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言簡而要,事詳而博——《左傳》寫作特點
晉代范寧說它“艷而富”,唐代劉知幾稱“其言簡而要,其事詳而博”,清代劉大櫆則稱贊它“情韻并美,文采照耀”。
概而言之,《左傳》的文章,細密詳贍,富于文采,具體生動;微婉蘊藏,意味深長,使人尋繹不倦。
和春秋國語比起來,是有一個很大的進步。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01.01精彩細密的敘事
《左傳》向以敘事精彩風稱。書中出現了引人入勝的情節(jié),生動逼真的細節(jié)和場面,大大增強了故事性。
這些故事整體看來,精彩細膩,發(fā)展脈絡,細節(jié)入勝,生動逼真,故事性強。
在敘述的過程當中,還應用了鋪墊、照應、追溯、插敘,把有關事實巧妙地安排在一起,形成完整而嚴謹的篇章。
比如,魯宣公二年,晉靈公被趙穿所殺?!洞呵铩穬H用“晉趙盾弒其君夷皋”一句從各方面敘述此事,不僅語焉不詳,而且把弒君者說成趙盾。
《左傳》則詳細交代了事件的來龍去脈,講述了一篇具體而完整的故事,這樣就由春秋一句話,形成了一篇文章。
文中先敘述晉靈公“不君”的種種暴行,再述趙盾“驟諫”,晉靈公想除掉他,第一次派鉏踶(chu ming)去行刺,鉏踶被趙盾的恭敬所感動,不從君命,觸槐而死;第二次想在酒宴上殺他,又被趙盾的衛(wèi)士提彌明發(fā)覺,提彌明舍身衛(wèi)主,格斗而死。
這段記載,除掉趙盾,其中有心理活動,這肯定是作者想象出來的,因為鉏踶已經死了,當時他在想什么,誰知道?
這個人就是當年趙盾救的人,叫靈輒。
這還是情節(jié)剛剛開始。就在這情節(jié)發(fā)展的關鍵時刻,作者掉轉筆鋒,插入當年趙盾在桑翳求靈輒的往事,然后寫靈輒在危急關頭挺身而出,保護趙盾脫身;接著又敘越穿殺靈公,趙盾因出奔未越境而被史官書為“弒君”,并引孔子的話表示惋惜。
又如隱公元看“鄭伯克段于鄢”一節(jié),也是通過完整曲折的故事,生動再現了統治者家庭內部為爭奪權力和財產而骨肉相殘的斗爭。
鄭莊公在鄢那個地方打敗了他的弟弟,而他的弟弟是他母親支持的,于是就把他母親從國都里面趕了出去,到另一個城里去,而且說不到黃泉,咱倆別相見,我再也不想見到你了,他對他母親是滿腔的怒火。
可是后來,他又感到這樣做有點過分,怕別人有議論,于是他就聽了手下大臣的話,那個大臣就給他出了一個主意,說,雖然你發(fā)過誓,不到黃泉不相見。
那么,你在地下挖一個地道,在地道里和她相見,這不就是在黃泉里相見,這也不違背誓言。
于是,鄭莊公就在地道里面和母親相見,然后書里面就交待他們在地里下見面的時候,真是快樂無窮啊,然后,母子就合好如初了。
這里面就有些諷刺意味了,母子兩人鬧得不可開交,非得在地道相見,見面的時候,還要賦詩,說什么其樂融融,這就是諷刺,而且結尾的時候,母子合好如初。
當初,鄭莊公的母親生他的時候,由于難產受以了驚嚇,所以他就對這個兒子非常的討厭,他不喜歡這個兒子,后來她又生了一個兒子,就是鄭莊公的弟弟,她喜歡小兒子,所以她就多次在他們的父親面前進讒言,想讓她的小兒子即位,后來沒有成功。
鄭莊公即位以后,她又支持公子段,想要殺掉鄭莊公,奪取鄭國的政權,母子兩個人就是這樣一種關系。
