻落滿灰塵的書。
比如齋藤孝說自己大學時社交不利,一個禮拜只跟三個人說話,其余大部分時間在讀書。
他說:沉浸在書的世界里,如同給自己打了一劑安定劑。
他說:我相信只要不停地讀下去,那些書終將成為我自己的力量。
讀到這里也想到了我孤獨求索的歲月,我不善于處理復雜的人際關系,只能去在字里行間尋求精神的皈依,只能不斷學習提高自己的思維視界。
直到后來很長時間后,很多人看到我筆底文字如煙霞四散,聽到我演講旁征博引口吐蓮花。驚訝我怎么懂這么多,我才默默欣慰,正所謂功不唐捐,所有努力都不是白費的。
我們來看看這本《深閱讀》給了我們哪些過來人的忠告。
一、這個時代有什么?。?/h1>
看一本書作者寫的用不用心,看他的序、前言、后記基本就能確定。
作者認為這個時代有病,只有書才能治愈。
我們來看看這個時代有哪些???
現代人精神力量薄弱
作者發現,面對困難和麻煩,以前的日本人有堅韌的意志,能冷靜判斷,客觀思考。而這種品質如今已經很難見到了。
因為現在已經進入全民大學時代,孩子們在學校的競爭已經沒有那么大,所以精神力量沒有得到鍛煉。但一旦進入社會就會面對嚴峻的考驗,隨時面對被炒魷魚的風險。
而能成為治病良方、讓人擁有力量的,恐怕還得算是讀書。
年輕人思考膚淺
作者在自己的教學過程中發現,自己學生的思考速度和深度遠遠比不上以前的人。
現在整個社會都在變得膚淺。電視、電影、音樂等都在用簡單粗暴的方式賺取觀眾的眼淚和笑聲,讓廉價和膚淺變得越來越流行。
比如一些歌手,歌寫的還不錯,但里面有些詞翻來覆去的出現。像什么“不要放棄”“我愛你”“我會一直陪著你”等等,這些詞本身所傳達的含義沒問題,但翻來覆去的寫就顯得庸俗了。
讀書能促進思考,提升思考的速度和深度。
面對煩惱過于焦慮
日本發生了一樁離奇的殺人案,兇手及其殘忍,用鋸將受害者活活殺害。宣判完之后法官問他:“如果能回到過去,你最希望回到什么時候?”他說:“我想回到學生時代,多讀點書。”
我們的生活中的確有各種煩惱挫折,如果你只盯著煩惱你會覺得天要塌下來了。但你經??磿憔蜁l現,古今中外的人面對了更多更慘痛的痛苦。
我們平日里遇到的麻煩,只是河流表面的濁水。濁水喝著很苦,但只要向下潛,就能找到清流。
如果書的力量能影響到年輕人,整個時代的精神面貌都會為之一變。
二、讀書究竟有什么意義?
作者用了一章來講讀書的意義,但是作者的歸納能力有點差,講的很不條理。我幫他總結下,主要有四種。
獲取知識和資訊
我們為了考試學習知識,或者去查菜譜、學一下怎么推拿,都屬于這種。
這是讀書比較直接的目的。
獲得樂趣,度過獨處
只要能用讀書填滿獨處的時間,
就能減少孤獨感。
當你跟親人離別,或者跟朋友疏遠,如果有書相伴,你的精神會更振作。
現代很多人都害怕獨處,怕一個人會孤獨寂寞。其實這恰恰是你不敢面對自己得表現。
作者有段時間很不順利,但他每晚睡前都會讀一本推理小說,每天只讀兩章。跟主人公一起去冒險,一起經歷浮沉。這本書陪他走出了灰暗的時光。
在孤獨或者不順的時候,不妨讀一本小說。當你從頭到尾體會別人的人生,你也會學會從俯瞰的角度看待自己的問題。站的更高,看的更遠,心態也會更從容。
精神富足
這是一個信息匱乏的時代。
書能彌補精神的荒蕪。
現在信息非常過剩,每天網上都會涌現出多于過去幾百年的信息。但作者認為,這是一個信息匱乏的時代。
因為我們平時關注的信息,什么某某明星八卦,某某網紅走光,這都是非常膚淺的東西,看完了之后什么都沒留下,反而讓你更空虛。
再者這些東西還會占據你的注意力,讓你對其他領域漠不關心。它們讓我們越看越空虛。
