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15班備忘錄——現代化與自我認同(第一次課、第二次課)

時間:2017.11.12 /2017.11.19

地址:昆明 大溪地

新的一季開始了,每一個新的課程季,都需要梳理在這個季我渴望收獲什么?

如何經由學習喚起內心的體驗,感受,體悟與洞見。

在這樣一個全新的學習型自組織中,喚起與點燃那最可貴的覺悟與內在的轉化。

而不僅僅是你學到了什么知識,

干巴巴將體驗隔離在知識之外,

形成僵化與枯竭的身軀與心靈。

現代化與自我認同的課程老T將社會學與心理學完美的結合,加上老T帶來的寶貴案例分享,透過群體看個體,身處于現代化中的我們,常常會處于這樣一種困境:我們是現代人,卻生活在古堡里。

現代社會,舊有的傳統中為人們提供心理安全的框架和模式已不復存在。現代社會已與以前所有形式的社會秩序迥然有別,日常社會生活的實質被完全改變了,其影響到了人們經歷中最為個人化的那些方面。現代社會日常社會生活的嬗變,從而與個體生活進而也與自我以一種直接的方式交織在一起。

那么什么是現代化?

生活在當下,有多少人迷失了自己,在現代生活日益豐富的生活、學習、娛樂文化中變得越來越不快樂?

在西方思想史上,第一位對“現代性”進行反思的學者是德國偉大的哲學家黑格爾。而黑格爾把“現代性”理解為一個時代概念,認為所謂“現代”,便是與古代和中世紀相對的“新時代”。

黑格爾對現代性作了詳細的闡述。在他看來,現代是一個決心與傳統社會決裂的時代,它大膽的拋棄了前現代蒙味的信仰,將一切置于理性之下審視、批判。現代也不是一個一成不變的時代,而是一個運動變化、生機勃物的新時代。他在《精神現象學》中熱情洋溢的宣告:“我們這個時代是一個新時期的降生和過渡的時代。人的精神已經跟他舊日的生活觀念與觀念世界決裂,正使舊日的一切葬入過去而著手進行他的自我改造。……成長著的精神也是慢慢地靜悄悄地向著它新的形態發展,一塊一塊地拆除它舊有的世界結構。”

課堂知識梳理:

【現代性的認知,制度層面的認知及其特征】

外延性——全球化(是經驗的)

意向性——個人稟賦(是非經驗的,是意向性的,很難修改)

康德:沒有理性的直覺是空洞的,沒有直覺的理性是盲目的!

直覺是非經驗的,天然的內在感知力,需要在經驗層面上形成縱深度和演化的歷程。

在榮格理論中:(外在)第一人格———內在(第二人格)

直覺~控制第二人格:是一種非常內在的精神生活,內在生活。

理性~控制第一人格:是現實,務實,定位自己,矯正自己,完成外部鏈接與內部體驗。

是責任,信念,信任,風險評估,關系能力,重構和修復的現實動機。

在榮格十八歲時,他對他的第一人格與第二人格的態度有了轉變,他如是說,除了第一人格的世界之外,還存在著另一個人王國,這個王國就像一個神殿,每個進入到里面去的人都得到了改造并由于在幻想中見到了整個宇宙而突然深受感動,因而吸能驚嘆贊美不已迅到了忘我的境地,在這里居住的是“另一個人”他知道上帝是一個隱了身的,具有人格的但同時又是超乎人格的秘密,在這里,沒有什么東西使人與上帝分隔開來的確,這就仿佛人的心靈同時與上帝一起向下瞧著天地萬物似的。一直以來,他從真正意識到,但卻以一種壓倒一切的預感及強烈的感情而感覺到了它,他追求這“另一個”而第二人格的安寧與孤獨,那才是那真正的自我。

【現代化的制度反身性:反思性(心理學)反身性(社會學)】

@社會學:分工越來越精細化——分工更復雜化

@操作手冊:說明書,功能的多樣性,復雜性,對操作性的復雜技能,在哪一個領域里,有效的,有品質的功能性的鏈接。

@輔導指南:專業化的鏈接,功能的分化和精細化,需要足夠的專業化意識,你的意識更強,你可以成為全能型的選手。

治療著作:治療是激發了我們療愈的本能

@自主性調查:曬微信,發微信,看信息完成自主性的調查

現代化社會迎來人類的大反思的時代,反思越強,自我調教的能力就越強,因為反思是動態的,稍微一個舒適區就可以完全把動態打回靜態,反思不是自我攻擊與否定,一個有反思能力的人,就有療愈自己的能力。