鄭莊公對母親是懷恨已久,結尾說,雖為母子如初,不明白的人,還以為關系是多么的好,但其實初,兩個人的有關系也不好,一生下來,他母親就討厭他。
所以,合好如初,也是一種頗具匠心的諷刺手法。
正因為這樣,人們說,左傳這部書,越讀越有味,話里有話。非常含蓄,蘊藉,這是左傳的特點。當然,他之所以這樣寫,也是有他的思想傾向性的。是為了解釋他的觀點,并不是為了刻意造成這樣的結果。
01.02《左傳》在戰(zhàn)爭的描寫方面體現了高超的敘事水平
左傳敘事成就更突出的體現在戰(zhàn)爭描寫方面。書中很多著名戰(zhàn)爭都寫得曲折完整,精彩動人。在描寫戰(zhàn)爭時,作者不僅寫出紛紜復雜的戰(zhàn)爭過程,而且注重交代戰(zhàn)爭有關的政治、外交等活動,具體揭示戰(zhàn)爭的背景及勝負原因。
特別是戰(zhàn)爭開始的初期,把參戰(zhàn)雙方,各方面的國家,各種人物,前因后果,發(fā)展過程,清楚具體,有條不紊。同時,寄托一些戰(zhàn)爭進步的思想觀點。
它不是單純的描寫過程,比如說,晉楚城濮之戰(zhàn)。
僖公二十八年的晉楚城濮之戰(zhàn),前后歷時三年,卷入者達十一國之多。作者圍繞晉楚爭霸的主要矛盾和兩在政治、軍事上的優(yōu)劣得失展開敘述,先交代了楚國向北擴張,侵擾中原小國,晉國搞拒楚師,企圖建立霸業(yè)的背景。
又詳述晉文公如何“教民”如休任帥,如何展開外交活動,孤立楚國;而楚國一方其主帥子玉如何“剛而無禮”,君臣間如何意見不一;在此基礎上又寫了晉國在交戰(zhàn)前的反復磋商準備,以及王子玉的請戰(zhàn)和晉侯的回答;最后,以極簡略的筆墨敘述了晉國的戰(zhàn)術措施了戰(zhàn)斗過程。
教民,教化老百姓。這場戰(zhàn)爭可以說是頭緒紛繁,而作者寫起來有條不紊,前因后果,利益分明,敘事的后果,堪稱舉重若輕。
作者對戰(zhàn)爭有一些進步的觀點,就是我們上次所講的,民本思想,他認為戰(zhàn)爭的勝負并不僅僅是取決于力量的強弱,而且和政治的好壞,民心的向背,以及戰(zhàn)爭策略的得失,所以作者在續(xù)寫戰(zhàn)爭的時候,以此為著眼點,去加以取舍。
此篇文章注重取舍材料,謀篇布局。所以,它的每一篇戰(zhàn)爭描寫,都是頗具匠心,即便寫一些比較小的戰(zhàn)事,也能注意到這一點。
如莊公十年敘齊魯長勺之戰(zhàn),竟用幾乎一半的篇幅詳述戰(zhàn)前準備,表現魯國采納曹劌的建議,取信于民;到戰(zhàn)斗過程,則著墨不多,只是交代魯國一方的正確戰(zhàn)術;最后又讓曹劌對勝利原因作了總結。
魯國以少勝多。這就是曹劌論戰(zhàn)。一鼓作氣,二而衰,三而竭。所以,篇章結構也有這個特點。
當然,書中也不乏生動逼真的戰(zhàn)爭場面。
例如成公二年的齊晉鞌之戰(zhàn),在交戰(zhàn)的前一天,齊國高固單車闖入晉軍挑戰(zhàn),“桀石以投人,禽之而乘其車,系桑本焉以徇其壘,曰:‘欲勇者,賈余余勇!’”,戰(zhàn)斗開始前,齊侯又狂妄的宣稱:“余姑翦滅此而朝食”,竟然未給馬披上護甲就開始沖鋒。