作者認為這是關系到生活態度的問題,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
對生活有充實感,這是生活最堅定的支柱。
很多有錢人難免在精神上感覺到荒蕪,但詩人只要創作出一個佳句,就能感受到巨大的喜悅,這種喜悅足以將生活中的辛苦滌蕩一空。
看到這里我是深有感觸,高中時期每天情緒都很低落,沒辦法排解。就只能借助平平仄仄的詩行,通過寫詩來抒發感慨。有時候三節晚自習就寫了一首五言絕句,但晚上在操場對月朗誦幾遍,就會有巨大的滿足感。不知不覺高二一年寫了兩百多首詩。
讀書也是如此,即便時隔千年,我們讀起往昔的詩句,就覺得到那種或悲或喜的真情仿佛就在昨天。讀得多了,就會對自己的精神世界進行更深入的挖掘。
大部分好書的作者,內心熱度如同巖漿一般,比如尼采。當我們閱讀他的書,就相當于靠近他們內心最熾熱的部分。如此一來,我們自身員會散發熱量。
提高能力
除了娛樂、富足精神。讀書能讓我們變強,提高我們的判斷和決策力。
當我們沉浸在書里,會和現實保持一定距離,這有助于我們做出冷靜判斷;
而書中記載的智慧,也能給我們提供參考或者增加勇氣。
讀書還能幫我們重新審視自己、如果你有哪些問題,別人給你指出來,你可能選擇反駁。但書就緩和多了,你可以一邊看一邊反思自己。
三、給讀書初學者的幾點建議
如果你想看書,但不知道從何入手,作者有這么幾點建議。
從看電影原著開始
很多躺下最火的電視劇或者電影,都是從小說改的。在看電影之前,不妨先讀一讀原著。
讀書最大的樂趣,就在于把文字在腦海中逐漸變化為影像和聲音。
讀的時候,對場景對人物都會有一定的想象。這樣讓你看劇的時候就會覺得這個演員很符合人物形象,或者,不會真的由他來演吧,這種感覺。
從解讀書籍入手
很多古典名作,你直接去看的話,會覺得難以入手。這個時候你不妨先去看一看現代人對它的解讀,解讀往往更精彩,更驚心動魄,會引發閱讀原著的沖動。
作者說,身為日本人,讀過源氏物語的人生和沒讀過的人生,在厚度上是有差別的。
那身為中國人,讀過紅樓夢的和沒做過的人生,在厚度上是有差別的。
剛開始看紅樓夢,你肯定會覺得枯燥乏味,那些家長里短的小事,真的是看不下去。里面穿插的詩詞歌賦,也是欣賞不了。這個時候你不妨買幾本解讀紅學的著作來看看。
你會發現,原來一句詩里面隱藏著對人物命運的暗示。某個只出現過一兩次的小人物,有可能在結局發揮著重要作用。賈寶玉到底是什么身世?林黛玉結局又怎么樣?
現代紅學的作品真是寫得天花亂墜,說什么都敢想。而且他們彼此的觀點,差別很大,有的甚至針鋒相對。我保證你看完之后會覺得很有意思。
這個時候你再去讀紅樓夢,帶著和紅學家交流的心態去讀,肯定就能讀得下去了!
學會提問
證明費馬大定理的數學家安德魯·懷爾斯固然偉大,但預測該定理的費馬無疑更偉大,因為是她把這個巨大的難題拋前數學界。
再優秀的頭腦,沒有問題也無濟于事。
讀書的時候要學會提問。可以是自己能夠從這本書里面學到什么,也可以是自己對作者的不解。通過提問,你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就會提升,讀書的效率也會提升,從而積累起豐富的經驗。
放下你刷的微博微信,拿起書本吧。
網絡讓我們漂流在信息海洋的表面,而閱讀帶我們向下深潛,汲取深藏水底的精神清流。
當你孤獨時,閱讀能幫你排遣寂寞;
在你工作中,閱讀能提高你的能力;
在你生活中,閱讀能富足你的精神。
愛上讀書,你的生命相比其他人更厚重。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