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贏家》上映之前,電影圈里“大鵬+柳巖=爛片”幾乎已經是觀眾心中的思維定式,那么《大贏家》上映之后呢?
對不起,看了電影之后我想說,還是爛片,只是沒有那么爛了。
當然,這不是大鵬一個人的鍋,并且從數據上來說,上線不到一日,抖音上就有3.2億次的播放量,也算是驚人的好成績。
但是這部片子里,戲份最重要的是大鵬,演的最差的,也是大鵬。
看完這個片子,只想說一句:可惜了,大鵬。
“奉旨搶銀行”是什么體驗?
搶銀行分幾步?
踩點,行動,逃跑,銷贓,四步。
那么,搶銀行最可怕的是什么?
是腦子不夠用踩點的時候就“出師未捷身先死”?還是行動的時候體力不夠用“才伸手就被捉”?
都不是,最可怕的是:搶銀行,犯法。
那么,如果合理合法的“奉旨搶銀行”是種什么體驗?
大鵬的新片《大贏家》講的就是這么一個充滿奇思妙想的荒誕現實故事。
電影改編自日本作家都井邦彥的小說《游戲永無結束時》,講述了一名恪守原則的銀行小職員奉警察局局長命令,在演習中合法變身“劫匪”,并帶領人質與警察展開一場銀行搶劫演習的故事。
看這部電影到中段就能發現這部電影最好的理解形式:這是一部真人版三國殺,是一個關于劫匪與警察的桌游,而警察局長就是大法官。
當然啦,由于這個桌游名義上是一場演習,因此有大量的觀眾與“好事者”,再加上沒有“天黑請閉眼”以及發言與票選的環節,因此這個游戲的娛樂性就在于斗智斗勇。
雖然有網友稱之為“開年第一解壓神劇”有些粉絲濾鏡太重,但故事中確實也是笑料百出。
大鵬飾演的男主角嚴謹,人如其名,一絲不茍。
在警察局與銀行聯合舉辦的“搶劫演習”中很幸運的拿到了“劫匪”角色卡。
演習,對大多數人而言就是一場形式,早點搞完早點收工。而嚴謹則是十二分的認真對待。
而演習與真實的落差是故事發生的根源。
把事故當演習,或許就會像《生化危機》中一樣被“紅后”直接滅滿門然后找新的角色開啟游戲。
而把演習當成事故,就是這次電影的核心:“在演習中發現,好過在實戰當中發生”。
秉持著這一原則,法官局長大力發揚了“拉偏手”的技能。
劫匪怎么能搞到霰彈槍?劫匪怎么能一下子就干掉了大批全副武裝的特警?
法官發言:因為他是劫匪,只要有萬分之一的可能勝利,那就是勝利。因為我們是警察,只要有萬分之一的可能失敗,那就是失敗。
于是開啟了“偏手光環”的劫匪大發神威,文武雙全,算無遺策,百戰百姓,挾持了越來越多的人質。
而警察則變得舉步維艱,步步為營,進退維艱,屢敗屢戰,聚集了上百號警察,數十位特警,還埋伏了三個狙擊手。
但是演習就是演習,武器不能用真的,但也不能沒有。
在這里也是電影笑點集中的存在。
水槍是威力強大一槍爆頭的霰彈槍,香蕉是不分敵我一鍵清屏的炸彈,中招的人需要做好筆記,掛好拍牌。捆綁的就寫“捆綁”,犧牲的就寫“犧牲”。
劇情中一個小細節更是能看到編劇的獨具匠心。
電影中,一個孕婦跟丈夫鬧別扭,為了房產證寫誰的名字,孩子跟誰的姓大吵一架,于是跟丈夫打電話的時候一怒說道“實在不行我讓孩子跟劫匪的姓!”