晉軍奮力迎戰(zhàn),郤克被箭射傷,血流至足,仍擊鼓不停,但終因傷勢過重,大叫:“余病矣!”,張侯手臂中箭,鮮血染紅車輪,他斬斷箭桿,繼續(xù)駕車,在這關鍵時刻,他一面與鄭丘緩一齊鼓勵郤克,一面又用左手執(zhí)轡,騰出右手幫助擊鼓,戰(zhàn)馬狂奔不止,晉軍緊緊跟隨。于是“齊師敗績,逐之,三周華不注?!?/p>
01.02《左傳》中人物個性鮮明
《左傳》在敘事中注重描寫有關各類人物的活動,在刻劃這些人物時,又往往表現這個人物在政治興衰,他們的相關思想,品質和性格。
作為一部編年體史書,《左傳》主要采取隨事寫人的方法。而不是像人物傳紀那樣,孤立的寫一個人,是在敘事的過程當中寫一個人。
人和形象也是比較連續(xù)和統一的。如果把不同段落的某一個人物,匯總在一起,也是可能當成一篇完整的文章來看待的。作者在歷史事件的發(fā)展中,通過主人公的所作所為,逐步展示其個人性特征,使其形象漸漸鮮明和豐滿起來。
例如,鄭國子產是書中著力描寫的主要人物,作者刻劃了一個開明有為,受人愛戴的政治家形象。如果把有關子產的描寫放在一起,就很像一篇人物傳記。
作者還隨著敘事的展開,寫出了人物性格的發(fā)展變化。
僖公二十三年、二十四年寫重耳出亡,表現了他由一個胸無大志、性格暴躁的貴公子,最終成長為成熟老練的大國之君的過程。
作者還運用隨事寫人的方法,把主人公放到尖銳的矛盾沖突中,通過具有典型意義的細節(jié)、場面和對話,展現不同人物的性情的心理。人物之間互相映襯烘托,在動態(tài)中凸現了各自的人性特征。
例如僖公三十三年。
先軫朝。問秦囚。公曰:「夫人請之,吾舍之矣?!瓜容F怒曰:「武夫力而拘諸原,婦人暫而免諸國。墮軍實而長寇仇,亡無日矣?!共活櫠?。
先軫上朝,問起秦國的囚犯,晉襄公說:“母親代他們提出請求,我就放走他們了。”先軫生氣地說:“武人花力氣在戰(zhàn)場上逮住他們,女人說幾句謊話就把他們在國內放了,毀棄了戰(zhàn)果而長了敵人的志氣,晉國快要滅亡了!”先軫不顧襄公在面前就在地上吐唾沫。
這種寫法,如臨現場,歷歷在目,栩栩如生。
01.03委婉巧妙的辭令
《左傳》中記載了很多文才斐然的辭令。這是大部分當時的大臣給國君覲見的辭令,但是更多的還是外交場合的辭令。
春秋時代,貴族的文化,高度的發(fā)達,當時社會上盛行重禮尚文的風情,所以在外交場合非常講究辭令之美,左傳里面記載了很多,賦予文采的外交辭令,這些辭令的共同的特點,是委婉巧妙,典雅從容,表面彬彬,實藏鋒芒。
即使是兩國交兵,在兵戎相見的時候,雙方也不失溫文爾雅之態(tài)。
比如齊晉鞌(an)之戰(zhàn)前夕齊侯與晉人的這段對話:
齊侯使請戰(zhàn),曰:「子以君師,辱于敝邑,不腆敝賦,詰朝請見。」對曰:「晉與魯、衛(wèi),兄弟也。來告曰:『大國朝夕釋憾于敝邑之地?!还丫蝗?,使群臣請于大國,無令輿師淹于君地。能進不能退,君無所辱命?!过R侯曰:「大夫之許,寡人之愿也;若其不許,亦將見也?!?/i>
齊頃公派人請戰(zhàn),說:“您帶領國君的軍隊光臨敝邑,敝國的士兵不強,也請在明天早晨相見決戰(zhàn)?!编S克回答說:“晉和魯、衛(wèi)是兄弟國家,他們前來告訴我們說:‘大國不分早晚都在敝邑的土地上發(fā)泄氣憤?!丫蝗?,派下臣們前來向大國請求,同時又不讓我軍長久留在貴國。我們只能前進不能后退,您的命令是不會不照辦的?!饼R頃公說:“大夫允許,正是齊國的愿望;如果不允許,也要兵戎相見的?!?/p>
