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雖然這里的赤壁非昔日周瑜戰曹操之赤壁,但此詩猶道出昔日周郎英姿。
被電影赤壁里周瑜戰場上意氣風發,戰場下柔情專一的人格魅力深深迷住了,到處找這方面的書,花了兩天時間看完了《大都督周瑜》。
在這之前我對周瑜的形象是很模糊的,也只是從“三氣周瑜”,“賠了夫人又折兵”,“既生瑜,何生亮”這樣一些典故中了解的。因為三國這一段歷史太復雜(個人感覺),所以一直沒看《三國演義》,不過現在在我看來是一件慶幸的事。因為歷史上的周瑜與三國演義中的周瑜簡直是判若兩人。
在史書《三國志》里,陳壽對于周瑜的評價很高。政治上高瞻遠矚,忠心耿耿;軍事上膽略兼人,智勇雙全;人格修養上,性度恢廊,情趣高雅。根據“曲有誤,周郎顧”可以看出周瑜是個優秀的音樂家。《演義》中諸葛亮草船借箭,巧借東風,三氣周瑜,使周瑜賠了夫人又折兵在歷史上也是子虛烏有的。歷史上諸葛亮的軍事才能也沒有《演義》中寫的那么出神入化,周瑜的軍事政治才能也不是諸葛亮能望其項背的。此外,他對愛情也很專一,終身只娶了小喬一個人,他與小喬浪漫而又感人的愛情故事流傳至今家喻戶曉。如此一個才華出眾,智勇雙全,重情重義的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有著漢代風骨的大英雄,卻因為《演義》而使得他歪曲的形象深入人心,于周瑜不公平,于后人可悲。
翻開三國史,多少英雄豪杰,在歷史長河中熠熠發光。弱冠之年,他滿腔熱血,英姿颯爽,一心想要匡扶漢室。遇季原,得醍醐灌頂之語,撥云見日決心追隨孫策開創基業,掃除戰亂,還百姓富足安康。借叔父之兵助伯符攻打劉繇,平定江東。青年威名遠揚,成曹操座上之賓,念兄弟情數拒孟德重用。擊黃祖,占夏口,雄姿英發。草船借箭,巧借東風,火燒赤壁,大破曹軍。眼看著就要實現當初取廬江,再取荊州,再取益州,一統南方的霸業,豈料天妒英才,周瑜英年早逝,留下千年的遺憾。
公瑾握瑾懷瑜,攬張昭,薦魯肅,禮賢下士,為輔助孫策四處招賢納才,鞠躬盡瘁。為人謙遜豁達,坦誠忠義。面對程普嫉妒與侮辱,從來都“折節容下,終不與較”,最后程普自覺慚愧,向周瑜負荊請罪。面對眾將,含淚徐徐道:“公瑾為人,寬厚闊達。與公瑾交往,如飲醇酒,不覺自醉。”他以胸襟贏得程普尊重。如此種種,正如同窗蔣干評價:公瑾雅量高致,非言辭所能間也。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歷史長河大浪淘沙,送走多少歲月,時代畫卷波瀾壯闊,記載多少英雄。大江奔流,帶不走的是公瑾的英明,大河浩蕩,而公瑾則是大河里最燦爛的浪花。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晝夜不息,只有歲月的眸光才能品出這鳴響千年的悲風。一本《三國演義》,揚劉貶曹,抑周贊亮,真實的歷史被眾人遺忘,公瑾歪曲的形象卻深入人心,讓人扼腕嘆息不已。要領略公瑾的風姿與雅量,也只有越過歷史的高墻才能窺得幾分真色。我心中的周瑜,天下無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