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伏,8月16日,俗稱紙老虎,
因立秋只是進入名義上的秋天,
氣象學以連續5天的日平均氣溫
降到22℃以下作為秋季開始,
所以規定三伏中的“末伏”必須在立秋之后。
為立秋后的第一個庚日,三伏天中的最后一伏,
也作終伏、三伏,到末伏的第 10 天為止,
早晚較涼快,白天陽光依然劇烈。
俗言道:“寒有三九,熱有三伏。”
三伏亦是各有不同,
初伏——防中暑
陽氣鼎盛之際,人體產熱增加,易中暑;
中伏——防濕邪
雨水增多,水氣上騰,濕氣極盛。;
末伏——防秋老虎
火燒七月半,八月木樨蒸,
雖已入秋,而“秋老虎”頗兇。
涼風至,夏日遠去,仍有末伏攔路。
立秋過后,最明顯莫過于,
空氣中濕度減小,氣候干燥,
根據“燥則潤之”的原則,
應以養陰清熱、潤燥止渴的食品為主,
如茭白、南瓜、蓮子、銀耳等。
季節交替,余熱未消,
人體津液尚未完全恢復平衡,
人容易感到口干舌燥、疲乏無力,
中醫上稱之為“秋燥”、“秋乏”。
此外,雖說氣溫由熱轉涼,
大致也只在夜晚涼爽,白天依舊悶熱難耐,
而暑熱最易傷心,熱擾心神,
人常表現出心煩不寧,坐臥不安,思緒雜亂。
靜下心,為自己泡上幾杯茶,
溫潤、生津、去乏,覓得心靜涼爽。
《本草綱目》寫道:“茶苦味寒,最能降火,
火為百病,火降則上清矣。
溫飲則火因寒氣而下降,熱飲則借火氣而升散。”
熱天多飲茶,既可消暑,又能定心。
此時飲茶養生講究溫潤之道。
所以宜飲烏龍茶,茶性溫和,爽口回甘,
既有綠茶的清香和天然花香,
又有紅茶醇厚的滋味。
不寒不熱,溫熱適中,
常飲能潤膚,益肺,生津,潤喉,
有效清除體內余熱,恢復津液,
對金秋保健大有好處。
喝茶養生,清以心靜,靜中生涼,
方可閑適自在,樂觀待事,
心火不起便不驚邪陽,神不散漫便不引邪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