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什么,等同于生活態度
只留下讓你怦然心動的
透過物品與自己對話
你的人生將從此煥然一新
——《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近藤麻理惠/著
整理的過程其實就是通過物品與自己的內心對話,是思考的過程。——自我覺知
最近在讀《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這本書,受益良多。自己又再重讀了一遍并且反觀自己現在的生活,深入思考作者說的話其中的原理。
比如說到,很多人都說自己“天生就不會整理”、“永遠學不會整理”、“整理很難”等,實則是因為他們沒有對于整理正確的觀念,所以,作者寫的這本書,說的是整理,然而在最開頭,她就說了,要想改變,先要改變觀念。有了正確的觀念,才有好的成果。
我覺得很對。
就像“人生方向”、“工作方向與個人發展”等許多問題,我們都應該先思考并且樹立一個正確的想法,我們才有可能有正確的行動,不是嗎?也才能慢慢靠近我們的目標,變成我們想成為的人。
所以,為了改變人們對于“整理”的觀念,作者就說了“整理是每個人都能學會的事情”,只要想明白自己想要什么樣的人生,并且按照正確的方法去做,就可能學會“整理”。
而我們也應該會在整理中,感受到這些變化:
整理前——物品數量多,環境雜亂。實際對應的是,我們內心的混亂與不安。
整理中——開始接受新的觀念,但也經常會懷疑。此刻,真實面對自己很重要。要用正確的方式去整理。
整理后——眼前的景象煥然一新,內心也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開始徹底改變。過上屬于自己的“怦然心動的生活”。
梳理了一下,關于如何整理,則是按照以下順序:
一、整理前,先要改變觀念,樹立正確認知,再按照正確的整理方法去整理,最后達到目的。
二、開始“丟棄”作業前,先思考自己最初想要整理的動機是什么?想要的“理想生活”究竟是怎么樣的?(最好非常具體,能夠具體地想象自己在“整理好后的房間里生活的樣子”,比如“少女的生活”)為什么想過那樣的生活?對自己的答案至少問自己三個為什么?通過這樣的方式來深挖和確定自己的真實想法和最后想要的lifestyle。
而我自己也根據作者說的方法,通過思考和寫下這些問題的答案,慢慢確定自己內心的追求。
我的整理動機:讓房間變得更干凈、整潔、舒適;想過上心情舒暢的生活;想充滿活力。
我想要的“理想生活”:舒服開心、房間是有香味的、可以享受下午茶時光、可以席地而坐、可以看書喝茶喝咖啡、可以和男票看劇聊天、可以做運動(有點碎碎的,其實就是些關鍵詞,表明我想做的事情)
為什么想要這樣的生活:
看書:想要提升自己,不斷學習和進步;
舒適環境:能讓自己安靜下來,享受生活,心情愉悅;
運動:keep fit
三、在確定了自己理想的生活后,才開始整理。按照“先丟棄,后收納”的順序進行。
判斷物品丟棄的標準——拿起物品,在碰觸物品的時候,內心是否有“怦然心動的感覺”。不要過多思考,憑自己的直覺做出判斷。如果有,則留下,如果沒有,則毫不猶豫的丟棄。
按照先易后難,進行“同類物品”的一次性判斷。
正確的“判斷物品棄留”的類別順序:衣服-家居服-書籍-文件-小件物品-紀念品-照片。
在完全完成“丟棄”工作后,再進行“收納”作業。而收納其實很簡單,就是規定每類物品的存放位置。
“丟棄物品”這過程,其實是最考驗人的。因為“物品”代表的其實就是我們的“想法”,包括“過往的回憶”、“未來的擔憂”,要明確自己想法并且坦然真實面對自己,真的很難。
整理的過程實則就是和物品對話的過程,通過物品,與自己的內心對話。了解自己真正喜歡什么,追求什么。
之前自己就看過山下英子老師的《斷舍離》,當時對自己的觸動也是很大,自己開始變得“低物欲”,更多追求頭腦與內心的升華。每次購物的時候都會思考,這個是否真的喜歡(心動感),是否適合自己,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就會購入。在那之后自己也很少剁手了,因為覺得自己擁有的物品已經很多了。
但在看這本書之后,我開始動手整理,才發現,自己擁有的物品比自己以為的還要多,特別是衣服。——女生會不小心堆積最多的應該就是衣服了。所以啊,我們擁有的真的很多。而在這個物質豐富的今日,我們更應該學會的是辨別什么是“適合自己的”,多少是“適宜的數量”。
在現在一直強調做加法,要努力奮斗的時代,做減法似乎更正確。傾聽自己的內心,你才能得到真正的答案,做自己的選擇。
愿我們都有閃光的人生。
過自己選擇的,自己標準的幸福生活。
每一天都怦然心動。
bling bling.
最后,如果想要有所改變,就請開始閱讀這本書并且“整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