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鐘,滴答、滴答,不緊不慢,勻速的聲調安穩、平淡,我們幾乎感覺不到它的存在。
記得當年學習朱自清的《匆匆》時,只覺得他的文筆清新、淡雅,意境也挺美的。而字里行間他流露出來的、對時間流逝的無奈和惋惜,當時幼小的我雖確有恍然一驚的觸動,但并不深刻。
第一次對時間的流逝感到惶恐和害怕,是在課堂上學習了高爾基的《時鐘》。因為他在文字當中用了太多冰冷的詞語來描寫時鐘的運作,讓人感覺他把時間形容的那么冷漠無情,卻又千真萬確,讓你無從反駁。
滴答,滴答!
在時鐘不知疲倦的運動中沒有靜止點——什么東西我們能稱作現在呢?一秒剛誕生,第二秒隨之而來,把前者推進未知的深淵……
黑夜和睡夢籠罩著大地,萬物默默無聲——只有時鐘冷冷地、大聲地向人們報告分秒的逝去……鐘擺在滴答作響,每一響都標志著生命縮短一秒鐘,標志著大自然賦予我們每人生命中的一瞬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那是一種什么感覺呢?就是在恍然間知道了原來時間一直是這樣按部就班、無掛無礙的來了又走了啊,不單單是因為以前自己不曾察覺,更是因為縱是現在知曉了、明了了,也僅是感受到了它對世事、對人情的無所留戀、無所掛牽,而自己若要想去挽留該是多么荒誕又無濟于事。那種感覺用“膽戰心驚”來形容也毫無過分之嫌。
記得當時我從課文當中摘抄下來很多觸動心靈的句子,借此來敲響時刻提醒自己珍惜時間的警鐘。但畢竟當時年紀小,什么事情都記不長久,一天天的,這些有關時間易逝的曾經強烈震撼過我的句子,反而也隨著時間慢慢逝去了。
如今這么多年過去,每當我在不經意間聽到時鐘的滴答聲時,偶爾能記起什么,但也沒有當初那種強烈的感覺了。
不過,現在我的確知道珍惜時間了,而我的時間總是不夠用的。一天當中,我把要做的事情分到七八個時間段里,每天都安排得滿滿當當,但仍會有許多事情被耽擱下來。
一年年的過去,孩子漸漸長大,而我們慢慢變老。人們常問時間都去哪了,而我總在想,為什么我的時間不夠用的。但凡有浪費時間的時候,我總會十分懊惱且心有不甘。像是養成了一種好好利用碎屑時間的習慣,白白浪費的話總是感覺全身上下的不舒服。
我很欣慰如今能好好利用時間,不使它平白無故溜走掉。當然,我不覺得是小時候學習的課文如今對我產生了影響,相反,其實我早已把它們忘記了。今天要寫關于時間的文字,它們才剛剛浮現于腦際。
我覺得是因為年齡的增長,生活閱歷的增加,在學習和體驗新事物上我變得越來越貪婪,什么都想學,什么都想嘗試。而時間有限,又不得不從中有所取舍。
取舍過后,上午主要是寫作,有時間必須閱讀。午飯后要讀一個小時的書,之后午休,午休時間一般在兩點左右。半個小時之后,準備晚上的課程。晚上有孩子們來我家中做功課:五點到七點是小學階段,七點到九點中學階段。孩子們走后,收拾收拾,有時吃點東西,洗漱完畢,到床上繼續讀書。晚上休息要十一點在右了,這直接導致第二天的起床時間往后拖延,而起床晚的后果,便是顧不上吃早飯,搞不好上午的閱讀時間也得搭上。
這就是我一天當中的七八個時間段,被強迫癥驅使著,每一項錯過都使我心有戚戚。
我學習心理學、量子物理學、自然科學,我讀文學書籍、英文詩歌、國學、哲學,我還想練習毛筆字、彈鋼琴,我還想習練瑜伽、進行戶外運動……
我覺得自己真的是越來越貪婪了,在有限的時間里想去吸收無限的知識。我想追逐陽光,和時間賽跑,不枉人世一遭。
說來,這是一種欣慰,也是一種苦惱。人的精力畢竟有限,平衡時間、多元生活,盡力而為之后,也便沒有什么好懊惱的。這是我時常在想不通時對自己的規勸。
我總是羨慕那些擁有大把青春的年輕人,我很想告訴他們好好珍惜美好年華。
我想告訴在大學校園里的那些忙著戀愛和戲耍的孩子們,不要翹課,業余時間多去趟圖書館。因為我的大學期間雖說不曾逃過課,但也沒有好好利用時間多學些知識。
我總是看著眼前好些刷手機的人群干著急,我想借用他們的一些時間。
各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每個人都自由地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我們不能以自己的主觀意識去評判別人行為的好壞,但我總在想,手機里的那些游戲啦、視頻啦、八卦啦真的有那么好嗎?
我總想著去盜取些手機一族的人們的時間為己所用。哈哈,這種想法是不是很不光彩?
總之,近四五年來我自身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個人認定是年歲漸長的緣故。在漸漸習慣了和時間賽跑的過程中,我常常暗地里沾沾自喜。畢竟,追逐陽光,心也燦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