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希阿榮博堪布
? ? 次第花開,花開見佛。我相信,世間萬事萬物都有聯結,都有因果,遇人遇書,都有一定的因緣。就比如從西藏回來,就看到了這本解惑之書,給予智慧之書。感謝作者希阿榮博堪布,感謝贈書之人。
? ? 一直對佛教感興趣,也算是耳濡目染,但佛法對我而言太深奧,一直敬而遠之,還只停留在對《心經》的抄寫誦讀。幸運的是《次第花開》以一種娓娓道來,通俗易懂的方式,讓我對佛法產生了親近之感,與其說這是一本關于佛法的書,更不如說是心靈隨筆,睿智柔和的語言,撥開迷霧,感受到堪布的大智慧,再回過頭看過去及現在的困擾,皆是“我執”帶來的苦惱。
? ? 頂禮釋迦摩尼佛!
? ? 頂禮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
? ? ? 每次在我深陷困擾之時,總是有一本書來啟迪我的心智。《次第花開》一章一章細讀,一句一句感悟,讀的過程,也是自己不斷自察自省的一個過程,讀到到末尾時也已然跳出了自己的心坑。
? ? 堪布說:“你經歷過的悲歡離合,這不是修行,只是經歷;如果你在那悲歡離合間體認無常、緣起、因果,這是修行。生活本身不一定是修行,但如果你把生命經驗,順境、逆境,是苦、是樂,用于鞏固你的出離心、菩提心、空性的見解,這才是修行。”
? ? 我現在遇到的所有快樂,痛苦,歡喜,憂愁,都是讓我成長的經歷,都在啟發著我的覺悟。
? ? 佛陀說:“諸行無常,一切和合的事物都是無常的。”這原本就是個無常的世界,我們常常認為是無常帶來了痛苦,而實際上造成痛苦的不是無常,而是對無常的恐懼。世間一切事物,一切現象都依賴各種因緣,念念生滅。
? ? 藏人精神愉悅的秘密,在于信仰,在于接受,在于放下。在他們心里,發達社會的標準不是物質繁榮,而是平等安樂。他們相信內心滿足時感受的安樂,是富貴受用無與倫比的帝釋天也享受不到的安樂。
? ? 安樂,這就是我所追求的內心寧靜,與物質并無多大關系。“佛法不向你承諾安全感或確定性,事實上,它恰恰要打破你對安全的幻想。”“期望和恐懼其實是同一個東西的兩面,有期望就會有恐懼。”如果沒有期望,是不是也就不會有失望,盡全力做到自己的最好,而不強求結果,是不是就可以無愧于心。認識無常,放下我執,內心安然的過余生。
? ? 其實,世間的大智慧都是相通的,如哲學、心理學、宗教等,如瑜伽心法、如跑步心得等,這應該就是老子所說的“道”吧。
? ? 這本書除了通過傳遞佛法,指引我們在這紛繁蕪雜的世界找到安樂之外,還有關于布施、做功課、皈依、放生等詳盡的闡述,以及對上師的堅信不疑的愛戴敬重,都值得我們去了解,去學習。
? ? 從這個當下開始:破除我執,面對無常,隨喜安樂,次第花開。
摘錄:
1、只要有這個身體在,我們就必定經歷衰老、病痛、死亡;只要心里還有貪執、嗔恨、困惑、傲慢,我們就必定感受痛苦。
2、佛陀說,一切痛苦的根源在于我們長期以來對自身及外部世界根深蒂固的誤解,執幻為實。
3、每個人的生活都充滿變化起伏,有得有失,這是普遍的,也是自然的。
4、任何事物包括我們自己在內都是“無我”的,都沒有永恒、固有、實存的性質。事物皆觀待因緣而生滅。
5、此有故彼有,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
6、認為事物具有穩定性、持久性,是一種錯覺,若加以分析,就會明白其中的謬誤。
7、我們在輪回中,因為錯覺、誤解,把因緣和合、念念生滅的東西執著為實有、常存,而感受各種痛苦。
8、人生苦樂參半,有足夠的痛苦讓我們生起對解脫的向往,又不至于太過痛苦而無力無暇朝解脫的方向努力。生老病死、悲歡離合,幸福的、悲慘的、成功的、潦倒的,人生的種種經歷,無一不在啟發我們覺悟。
9、人生充滿起伏變化,很多時候自己的想法、計劃都無法實現,但不管在什么情況下,都要提醒自己:暇滿難得,今已得,人壽無常,死期不定,務必要精進修行,才不辜負這珍寶人生。
10、痛苦源自我執和法執,即對自己的執著和對周遭事物的執著。不僅是痛苦,快樂,憂傷,開心,都會過去,不要執著
11、一切都會過去,包括具傷害性的負面情緒。
12、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凡因緣和合的事物都會耗盡,都是無常的,沒有例外。
13、這個世界看上去千頭萬緒、混亂無章,充滿不可思議的巧合和令人費解的沖動,但其實每個人都被業力牽引,各自造作因緣,各自感受苦樂的果報,不會有錯漏。
14、 世間萬象如此復雜深奧。我們須保持謙卑,以及探究。
15、布施讓我們學會放松,不再把一切都緊緊抓在手中也不再關注自己。原來給予是會讓人感到豐足而不是貧乏的。
16、世出世間,唯有善良的心地里能開出安樂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