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養生也,必須四時而調寒暑。 ——曹庭棟
惱一惱,老一老;笑一笑,少一少。 —
食欲數而少,又欲頓而多。 ——曹庭棟
食不語,寢不言。 —
怒后不可食,食后不可怒。 ——梁章矩
多言則背道,多欲則傷生。 ——林逋
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 ——曹庭棟
善養生者,若牧羊然;視其后者兩鞭之。 ——莊子
保生者寡欲,保身者避名。 ——林逋
食能以時,身必無災。 —
吃飯先喝湯,不用請藥方。 ——李光庭
不欲極饑而食,食不過飽,不欲極渴而飲,飲不過多。 ——葛洪
體欲常勞,食欲常少。 ——梁章矩
食過則成積聚,飲過則成痰癖。 ——梁章矩
食飲有節,起居有常。 ——梁章矩
蘿卜上了街,藥方把嘴撅。 ——李光庭
治已病,不若治未病。 ——曹庭棟
樹怕剝皮,人怕傷心。 ——李悝
怠慢則不能不開精,險躁則不能理性。 ——諸葛亮
久立先養足,久夜先養目。 ——呂坤
以富而能富人者,欲貧不可得也:
貴而能貴人者,欲賤不可得也;以達而能達人者,欲窮不可得也。 ——佚名
舉世而譽之,而不加勸;舉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佚名
不汲汲于富貴,不戚戚于貧賤。 ——佚名
樂之方至,樂而弗驕;患之將至,思而弗憂。 ——佚名
聲色者敗德之具,思慮者殘存之本。 ——林逋
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藥苦口利于病。 ——佚名
思索生知,慢易生憂,暴傲生怨,憂郁生疾。 ——佚名
得而不喜,失而弗擾。 ——佚名
謗來不戚,譽至不喜。 ——葛洪
居心要寬,持身要嚴。 ——申居鄖
人該順時,不可趨時。 ——申居鄖
心平則氣自和。 ——王通
以治氣養生,則后彭祖;以修身自名,則配堯舜。 ——荀子
多欲虧義,多憂害智。 ——劉安
養心莫善于寡欲。 ——孟子
忿如火,不遏則燎原;欲如水,不遏則滔天。 ——佚名
慎風寒,節飲食,是從吾身上卻病法;寡嗜欲,戒煩惱,是從吾心上卻病法。 ——佚名
不貪最先,不恐獨后。 ——劉安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老子
食能止饑,飲能止渴;畏能止禍,足能止貪。 ——林逋
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 ——莊子
無病之身,不知其樂也,病生始知無病之樂;無事之家,不知其福敢,事至始知無事之福。 ——佚名
性躁暴者,一身之劇賊。 ——佚名
自家過惡自家省,待禍敗時省已遲矣;自家病痛自家醫,待死亡時醫已晚矣。 晚食當肉,安步當車。 ——佚名
謹口勝于服藥。 ——佚名
飽肥甘,衣輕暖,不知節者損福;廣積聚,驕富貴,不知止者殺身。 ——林逋
病已成而后藥之,亂已成而后治之,譬猶渴而穿井,井而鑄錐,不亦晚乎?——佚名
沉憂損性靈,服藥亦枯槁。 ——孟郊
寤寐不驚忘嗜欲,何須采藥爍金丹。 ——嚴慎修
達人觀之,生死一耳;何必生之為樂,死之為悲? ——蒲松齡
大怒不怒,大喜不喜,可以養心。 ——錢琦
冬不欲極溫,夏不欲窮涼。 ——葛洪
爽口物多終作疾。 ——李時珍
不見閑人精力長,但見勞人筋骨實。 ——徐榮
放情者危,節欲者安。 ——桓范
動搖則骨氣得消,血脈流通,病不得生。 ——吳普
