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生活是透明的,所有人的行為都可以盡收眼底。一個人的心思可以通過行為舉止表現出來。于是,我們通過別人的行為別人的談話來思考自己跟某個人是否契合,適不適合成為朋友。也是在這個過程中發現,有的人特別懂得尊重別人,而有的人自恃清高目中無人。
而且越是位高者,才愈謙虛謹慎,而那些處于中游的人反倒是咋咋呼呼,特別把自己當根蔥,動不動就對人頤指氣使,那盛氣凌人的光輝真可怕,寧可不要。
也是到后來才懂得,很多時候別人尊重我們并不是我們自己優秀,而是他們優秀。這些人腦子里有待人接物的良好修養,是頂優秀的人。而我們自己,在這方面確實技低一籌,在很多時候都做不到尊重別人,總是很容易對那些比自己優秀的人心存敬畏,但對不如自己的人很難做到發自肺腑的尊重。
最高貴的人無異于是那種跟任何人都平等相處,不帶有色眼鏡,待人接物落落大方溫良有禮的人。擁有絕世容顏的奧黛麗赫本在晚年時投身慈善事業,多次不顧戰亂和傳染病的危險親赴非洲,走到地球上苦難最深重的角落擁抱飽受折磨的兒童,展開考察并實行援助。赫本跟那些小孩子打成一片,沒有因為他們患傳染病之類的問題表現出厭惡,而是給予足夠尊重,把每個小孩都當做正常的小孩,和他們玩鬧。這是赫本的善良和修養。
你知不知道尊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有次我去超市,在一個大娘后面排隊結賬,大娘買的是一個蘿卜,一苗白菜,合起來一塊二,收銀員掃碼的時候我就看見了她眼里的不屑,接著大娘從口袋里掏出塑料袋,里面包裹著一卷錢,十塊五塊的居多,她從里面拿出認真的數出了12個一角的硬幣,我看見了收銀員眼神里的鄙夷,她說“買這種蘿卜白菜下次不用上超市來。”我有些錯愕,穿著特別樸素的大娘可能就是我們家鄉很多奶奶或者媽媽的縮影,省吃儉用,自己吃的不好,省著錢都供兒女上學。去超市買菜可能因為寒酸還受人白眼,我不知道大娘會不會再來這個超市,只是我再也沒有去過。
我上初中的時候成績很好,那個時候因為個高,我一直坐在教室后兩排。后兩排一般都是成績有些差的學生,他們經常會問我各種問題,有的是老師講過超級多遍的,但是他們還是不會。我經常半開玩笑的說道,老師講那么多遍,還不會,豬腦子啊。我確定我是在開玩笑,而且這話是我說別人的,所以也沒覺得有什么不妥。
可是等升了高中以后,我成績一直下滑,那些理化生科目壓根就是一頭霧水,所以常去請教那些班里成績好的同學。有一次,我問完題后,還是不太懂,對方好像看出了我的窘態,估計我實在是太笨了,以至于他說了一句“其實老師都已經講過很多遍的,你這腦子,簡直了。”我的臉羞紅,我當下立即想到我自己好像也對別人說過這樣的話,也正是因為這一次,我知道如此傷人的話對于那些本來就學習不好有些無望的人來說有多慘重。所有的玩笑里都有半真的成分。我恨自己當年的口無遮攔,沒有給人足夠的尊重,但人家也沒有罵我一頓跟我置氣之類的,他們比我有修養得多。
想讓自己變得足夠優秀,那你首先要學會尊重別人,別人如果尊重你,很可能不是你優秀,而是別人優秀。即使從官場來看,所有那些能走到最后的人都是親民的,只有尊重百姓,才能獲得百姓的尊重。其實人與人之間的各種相處之道都是相互的,一方尊重另一方,才能獲得對方的尊重;一方對另一方掏心窩子,才能獲得對方的坦誠相待。
我們生而為人,地位平等,無論你貧窮還是富有,無論你高貴還是卑微,都應該受到同等的尊重。我們常常看到明星會眼里泛著光,會往跟前湊,看到乞丐眼神里閃過一絲鄙夷,然后能走多遠就走多遠。我們知道錯了,應該做的就是讓自己的心正起來,不把人劃分等級。畢竟你尊重別人,會換來別人的尊重,這于你而言,大有裨益。
這兩天范雨素的文章《我不是范雨素》在朋友圈微博等自媒體火的一塌糊涂。只不過慢慢發現,人們強調的是保姆能寫出這樣的文章很厲害呀,其實根本就沒有把她跟作家或者說那些專業寫東西的人同日而語,仔細想來這已經是一種不尊重。評論一個人某件作品的好壞,應該是與這種作品的主要產生區域作對比的,而不是夸贊的同時總帶著一種說不出來的輕蔑。
望我們都能夠尊重他人。即使一個人被很多人詬病,但我們仍然尊重他,這是他的生存需要,也是我們修養的體現。
來到簡書真正寫字的第3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