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天我在微博上看到一句話大概意思是:真的跑起來的時候,從來不會去想什么減脂心率之類的,只有一個念頭——這個逼我裝定了!我當時就有一種“原來如此,知音在此”的微妙心情。
這周杭馬就開始報名了,雖然規則是普通參賽者報名后抽簽,幾率未知,但總歸是要去試一試運氣的,說不定就抽中了吶,當然全馬目前還跑不下來,第一次就沖著小馬去吧。從某個夏天的夜晚,在小區附近,20分鐘2公里跑到幾乎斷氣,到現在每天都能夠以愉悅的心情去跑上1個小時,這個變化的時間是三年。零下五度的西北風里跑過,白天40度晚上35度的極端高溫天氣里跑過,除了居住的城市杭州,在北京、上海、南京等一些工作需要出差的城市里不同的環境下跑過,和很多不同的跑者擦肩而過,現在回想起來,居然是一些很不錯的經歷呀。
任何事情要啟動,肯定有一個比較迫切而強烈的需求。跑步這件事情,很多人都是被減肥這個需求驅動的,我也是。當然對于常年減肥星人以及如今積累了一定的健身知識的我來說,這真的是一個比較苦的方法啊,可是好在我啟動當時多少還帶著,底線是要照顧好健康的身體。我還記得第一晚跑的感覺,圍著小區才跑了大半圈,已經覺得嗓子快冒煙了,回想中學時代800米考試之后,還沒如此拼命地跑過吶。但整體上來說,我屬于運動神經不算差的人,這點我是知道的,所以當時我相信,只要堅持下去,是可以有成效的。事實也確實如此。
慢慢跑了幾個月后,我開始關注起跑步的相關知識,比如呼吸、膝蓋、拉伸和裝備。這就是主動投入一件事的好處,它會推著你去學習,以求達到更好的目的。中間不是沒有不想跑的時候的,比如明明出差很累,還要背一堆跑步裝備出去的時候。比如外面氣溫很低,一出門風吹上來就石化的時候。當然遇到刮風下雨、鳳體違和的時候,也會暫停。好在我這個人意志力還可以,一旦自己想做的事情,還是能夠堅持下去。大概跑到第二年的時候,我感覺有了一個明顯的“通關”過程,就是跑步這個事情,大腦和身體都有了比較鮮明的記憶,它成習慣了。
特別是對于有強迫癥的人來說,成為習慣這個過程太重要了,接下來如果自己因為惰性想偷懶的時候,因為敵不過大腦的強迫信號,還是會去完成這個任務。其實跑到第二年的時候,我已經不是絕對在意減肥這個結果了,因為無論是心肺功能,身體的反應力,以及精神的集中力,都會有明顯的提升。特別是我一旦陷入工作的狀態,是一種高強度的腦力勞動,每當完成一個階段的工作,都有一種心力交瘁的感覺。這種時候,跑步真是最好的調劑品,可以完全放空思緒,只感受呼吸和汗水。后來我還發現,跑步的時候甚至可以非常聚焦的思考一個問題,比如一個解決方案的邏輯推演,一篇文章的提綱構思,跑步的時候都可以高效形成思路。這是完全不同的兩個狀態,放空或者填滿,當然,要注意安全!
第三年也就是今年,再跑著跑著的時候,我意識到跑步對我來說,已經從習慣進階到了愛好。這種感覺是這樣的,跑之前很期待,跑時很興奮,跑完很輕松。回到文章開頭那句話,整個一小時內大概是一天里“裝逼力”最MAX的時候吧。在這樣的狀態下,還會有幾個明顯的變化標志。比如裝備一定要買很騷包的顏色和款,會開始學著了解裝備的技術含量和不同作用,以及在這塊上開銷有明顯增長,對于跑步的很多知識,已經爛熟于心,對于別人問“跑步小腿會不會變粗”,“跑步會不會傷膝蓋”這種問題不再鄙視而是笑而答“還好”。以及知道自己聽什么歌可以跑出什么節奏來。然后就會產生除了跑馬拉松,想去很多不同的景色美好的地方都跑上一跑的念頭。它成了一件只有當我自己一個人全情投入的時候才能出現最佳狀態的開心的事情。
如果你也想體會跑步這件事情帶來的樂趣,只需要做兩件事情。第一,確定你是一個可以獨立完成一個目標的人,跑步這事兒你可沒法拉上誰陪你。第二,今天就出門跑起來,從10分鐘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