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最近有個毛概作業,要求拍一張關于政治的照片,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我苦思冥想了好幾天,腦子里是有挺多的看法,關于環境,政治和教育的,但是一直找不到合適的照片。今天去吃飯路過這個大學生創業基地,突發奇想,想到了對創業的一些看法。
? ? ?不知從何時開始,身邊總能聽到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和全民創業的話題。從2000年以后每年畢業大學生直線上漲,2017年將會有近800萬,每年需要安排就業崗位1500萬個。但是我查了每年每年可以提供的就業崗位只有1200萬,對于大學生的只有300萬。少之又少。我查了一下往年的大學生就業率,網上給出的數據都是70%,80%,但是看看身邊的大學生朋友,一眼就可以看出這個數據的真偽。這么多的大學生,每年可以提供的崗位少之又少,就業壓力太大,為了減緩這種社會壓力,政府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大肆宣揚以馬云,李彥宏,雷軍,李開復這些在互聯網興起的大潮中創業成功的人為榜樣,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這樣的做法確實很有效,在這種全民創業口號的鼓勵下,有很多大學憤青,開始自主創業,國家也為這些人提供了一些相關的優惠政策與平臺,這種做法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就業難的問題,為市場注入了新的活力。有些大學生甚至以以比爾蓋茨,喬布斯為榜樣,休學去創業,但是這世界上只有一個比爾蓋茨,哪有那么多的業可以創。所以大學生創業基本是“后浪退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剛畢業的大學生,一沒有資源,二沒有經驗,三沒有明確的目標。盡管有政策的支持,但大多最終還是以失敗告終。這樣帶來的弊端是,使很多大學生眼高手低,寧愿死在創業的浪潮里,也不愿意去別人的公司里工作。于是造成了更嚴重的就業難,而這背后反應出來的問題便是教育推進的同時,社會保障卻在落后,嚴重的中端教育產能過剩。
? ? ?且放下這些社會問題,僅針對大學生創業這個問題,我認為國家如果要讓大學生自主創業,就應該在大學里開設專業的創業教育,而不是只有簡單的“忽悠”。并要綜合市場資源現狀,為大學生提供創業方向,避免盲目的創業,減少風險。全民創業,并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創業,也沒有那么多的業可創。那些想創業但是沒有明確目標和想法的人應該鼓勵他們找個工司,踏踏實實的工作,攢一些資源和經驗,待到有一定的能力時再去選擇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