你對自己反思能力越深,就越需要療愈自己越深

療愈的事態——在陰的一面,需要來一場深度的轉化,需要借助一股力量,你自己有力量自己轉化,如果你沒有力量就借助力量,轉化到陽面。

【現代性的存在之維】

懷疑

@形成當代社交世界中一個總體的存在維度

@現代批判理性的普遍性特征

@現代性將極端的原則制度化,病堅持認可多有知識都以某種不同的形式的理論假設存在著,可能正確,但原則上隨時修正

@激烈的競爭與權威多種來源

@日積月累的專門知識體系構成了重要的脫域影響和權威的多種來源

懷疑的核心就是——自我反省,懷疑+信任+風險評估:導致你很難形成妄想狂機制,組織妄想狂機制的形成還有一個因素就是信任,而懷疑,讓你的自大完全破產,但是那個自制的主體,自旋的主體開始起來,正是因為懷疑,所以我們強調資本——當你的可替代性太強,那你一定要去懷疑,并反問自己你的可替代性是否很強?

課堂中的新詞匯——脫域:在(經驗,空間,時間)之外的跨界,重構。

為什么一個人很難脫域?

為什么一個人很難脫困?

在困域的結構中:(施略與受略結構)(妄想狂式固化)你的內在意向是固化的,你活在你的古堡里,你的脫域能力與脫困能力很低,越難脫域就越困在死結里。

脫域提供了脫困的內在心智的支撐力!

【現代性的存在之維】

信任與風險

信任

@人格發展中至關重要的內容(心智與本體安全感,嬰兒期)

@它與脫域機制和抽象體系的世界顯著相關:

@直接關涉到更為稀缺的信念系統:信念系統是很難建立的,很多人沒有信念系統,讓一個人信任是非常不易的。

風險

@現代性是一種風險文化:你在那個序列中,你就要完成那個序列中的規則。

@與抽象性體系明確相關:功能性直接導致了風險性的直接需要

@風險評估維度與抽象系統的關涉:真正發生風險的不是你死我活,而是審美、藝術、價值觀。

@多樣性與抽象系統:所以我們要看大量的信息,無限的可能,不是單一的yes or no 之間有很大的領域,有階段,有當下,有未來的預期。

抽象系統:

a,恨意

b,惡意

c,個人意念:心智化最重要的系統論

d,概念化:焦慮,對焦后的解釋

第二次課堂知識梳理:

第二堂課開場老T帶來一個案例:石林,7:30就要上火車了。

老T又被感動了,父母六歲離異,母親在石林,父親再婚生了一個小孩,當第二個孩子出生以后,他覺得自己是被遺棄的,除了學習什么都好。

老T接觸他的時候,發現他是一個金礦,他有志向有榮譽感。

他被班主任威脅,自己很被動。

由于姑姑沒有孩子,給予他環境母親的愛、自尊的支撐,部分客體發展成完整的客體。——人性當中的志向,很多人缺乏,自尊的藍色的火苗,在自由意志的火苗中達到。

老T帶他排列一下,影響最深的人

第一位:初中的英語老師,因為考試學生分群落,他變成了一個差生,給英語老師寫了一個紙條,我不是一個差生,我會回到尖子生。

老師回復:不管你是好學生壞學生,你都是老師心中的好學生。——這就是認同感和確認感。

第二位,現在的語文老師。

第三位,姑姑。

母親的惡,父親的坍塌,他迷醉在其中,找不到燈塔的話,他是走不出來的。

這個時機帶他剛剛好,英文單詞是活著的,讓他們在你的心里跳舞。(找他的認知接口,看他解題就知道他的認知偏差多少度,測試出一個人的心智彈性、記憶力、聽課效率,現代社會,最重要的是注意力與專注力。

