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遠遠的你:
你好。
首先,謝謝你看到了這里,也謝謝你讓我可以陪你完成這十幾天的學習和成長。
我這里是南方,剛剛穿起秋衫,晴空碧藍,樹葉依然常青。這樣的天氣適合登高望遠,如果可以齊聚一處,我會邀請你們一起出去走走,就像學生時代全班去郊游一樣。
有些遺憾,大家身居五湖四海,無法相談盡歡。也有些慶幸,你我身處的這個時代,即使遠隔萬里,也可以來到一個地方共同成長。這是真正的“天涯若比鄰”的年代。
天涯若比鄰,也意味著:人人可以發聲,人人可以影響他人。微信有一條很經典的文案: “再小的個體也有品牌”,正是對這個時代的寫照。
在前天的問卷里,我看到很多人寫下了你心中的那個我。你們很寬容,那些詞都很美好,讓人松了一口氣。后來我想,我們沒有見過面,你甚至從未聽過我的聲音。如果你已經可以從我的文字里讀出勤勉、嚴謹、情趣,甚至是一顆真心,不正也證明了文字的力量,證明了若是用心寫好每一句話,就能得到別人的認可嗎?
你的話語我會好好收藏,這是你給我的肯定。希望,你以后也能得到同樣的肯定。
回想幾個月前,我在撰寫課程大綱時的初衷。當時腦海中想法千千萬,最后逐漸清晰的是,我想讓知識不再高高在上,讓知識能夠融入我們的生活。
如何融入呢?當你每一次下廚,在心中練習一次邏輯樹;當你和別人溝通前,就從對方容易接受的角度思考;當你下一次做工作提案,先想到《如夢令》的SCQA;當你要做PPT時,便想到那個準備婚禮都要用結果倒推法的KK;當你抬頭看天,想到“風把天空挖了一個洞”……
在每一個這樣的時刻,知識就真正屬于了你。我希望這樣的時刻,從我的筆下出發,來到你的身邊,并陪伴你更長遠地走下去。
和大家相伴學習的日子里,我改了許多同學的作業,也見證了大家一點一滴的成長。看著大家的進步,老師非常開心。通過這些日子的學習,相信你也站在了新的起點。
然而,成長不能一蹴而就,課程的結束,也是自我訓練的開始。希望你繼續堅持動筆,在寫作中充實自己,讓自己步履不停。
在知識與生活交匯的旅途上,我們下次再會。
——周源
寫于 2017年秋 熊貓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