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習慣培養顧問董事長,古川武士在《堅持,一種可以培養的習慣》一書中提出所謂習慣就是“不依賴意志和毅力,把自己想要持續的事情引導到如每天刷牙般輕松的狀態”。
個人成長指引者、教練,自我管理系統構建專家,生涯發展規劃、咨詢師,幸福進化俱樂部創始人易仁永澄老師也提到“習慣是一種安靜而持續地投入”而不是讓養成習慣的努力成為我們嘩眾取寵的噱頭。
這兩種觀點我都特別贊同,但是明白了這些道理,我依然養不成一個好的習慣。
案例:最近我和我的閨蜜H都在參加一個每日四點起床的打卡群,目的是養成一個一個早睡早起的好習慣。這個群的群規特別嚴格,每天只能在早上3:50到4:10這短短二十分鐘的時間在規定的鏈接里打卡,只要逾期未打卡就必須上交5元的罰款。每周的罰款會獎勵給每周全勤的人。
可就算是這樣我還是在這周連續三天交了罰款。而且其他未交罰款的日子里也有很多時候我只是在規定的時間打完卡然后又倒下呼呼大睡。我的閨蜜H也說自己經常因為各種原因并沒有如打卡記錄上那樣真正起床那么早,只是偶爾那么努力而已。
我想我和我的閨蜜H其實慢慢地就忘記了自己參加社群打卡的最終目的了,只是為了打卡而打卡了。也就是易仁永澄老師個人成長的6條元規范(http://blog.hiddenwangcc.com/archives/2768)中的提到的本質導向。其實到最后打卡的目的無非是不想罰款并且得到獎勵而已。
其實我們都知道養成好習慣的重要性,易仁永澄老師的視角卻很獨特,他主要從道、術、器的角度的解釋了堅持習慣的重要性。而他的道、術、器又分別對應個人成長、自我管理、習慣養成等三方面。
當然我們很多人都知道養成好習慣的重要性,對于這一點不管怎么去解釋,去實踐去執行是毋庸置疑的。
不知道你是否和我一樣想減肥,想早起,想戒煙,想養成閱讀的習慣,嘗試了各種方法,加入了各種各樣的打卡社群,可是依然沒有什么效果。易仁永澄老師在《好習慣你為啥總是不能堅持》中給我們揭曉了答案。
既然養成習慣對我們至關重要那么重要,可是為什么一直無法堅持養成習慣呢?如果讓我們寫原因肯定會寫出一大堆,可是真的就沒有解決辦法嗎?
我特別贊同易仁永澄老師所說的習慣不能堅持的根本原因就是理性不能戰勝感性!
如圖中的騎象人如果大象不走,他再怎么叫喚都沒有用,所以左邊不愿意行走的大象讓騎象人很郁悶,可是右邊地 騎象人卻可以一路開心地往前走。我們的習慣養成也是被我們的感性所耽誤,比如我每天鬧鐘響的時候我想的是再睡會,還沒睡好。
如何解決感性上不愿意堅持習慣呢?
易仁永澄老師首先從本質導向角度出發,使用TMBRT模型(也稱之為甜面包熱湯模型)幫我們解釋養成習慣的本質是什么。這一點其實很多時候被我們所忽略。
TMBRT模型:
-?Trigger:觸發器
-?Motive:動機
-?Behavior:行動
-?Reward:獎勵
-?Trigger`s?Sensitivity:觸發器敏銳度
1、動機
我們總是說說去堅持,而其實養成習慣只需要一種安靜而持續地投入,其實在最初的習慣養成之初我們就應該特別明確自己的動機,并且一直牢記,而不能在后期執行的過程中因為各種阻力忘記了自己的最初動機。
2、觸發器
這點其實自己不怎么懂。
3、養成習慣要從嬰兒學步開始
所謂從嬰兒學步開始,就是要小地方開始,遵循自然發展的規律,比如我之前一直習慣晚睡晚起,而現在突然要養成四點起床的習慣,明顯不現實,事實上我慢慢養成了五點半起床的習慣,我應該慢慢地讓自己朝理想的目標去努力,而不是一下子逼迫自己。
4、及時獎勵
這點自己完全沒有設立,完成和沒有完成貌似都一樣,而且我還學到一個新名詞,被獎勵所傷。我自己就是典型的例子,沒有很好地執行,還想得到所謂的獎勵,我覺得現在很多社群打卡都存在這樣的問題。因為是在網絡上打卡,會存在很多作弊的現象,但是易仁永澄老師在個人成長的6條元規范(http://blog.hiddenwangcc.com/archives/2768)中提到的作品聲音很重要,不管打卡記錄上的自己多么努力,最終的成長蛻變還是能顯現出自己到底有沒有去執行,關鍵還是的出作品。
易仁永澄說不給工具的方法都是扯的",他給的工具其實很簡單,一個本?if …then的思維編程法。意思假如(if)我想吃東西,那么(then)我需要先去跑步5分鐘;假如(if)我想貪睡半小時,那么我得先起床(then)閱讀半個小時.
這個工具看起來很簡單,但是很明顯原理并不簡單,工具有沒有用,我想必須自己實踐起來才知道,希望自己在接下里的海比特訓練營中能和小伙伴們一起把這套工具好好實踐起來,養成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