有些孩子可以帶上遠征軍的行列,有時候必要的隔離不是精神分裂式的,而是保證不內化,完成第一人格的建構,理性,建構、格局,準備,全元素、全息的。

第二人格,內心生活,精神生活。

第一人格,理性、規則、榮譽。

經由第一人格我們有了足夠的動機,我們去建構自己的生活

當第一人格hold不住第二人格,它就會跑出來撒野,無論你提供多少資源與溫暖,他都會按照它的破壞性來,它造成的破壞力是極具大的。

【現代化的存在之維】

@新型媒體的經驗——傳播與鏈接

主體自旋的注意力與專注力

@自我認同成為一種具反身性特征的,有組織的活動——焦慮的架構性

自我就是一種反思的結構

@生活方式直接與社會生活的重要關涉——焦慮的結構性

社會生活———》社會關系———》客體關系——》如何轉化成資源?

生活方式決定于你的內在訴求,你想成為什么樣的人。

&具備反身性的特征的,有組織的生活規劃,通常被認定為經專業知識過濾后對風險的考驗,而上述規劃亦成為認同自我形成過程中的核心特征

a,制度的反思特征——你對制度的反身

b,自我意識的反思有一個很重要的基礎點:對制度的反身性的認識

? ? ? ——你必須了解游戲規則與制度背景

c,現代工作環境下的下的螺絲釘模式:每個人都被使用,被絕對使用,甚至被無情使用,是制度化的后果。

d,出路在哪里?自體的變頻與自旋形成制度化中的多維鏈接

當你去工作的時候看到:基礎性,看到完成一種節律;

80%是基礎性的工作,20%的才是獨立性的工作,可以經由你多維的鏈接:時間(效率)和空間(體驗格式)你看到了上升的通道:行政與專業技術(成為專家性的人),上升到你相應的位置,讓他人去做基礎性的工作,基礎工程的過渡化——導致你的功能調動不起來,造就一個舒適區母體,會破壞你的專注力。

@現代性制造著差異,排外與邊緣性

現代化很講:結構,認同

你在哪個領域?你對這個領域必須要有活躍的鏈接。

@現代化制度在保持著解放的可能性之外還同時制造著自我壓抑而非自我實現的機制——內在的分裂性機制的運作:

a,分裂是時代所造就的,缺乏主體的自旋。

b,合作性的結構,制度本身就形成了自我壓抑,制度性的壓抑。

c,你更突出的體驗到了解放,你才感受到了壓抑,不要隨意使用選擇權,去看你的心智有沒有過一關,如果你只是回避和退縮,那么謹慎選擇權。

d,你的辭職是你在不斷的優化自己?還是退縮?制度平臺本身就有分化機制。

社會關系下的主體塑造:

健全的心智

開拓的視野

獨立的人格

現代社會生活的復雜性造成一種制度性壓抑。

在晚期現代性的背景下,個人的無意義感,即那種覺得生活沒有提供任何有價值的東西的感受,成為根本性的心理問題。“生存的孤立”并不是個體與他人的分離,而是與實踐一種圓滿愜意的存在經驗所必須的道德源泉的分離。工具控制的體系比之以前暴露得更為赤裸,并且其負面后果也更為明顯。越來越明顯的是,在地方性和全球性的交互關系中,引發了一系列的道德難題,召喚了各種形式的政治參與——“生活政治”,即關注個體和集體水平上人類的自我實現,開始從“解放政治”所投射的陰影中凸顯出來。

解放,即進步主義的啟蒙運動的普遍律令,再起種種外觀上,是生活政治方案出現的條件。在被分工所撕裂并且以種種形式的新舊壓迫為特征的世界中,解放政治的重要性并沒有降低。

【現代化的存在之維】

@私密關系的轉型:大量由個人情景向公共情境轉化

個人生活新領域的原型:純粹關系

@純粹的人際關系與預先假定:承諾為前提

@個體經驗與抽象系統之間復雜的聯系與“再技能化”——知識和技能的再次獲得

抽象系統更容易造成隔離與恐懼。

團隊中的結構性智障:上面的不知道下面的人做了什么?

抽象系統打破,不是講過程,而是做進程感的鏈接(講過程老板會很煩)

&抽象系統與不確定性

&抽象系統與重建

&抽象系統與持續對焦的需要

&抽象系統與碎片化

&抽象系統與終身學習型自組織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