晚飯少吃口,活到九十九。 ——錢大昕
心安病自除。 ——陸游
多才惹得多愁,多情便有多憂。——徐甜齋
儉約不貪,則可延壽;奢侈過求,受盡則終。 ——龍遵敘
舉世盡從愁里老。 ——魏床之
怒時光景難看,一發遂不可制,既過思之,殊亦不必,故制怒者當涵養于未怒之先。 ——申涵光
心察損神,語多傷氣。 ——申居鄖
睡側而屈,覺正而伸,早晚以時。先睡心,后睡眼。 ——蔡季通
厄窮而不憫,遺失而不怒。 ——韓嬰
疾小不加理,浸淫將遍身。 ——歐陽修
節食則無疾,擇言則無禍。 ——何坦
口腹不節,致病之因;念慮不正,殺身之本。 ——林逋
樸能鎮浮,靜能御躁。 ——申居巖
習閑成懶,習懶成病。 ——顏之推
心大則百物皆通,心小則百物皆病。 ——朱熹
想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最好不要太過考慮身體的健康。 ——霍姆斯
曠達的人長壽。 ——莎經亞
節飲食而后得健康。 ——弗拉科利
眼睛害病從手起,肚子害病從嘴起。 ——佚名
太多,就是不健康。 ——佚名
適度是健康之母。 ——佚名
無病應思有病時。 ——佚名
飲食少,休息好,快樂多,這是去病延年之方。 ——佚名
正餐之后,休息片刻;晚餐以后,步行一里。 ——佚名
在進餐、睡眠和運動等時間里能寬心無慮,滿懷高興,這是長壽的妙理之一。——培根
美味多生疾患,藥石可保長年。 ——佚名
多病無完身,久病無完氣。 ——呂坤
衣不嫌過,食不嫌不及。 ——梁章鉅
饑梳頭,飽洗澡。 ——楊慎
風者,百病之始也。古人避風如避矢石焉。 ——曹庭棟
飽生眾疾。 ——趙遵路
熱食傷骨,冷食傷肺。 ——曹庭棟
起居之不時,飲食之無節,侈于嗜欲,而吝于運動,此數者,致病之大源也。——王國維
百病必先治其本,后治其標。 ——李時珍
節飲食,慎言語。 ——蔣捷
太饑傷脾,太飽傷氣。 ——曹庭棟
服藥千副,不如一宵獨臥;服藥千朝,不如獨臥一宵。 ——楊慎
高位實疾顛,厚味實臘毒。 ——佚名
勢順則強,氣順則舒。 ——劉基
百病生于氣也。怒則氣上,喜則氣餒,悲則氣消,恐則氣下。 ——佚名
冬寒猶可近火,火在表也;夏熱必納涼,涼入里也。 ——曹庭棟
鍛煉身體要經常,要堅持,人和機器一樣,經常運動才不能生銹。 ——朱德
生命在于運動。 ——伏爾泰
運動是一切生命的源泉。 ——達? 芬奇
心情愉快是肉體和精神的最佳衛生法。 ——喬治? 桑
悲觀的人雖生猶死,樂觀的人永生不老。 ——拜倫
我們在堅持工作之外,還必須養成堅持休息的習慣。 ——梅蘭芳
生命在于矛盾,在于運動,一旦矛盾消除,運動停止,生命也就結束了。 ——歌德
強忍著自己的眼淚,就等于慢性自殺。 ——威廉? 弗雷
保持一生壯健的真正方法是延長青春和心。 ——柯林斯
一個丑角進城,勝過一打醫生。 ——佚名
精神萎靡不振的人,是沒有生命的人。 ——佚名
笑長命,哭生病。 ——佚名
心氣和平,五體安寧。 ——佚名
養生之道,顏開喜笑。 ——佚名
形堅則氣全。 ——無名氏
憂倦既積,災釁必生。 ——佚名
醫書治已病,平心和氣治未病。 ——司馬光
縱欲戕生。 ——梁章鉅
身作醫王心是藥,不勞和扁到門前。 ——白居易
動靜節宜,所以養生也;飲食衣服,所以養形也。 ——程顥、程頤
安樂有致死之道,憂患為養生之本。 ——林逋
形恃神以立,神須形以存。 ——嵇康
惜氣養神。 ——佚名
善養生者必使百節不滯,而后肢體豐腴,元氣自足。 ——梁章鉅
君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衰,戒之在得。 ——佚名