例如晉國子產即擅長于此,他多交憑借辭令之妙,使大國不敢對鄭非禮。
言之無文,行而不遠。實際上體現了周朝崇尚禮儀。
襄公二十五年,鄭伐陳,子產向晉獻捷,晉人三次責難鄭國,都被子產巧妙地頂了回去,就連晉國趙文子也說:“其辭順,犯順,不祥。”,對鄭國給予禮遇。書中記孔子對此發(fā)表評論說:“言之無文,行而不遠。”
這是《左傳》辭令的普遍特點。
在論辯方式上,《左傳》中的辭令又往往援引典章,依禮而論,用道義的力量使人折服。
例如,僖公二十六年。
齊侯曰:“魯人恐乎?”對曰:“小人恐矣,君子則否?!?/i>齊侯曰:“室如縣罄、野無青草、何恃而不恐?”對曰:“恃先王之命。昔周公、大公股肱周室、夾輔成王。
齊孝公說:“魯國人害怕嗎?”展喜回答說:“小人害怕了,君子就不。”齊孝公說:“你們的府庫空虛得就像懸掛起來的磬,四野里連青草都沒有,仗著什么而不害怕?”展喜回答說:“依仗先王的命令。從前周公、太公輔佐周室,在左右協助成王。
成王勞之,而賜之盟,曰:‘世世子孫無相害也!’載在盟府、大師職之、桓公是以糾合諸侯,而謀其不協,彌縫其闕、而匡救其災,昭舊職也、及君即位,諸侯之望曰:‘其率桓之功、“我敝邑用是不敢保聚、曰:‘豈其嗣世九年,而棄命廢職?其若先君何?君必不然。’恃此而不恐?!?/i>
成王慰問他們,賜給他們盟約,說:‘世世代代的子孫,不要互相侵害。’這個盟約藏在盟府里,由太史掌管。桓公因此聯合諸侯,而解決他們之間的不和諧,彌補他們的缺失,而救援他們的災難,這都是顯揚過去的職責啊。等到君侯登上君位,諸侯都給予厚望,說:‘他會繼承桓公的功業(yè)吧。’我敝邑因此不敢保城聚眾,說:‘難道他即位九年,就丟棄王命,廢掉職責,他怎么向先君交代?他一定不會這樣的?!勒踢@個才不害怕?!饼R孝公于是收兵回國。
展喜抬出先王之命,表示魯國有恃無恐,實為指責齊國“棄命廢職”,違背禮義。其辭令優(yōu)游婉順,不卑不亢,而又綿里藏針,內含諷刺。這番辭令所以產生這番效果,主要還在于道義的力量。
《左傳》中也有些辭令,直率有力,以鞭辟入里的分析見長。
例如,僖公三十年,秦晉兩國圍鄭,鄭大夫燭之武向秦穆公分析利害,便講得坦率而深入,有力地打動了秦伯。
又如,桓公二年的臧哀伯諫納郜鼎、僖公五年的宮之奇諫假道,也都有嚴謹細密,娓娓動人的特點。
《左傳》雖以細密婉曲著稱,但又不尚鋪陳,不事夸張,無論記事記言,能都言簡意賅,韻味悠深。富于文采,溫文爾雅。
02 作品精解《鄭伯克段于鄢》
本文記載了魯隱公元年鄭莊公在鄢地打敗共叔段這一歷史事件。通過這一事件,表現了春秋時期統治者內部為爭權奪利而骨肉相殘的斗爭。
故事生動,以下為原文。
初,鄭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莊公及共叔段。莊公寤生,驚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惡之。愛共叔段,欲立之。亟請于武公,公弗許。
從前,鄭武公在申國娶了一妻子,叫武姜,她生下莊公和共叔段。莊公出生時腳先出來,武姜受到驚嚇,因此給他取名叫“寤生”,所以很厭惡他。武姜偏愛共叔段,想立共叔段為世子,多次向武公請求,武公都不答應。
