毅述教育隨思錄--秧苗系列(二)
我是在貼地爬行 不是在云端飛舞
如果教育能夠在最不可能的地方找到人才,那么,它也能夠給最沒有前景的地方帶去希望。每年有數億的家庭送他們的孩子上學,寄希望于教育能讓他們過上更好的生活。教育通過提供技能與知識提高生產力,很多家庭在教育中看到的是獲得更好工作與更高收入的資格證書。還有的家長認為教育不只是考試與證書,教育還給了孩子們離開他們的出生地,擺脫原有的社會階層的希望。
但是家長的希望有可能帶來的是失望有可能是絕望。現有的學校教育可能會是僵化而官僚、保守而缺乏變通的,因拒絕想法而難以變革。教育變成了一個篩分兒童的過程,把哪些上大學、進入專門職業學的篩出來,剩下掉隊的,最終智能退出這個從設計上就讓他們很艱難的學校系統。無論在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對于很多家庭來說,住址決定了命運:你來自哪里,你出身于什么家庭,將決定你能否上一所不錯的學校,而這又將決定你生活的選擇。這種狀況帶來了怎樣的畸形的教育和擇校現象不言而喻。這樣的教育怎么能夠在任何地方找到并培養人才呢?這樣的教育又帶給家長及教育從業者怎樣的挫敗感!
就是在這樣矛盾的環境下,希望與挫敗的相互混合助燃了教育創新,世界范圍內都充斥著各種教育創新項目、教育創新活動或運動,及教育創新組織,都在探索新的有效的教育方式來改變現狀。同時,在新一輪科技與產業革命的大背景下,全球教育變革勢在必行,學校教育將邁入一個面向未來的全興時代。美國已于2006年創建了世界上第一所以“未來學校”命名的學校,是全球第一所將創新教育方法與當今最先進的技術融合在一起的學校。進10余年來,未來學校也在世界范圍內不斷涌現,以滿足21世紀的學習者的需求而應運而生。21世紀的學習者稱之為“I-Generation”,那么,我認為與之相應的未來學校也稱其為“I-School”。我希望,我期待,并努力打造一所能保全還早的天性和內在生活活動的未來學校(I-School)。I-School強調學生和教師的感受,學校應該是孩子快樂的源泉,是教師幸福的根源,他們都能夠在學校里健康成長,共同創造博愛與自由的校園,愛生校園。I-School的核心教育理念是WE ARE LOVERS.(L=Liberty人文情懷; O=Optimization 最優化;V=Vocation 職業診斷與規劃;E=Encouragement 積極心態;R=Responsibility責任與使命;S=Sports健康體魄)I-School的核心關鍵詞更是圍繞不同側面反應出的“I”,I-11。這11個不同的“I”依次是:Innovation(教學創新); Intelligence(智慧校園); Information(信息數據); Internationalization(國際元素); Influence(影響示范); Internetwork(互聯互通); Interest(培養興趣); Integration(文化融合); Immersion(沉浸社區); Inherence(文藝天賦);Individualization(個性發展).
這是我所想打造的I-School的整體框架,具體的內容會便隨著研究與實踐的深入詳細解讀,我是一個實踐者,行動者,我始終在貼地爬行,并非在云端飛舞,因為,你越膽大,為你打開的門就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