身勤則強,逸則病。 ——蔡鍔
縱耳目之欲,恣體之安者,傷血脈之和。 ——枚乘
醫能醫病,不能醫命。 ——魯迅
身安不如心安,心寬強如屋寬。 ——石天基
攝生之道,大忌嗔怒。 ——魏裔介
形勞而不休則弊,精用而不已則勞。 ——佚名
善治國者不忘危,善著生者不諱死。 ——錢琦
草食之獸不疾易蔞,水生之蟲不疾易水。 ——佚名
休息是滋養疲乏的精神的保姆。 ——莎士比亞
養靜為攝生首務。 ——曹庭棟
雖富貴不以養傷身,雖貧賤不以利累形。 ——梁章鉅
無安之藥,不可試也。 ——佚名
食取稱意,衣取適體,即是養生之妙藥。 ——曹庭棟
秋月宜凍足凍腦,冬月宜溫足溫腦。 ——梁章鉅
所食欲少,心愈開,年愈益;所食欲多,心愈塞,心愈塞,年愈損。 ——梁章鉅
神慮澹則血氣和,嗜欲勝則疾診作。 ——佚名
怒是猛虎,欲是深淵。 ——金纓
息精息氣養精神,精養丹心氣養身。 ——呂巖
壽命的縮短和思想的虛耗成正比。 ——達爾文
食服常溫,一體皆春;心氣常順,百病自退。 ——蔡清
妨礙休息和一定的睡眠是直接自殺。 ——徐特立
飽食傷心,忠言逆耳。 ——佚名
養生如病,不得他求。 ——曹庭棟
養心莫善寡欲,至樂無如讀書。 ——佚名
養生必須慮禍。 ——顏之推
頭為諸陽之首。《攝生要論》曰:“冬宜凍腦”。又曰:“臣不覆首。”——曹庭棟
大凡快意外,即是受病處。老年人隨事預防,當于快意處發猛醒。 ——曹庭棟
大抵養性命,求安樂,亦無深遠難知之事,正在寢食之間耳。 ————梁章鉅
心逸則日休也。 ————曹庭棟
I怒傷肝,思傷脾,憂傷肺,恐慌傷腎。 ——佚名
養生孰為本,元氣不可虧。 ——陸游
養生以不傷為本。 ——葛洪
發宜多梳,齒宜多叩,液宜常咽,氣宜常煉,手宜在面。此五者,所謂“欲死不死修昆侖”也。 ——梁章鉅
長憂非生意,短愿不須多。 ——鮑照
世人個個學長年,不悟長年在目前;我得宛邱平易法,只將食粥致神仙。 ——曹庭棟
內安于心,外安于目,心目皆安,則身安矣。 ——無名氏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曹操!
欲得長生,腹中當清;欲得不死,腹中無滓。 ——梁章鉅
圣人先適欲。 ——佚名
必靜必清,無勞汝形,無搖汝精,乃可以長生。 ——佚名
寢處不時,飲食不節,逸勞過度者,疾共殺之。 ——佚名
苦茶久食益意思。 ——曹庭棟
治心以中,治氣以和。 ——司馬光
口中言少,心頭事少,肚中食少,自然睡少,依此四少,神仙可了。 ——佚名
修身以寡欲為要,行已恭儉為先。 ——胡宏
神靜而心和,心和而形全。神躁而心蕩,心蕩而形傷。 ——劉晝
鴆言,德之賊也;多子,生之仇也。 ——王通
圣人之于聲色滋味也,利于性則取之,割于性則舍;此全性之道也。 ——佚名
酒是燒身硝焰,氣是無煙火藥。 ——馮夢龍
腹不嫌過暖。 ——曹庭棟
水之生不雜則清。封閉而不流,亦不能清。此養神之道也,散步所以養神。 ——曹庭棟
治生者,去其所以害生者而已矣。 ——夏良心
百病不愈,安得長生? ——葛洪
常有小病則慎疾,常親小勞則身健。 ——申涵光
多忿害性,多欲害己,多逸害生,多憂害志。 ——崔敦
善養生者,慎起居,節飲食,導引關節,吐故納新。 ——蘇東坡
百病從腳起。 ——梁章鉅
不氏損年,長悉養病。 ——庾信
口腹不節,致疾之因。念慮不正,殺身之本。 ————林逋
晚食不節,殺人頃刻。 ——李時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