及莊公即位,為之請制。公曰:“制,巖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闭埦咕又?,謂之京城大叔。祭仲曰:“都城過百雉,國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過參國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將不堪?!惫唬骸敖嫌杀俸Γ俊睂υ唬骸敖虾螀捴校〔蝗缭鐬橹?,無使滋蔓,蔓難圖也。蔓草猶不可除,況君之寵弟乎!”公曰:“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i>
到莊公即位的時候,武姜就替共叔段請求分封到制邑去。莊公說:“制邑是個險要的地方,從前虢叔就死在那里,若是封給其它城邑,我都可以照吩咐辦?!蔽浣阏埱蠓饨o太叔京邑,莊公答應了,讓他住在那里,稱他為京城太叔。大夫祭仲說:“分封的都城如果城墻超過三百方丈長,那就會成為國家的禍害。先王的制度規(guī)定,國內最大的城邑不能超過國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得超過它的五分之一,小的不能超過它的九分之一。京邑的城墻不合法度,非法制所許,恐怕對您有所不利?!鼻f公說:“姜氏想要這樣,我怎能躲開這種禍害呢?”祭仲回答說:“姜氏哪有滿足的時候!不如及早處置,別讓禍根滋長蔓延,一滋長蔓延就難辦了。蔓延開來的野草還不能鏟除干凈,何況是您受寵愛的弟弟呢?”莊公說:“多做不義的事情,必定會自己垮臺,你姑且等著瞧吧。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貳于己。公子呂曰:“國不堪貳,君將若之何?欲與大叔,臣請事之;若弗與,則請除之。無生民心?!惫唬骸盁o庸,將自及?!贝笫逵质召E以為己邑,至于廩延。子封曰:“可矣,厚將得眾?!惫唬骸安涣x,不暱,厚將崩?!?/i>
過了不久,太叔段使原來屬于鄭國的西邊和北邊的邊邑也背叛歸為自己。公子呂說:“國家不能有兩個國君,現在您打算怎么辦?您如果打算把鄭國交給太叔,那么我就去服待他;如果不給,那么就請除掉他,不要使百姓們產生疑慮?!鼻f公說:“不用除掉他,他自己將要遭到災禍的?!碧逵职褍蓪俚倪呉馗臑樽约航y轄的地方,一直擴展到廩延。公子呂說:“可以行動了!土地擴大了,他將得到老百姓的擁護?!鼻f公說:“對君主不義,對兄長不親,土地雖然擴大了,他也會垮臺的?!?/p>
大叔完聚,繕甲兵,具卒乘,將襲鄭。夫人將啟之。公聞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帥車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太叔修治城廓,聚集百姓,修整盔甲武器,準備好兵馬戰(zhàn)車,將要偷襲鄭國。武姜打算開城門作內應。莊公打聽到公叔段偷襲的時候,說:“可以出擊了!”命令子封率領車二百乘,去討伐京邑。京邑的人民背叛共叔段,共叔段于是逃到鄢城。莊公又追到鄢城討伐他。五月二十三日,太叔段逃到共國。
書曰:“鄭伯克段于鄢?!倍尾坏埽什谎缘?;如二君,故曰克;稱鄭伯,譏失教也;謂之鄭志。不言出奔,難之也。