甚至還跟劫匪大鵬拍了個合影,表示自己真的被劫匪“綁架”。
而拍完合照的時候,劫匪大鵬轉頭之際云淡風輕的說了一句“我姓嚴。”
雖然看似云淡風輕,卻是直戳笑點,更是將嚴謹性格中的一絲不茍從這個小細節上展現的淋漓盡致。
包袱甩得響,需要鋪墊寫得好。
這一點上,大鵬真的是駕輕就熟,從《屌絲男士》開始,到《煎餅俠》,大鵬最擅長就是這種簡單直接的喜劇,用網友的說法“直接給觀眾撓癢癢”的喜劇。
這種喜劇手法并不高明,但這也不是今天要說的重點。
今天要說的重點是,大鵬的表演,看片段是完美的,但是連起來故事就不完整。
可惜了,大鵬
在本片中,嚴謹的人設可以說是相當的“高配”。
退伍軍人保證了他能夠在與女警花的單挑中即便只守不攻也能找到機會掏槍反殺。
金融博士的身份更是點明了他智商超群,因此才能夠在搶銀行的謀略中進退有序,寫出了整本的搶銀行攻略。
甚至如果不是運氣太差,拉桿箱與摩托車不太搭導致被困銀行大廳,多半是最開始就能夠全身而退的,也只能感慨一句“時不我與”。
然而即便“時不我與”依舊依靠豐富的電影經驗與清新脫俗的應變機智獲得了最后的勝利。
但是,當我們看到了這些人設,這些“高配軟件”,再看電影里大鵬演出來的“嚴謹”,違和感撲面而來,感覺不太搭。
說到這里我想到了另一個有如此違和感的比喻:李亞鵬版郭靖。
當年,網友曾經對“李亞鵬版郭靖”評價:耿直不是憨,執著不是傻。
耿直執著,猛一看起來與憨有些類似,甚至我們也會罵那些過于執著的人太傻了。
但是,憨傻的人多半是由于智商不高被動的只能接受有限的世界觀,因此往往缺乏應變與換位思考能力。
而真正耿直執著的人,尤其是嚴謹這種認真,“高配”的執著,應該是接觸了很多知識面之后,從中提取了能夠邏輯自洽的自我世界觀,而這個世界觀能夠兼容并且解釋大多數質疑。
簡單來說,傻是因為不懂所以不做,而認真則是懂,但是不認同,所以不做。
而大鵬飾演的嚴謹,更像是執行命令上的認真,而是信奉自我的認真,實在跟他的高配“軟件”有些不搭。
然而看到最后我卻發現,可能,大鵬沒有錯,是我的錯。
大鵬在電影中飾演的嚴謹,或許更多有大鵬本身的影子,也有現實生活中很多人的影子。
很多人的身上都有嚴謹的認真,卻不會有嚴謹那樣的高配“軟件”。
很多人都有過認認真真卻被嫌棄太“較真”的經歷,也偶爾發現自己的努力辛苦在別人眼里都是徒勞無功,但認真已經寫在了靈魂上,無法改變,也不想改變。
嚴謹的人設本就是很多不怎么高配的認真之人拼起來的,因此當這些片段用一個“高配”的軟件強行兼容之后,自然會有各種Bug,顯然這只能說是電影劇情仍有很多需要提高的空間。
然而從主題傳達上,導演已經給出了一份不錯的答案。
這份答案不是“努力沒有成果那就更努力一點”的毒雞湯,而是“認真沒有錯”這件事情本身。
可惜的是,這部電影算是一個相對不錯的長視頻,但是仍舊有很多劇情讓步于主題,人設讓步于表演風格等情況的存在,導致在電影本身的完整性、合理性以及藝術表達性來說,仍舊不算是上乘之作。
是改編自然就有對比
《永不結束的游戲》的電影版在之前也有兩個版本,日本的《永不結束的游戲》和韓國的《率性而活》。
日影將故事中的荒誕現實發揮到極致,用略夸張的荒誕派手法,諷刺警察、官僚、無良媒體、圍觀群眾等,揭露人性和社會現象黑暗。
而韓版則是口碑最好流傳最廣的一個版本,情節上的一氣呵成,以及韓國本身就存在的那種廣泛的“較真”氛圍讓電影更加“真實”一些。
相較而言,《大贏家》雖然有大鵬、柳巖和張子賢繼電影《受益人》之后的再次合作,導演于淼和編劇李瀟也稱得上是“黃金搭檔”,但確實是不占優勢。
到如今,豆瓣評分僅有6.8分,雖然高于《受益人》,但是依舊是在“大鵬+柳巖=爛片”的刻板印象中加上了新的一筆。
當然,這部電影中“讓領導先死”等情節也展現了強烈的荒誕現實風格,但也只是一筆帶過。
正如業內人士的共識“大鵬”作品這個標簽初貼管用,想撕太難,為了票房,或是為了電影創作?
這部電影的出發點其實不需要討論。
可以確認的是,疫情的全球爆發,對全球電影產業是毋庸置疑的沖擊。院線轉線下,對國內而言并不如國外那么好使。
從《囧媽》到《肥龍過江》,再到《大贏家》,“院線電影”這個標簽自帶光環帶來的線上播放量數據并不能讓電影人聊以自慰。
線上電影的整個產業模式尚不成熟,而院線電影的整個線下產業鏈也不可能立刻實現轉型。
我們仍舊需要好好思考,院線轉線上的路徑,真正能夠經得住考驗的,到底是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