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順視點]:微思考:一些民辦學校頻頻換校長,誰之責?
民辦學校頻繁換校長是一種悲劇!對辦學人、民辦校長雙方來說都是極大傷害,對學校發展也極為不利。看來管窺、聚焦"民辦學校為什么會頻繁換校長"這個雙方都不愿正面談論問題,有一定意義和價值,對當今辦學人、校長也有一定警示作用。
因工作性質原因,本人與十余個省市上百所民校董事長、校長經常打交道,旁觀、聽說、經歷了民校董事長、校長因諸多不和而鬧分手事例,挺讓人傷心,歸納起來主要有三大類型和十余種原因。
維度一:辦學人主因
1、董事長只看簡歷、只聽朋友介紹或道聽途說,沒有認真考察,工作中認為校長名實不符,出的錢不值,有點冤,找理由而辭退。
2、董事長與校長共事初期猶如男女談戀愛期,都把自己最美一面呈現于對方面前,真正“結婚過生活"后,雙方一些性格缺點就顯露出來,因一方或雙方不能互相接納、容忍而走向分手。
3、董事長對校長工資待遇只有口頭約定,沒有鑒正式合同,到期工資、獎金、績效不兌現或找各種理由克扣,導致校長不滿而辭職。
4、學校缺少辦學章程,雙方責權沒有事先以法律協議形式約定,因一方或雙方越位、錯位、缺位而發生矛盾,最終不歡而散。
4、辦學共事過程或學校發展進程中,發現在辦學愿景、經營理念、三觀方面,分歧過大,道不同而不相謀,中途分道揚鑣。
5、董事長存在家長作風,在校是土皇帝,在教職工、外人面前,不給校長面子,甚至罵罵咧咧,一點不給校長面子,非常傷校長自尊,校長一忍再忍,實在忍不下去,一走了之。
6、學校人數不斷增長,收費不斷上調,辦學人利潤逐年增加,校長工作量增加數倍,董事長視而不見,一直不提漲工資,校長認為自己付出與回報不成比例,找理由而辭職。
7、董事長拍腦袋決策,政策朝令夕改;不懂裝懂,瞎指揮,想起一處是一處,時時打斷、擾亂校長工作安排;不放手,尤其是不給校長一點經濟支配權等。校長放不開,干的一點不順心,一有機會就走人。
8、校長因為維護教師利益如要求交養勞保險、上調課時工資、增加績效等,與董事長意見不合,甚至董事長認為校長收買人心,與自己對著干,或辭或走就發生了。
9、經營小賣部、伙食品種單一、衛生差、過于盈利,師生投訴,同時校長怕影響生源、形象對這做法提出取締或整改,次次得不到回應,感覺沒威信而離開。
10、家族里的人摻和管理,學校一些核心部門有辦學人親戚把控,校長指揮不動,甚至不把校長放在眼里,校長覺著工作憋氣而走人。
維度二:校長主因
11、生源減少,成績下滑,骨干教師流失,因未完成業績目標或協議要求,即考核不稱職而被辭退。
12、因多次在購買資料、訂購校服、辦公用品方面吃回扣,造成董事長不滿,或被發現后,校長覺得丟面子,或辭或走。
13、公辦校長到民校任職后,因對民校不適應而玩不轉,或感覺工作量過重、壓力過大而短時就主動辭職。
14、民校校長個人專業成長速度嚴重滯后于民校發展,因成為學校發展障礙,被辭退或被淘汰出局。當然校長成長較快,業績突出,被更好學校挖走的也不少。
三、雙方及第三方主因
15、因溝通不暢,雙方聽信小人讒言,造成誤會加重,雙方一氣之下,沖動而分手。
16、因校長是外地人,副職是本地的,班子不團結,因排外而被擠走。
17、校長在任職期間因發生學生傷亡、食物中毒、樓道采踏、校園期凌等惡性事件被上級追責,校長被免去職務。
若去列舉原因,還有許多許多。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我以中立態度去分析這件事,意圖有兩個:一是提醒辦學人,所聘新校長到校后都有一年半載對校情了解期,工作適應期,班子磨合期,若校長更換過頻,一個校長一個經,嚴重制約學校發展。一是歸勸民校校長,若不是大事大非問題,能留則留,試想,到一個新學校,還得從頭做起,還得從頭證明自己,也不容易。
奉勸因諸多不快而暫時分手民校董事長、校長們,畢竟共事一場,要好合好散,干萬不要分手后在圈子內再相互中傷,二次傷害,這樣對誰都不好,得撓人處且撓人,說不定有緣今后你們還會重新合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