《春秋》記載道:“鄭伯克段于鄢?!币馑际钦f共叔段不遵守做弟弟的本分,所以不說他是莊公的弟弟;兄弟倆如同兩個國君一樣爭斗,所以用“克”字;稱莊公為“鄭伯”,是譏諷他對弟弟失教;趕走共叔段是出于鄭莊公的本意,不寫共叔段自動出奔,是史官下筆有為難之處。
遂寘姜氏于城潁,而誓之曰:“不及黃泉,無相見也?!奔榷谥}考叔為潁谷封人,聞之,有獻于公,公賜之食,食舍肉。公問之,對曰:“小人有母,皆嘗小人之食矣,未嘗君之羹,請以遺之?!惫唬骸盃栍心高z,繄我獨無!”潁考叔曰:“敢問何謂也?”公語之故,且告之悔。對曰:“君何患焉?若闕地及泉,隧而相見,其誰曰不然?”公從之。公入而賦:“大隧之中,其樂也融融!”姜出而賦:“大隧之外,其樂也洩洩?!彼鞛槟缸尤绯?。
莊公就把武姜安置在城潁,并且發(fā)誓說:“不到黃泉(不到死后埋在地下),不再見面!”過了些時候,莊公又后悔了。有個叫潁考叔的,是潁谷管理疆界的官吏,聽到這件事,就把貢品獻給鄭莊公。莊公賜給他飯食。潁考叔在吃飯的時候,把肉留著。莊公問他為什么這樣。潁考叔答道:“小人有個老娘,我吃的東西她都嘗過,只是從未嘗過君王的肉羹,請讓我?guī)Щ厝ニ徒o她吃。”莊公說:“你有個老娘可以孝敬,唉,唯獨我就沒有!”潁考叔說:“請問您這是什么意思?”莊公把原因告訴了他,還告訴他后悔的心情。潁考叔答道:“您有什么擔心的!只要挖一條地道,挖出了泉水,從地道中相見,誰還說您違背了誓言呢?”莊公依了他的話。莊公走進地道去見武姜,賦詩道:“大隧之中相見啊,多么和樂相得啊!”武姜走出地道,賦詩道:“大隧之外相見啊,多么舒暢快樂啊!”從此,他們恢復了從前的母子關系。
君子曰:“潁考叔,純孝也,愛其母,施及莊公。《詩》曰:‘孝子不匱,永錫爾類。’其是之謂乎!”
君子說:“潁考叔是位真正的孝子,他不僅孝順自己的母親,而且把這種孝心推廣到鄭伯身上。《詩經·大雅·既醉》篇說:‘孝子不斷地推行孝道,永遠能感化你的同類?!蟾啪褪菍}考叔這類純孝而說的吧?”
文本內容分析:
周代社會是建立在宗法等級制度之上的,這種制度以血緣關系為紐帶,以禮為基本的人倫規(guī)范。按照禮的要求,血緣親屬之間應當互相親愛,子女對父母、弟弟對兄長更應該尊敬和服從,這就是所謂的孝和悌。
這一切,在鄭莊公家庭內部都被破壞了。姜氏只因偏愛小兒子,又支持共叔段用武力推翻鄭莊公。而鄭莊公對母親不孝,對弟弟不慈,也完全違背了宗法倫理。
春秋時期,天下大亂,臣弒其君,子弒其父,諸侯相爭,大臣篡權,鄭國發(fā)生的這些事情,在本質上都是相同的。這是天下大亂的開始,作者對這種現象,深惡痛絕,把他們看作是禍亂的根源,違背了宗法倫理,給予無情的揭露與批判。
本文寫作特點:
敘事詳密,微婉含蓄,暗寓諷刺。
文章不僅寫出了事件的全過各,而且前后有追敘以交代緣由,后有補充以說明后事。全文結構嚴密,層次分明,故事情節(jié)完整曲折,引人入勝。
善于在敘事中刻劃人物。
鄭莊公狡詐、殘忍而又虛偽。文中通過他在事件發(fā)展過程中的前后表現,特別是通過他和臣下的幾次對話,表現了他的思想、性格和心理活動。使這個人物血肉豐滿,躍然紙上。
語言精粹簡練。
文中大量運用短句式,用語極為簡潔省凈,但又極為生動,對敘述事件、刻劃人物起到了很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