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困住的是人的思想,而非人本身。
? ? ? 那里盡是高山,站在山腳抬頭望,山頂是直戳蒼穹的,就仿佛山?jīng)]了天就會掉下來。山緊挨著山,圍出一個大盆地,盆地中坐落著一個小鄉(xiāng)城,喚作無煙鄉(xiāng)。至于為何名為無煙鄉(xiāng),早已無從考證,興許是因了人少的緣故吧。總之,祖先這么叫了,后來的人也就這么叫了。
? ? ? 無煙鄉(xiāng)的鄉(xiāng)民以種田種果樹為生,鮮有人會翻過山去做買賣,大都靠著家里幾畝良田果樹自給自足。大山是他們的支柱,是他們永恒的信仰。在傳說里,無煙鄉(xiāng)的祖先是山神轉(zhuǎn)世,所有的良田、果樹、池魚都是山神慷慨的饋贈,是山神保佑著鄉(xiāng)民一代代繁衍生息,豐衣足食。山神是無煙鄉(xiāng)的神,決不允許褻瀆,也決不允許背叛。
? ? ? “文化知識“這東西在這里是極為罕見的,也只有零星幾家祖上教過書的懂些,但也都是高旬老人。偶爾把玩寫文字篇章編成曲,教鄉(xiāng)里人哼唱。所以,當(dāng)突然間聽說齊家八歲的小二寫了篇極妙的文章時,鄉(xiāng)里頓時轟動了。齊小二的爺爺像得了塊寶似的,抱著孫子親了又親,抱著文章讀了又讀,好不興奮。齊老爺是懂知識的人,閑時也總愛教孫子識字讀書,兩個孫子是公平對待的,卻不曾想這二孫子似天神下凡,把自己所教盡數(shù)吸納了去,八歲即文采斐然,滿腹筆墨了。齊老爺給小二的文字編了曲,唱給鄉(xiāng)民聽。鄉(xiāng)民不懂文采,只知道這新的歌謠極是好聽,便喜滋滋的傳唱著。小二的文字越寫越多,齊老爺成了它的配樂師,小二寫了,齊老爺就給他編了曲,鄉(xiāng)民們就哼著唱了。一時間,無煙鄉(xiāng)里歌聲四起,詞曲多變,但詞都出自一人之手,那就是小二。人們就覺得小二寫得好,就愿唱,其他人的也就不唱了。
? ? ? “神童啊!神童啊!”人們見了齊小二總這么說。
? ? ? “恩,神童!恩,神童!”齊老爺見了人們總這么說。
可逐漸的,小二的文章就老了,不新鮮了。家里的書也都看完了,小二整天為沒有新思路愁眉苦臉。他是愛書的,沒書怎么能行。齊老爺心想,是啊,書太少了,書是小二的糧食,糧食斷了,小二的文字自然不會長。小二是個可塑之才,可不能浪費了。這便更急煞了齊老爺。得給小二找糧食啊,可上哪去找呢?
? ? ? 村里一位曾外出做過買賣的人對齊老爺說,他見過山外面有書,有好多好多的書,好多的人聚一塊兒在一個個屋子里讀著,有的人大街上都抱著書,那書是從沒見過的,與齊老爺家的不一樣。齊老爺一聽喜了,這好啊,外面有書,小二的糧食在外面,小神童可以變大神童了。于是就打算著到外面去買書。回頭一想,不行,好不容易去去一趟買回來,萬一又不夠了怎么辦?總不能常常的翻山出去吧,那多麻煩。哎?要不……就把小二送出去……行,就這么辦!小二阿爸力壯,可以擔(dān)上些糧食去外邊賣,帶上小二去外邊長知識,小二再回來就是鄉(xiāng)里的福音了……齊老爺越想越高興,越想越覺得有理,就立馬叫了家里人商議送小二出山的事。
? ? ? 出發(fā)的日子到了,全鄉(xiāng)人來送小二。衣服、糧食全塞上了小二阿爸的車。
? ? ? 小二走了,也哭,也笑的走了。
? ? ? 他走得那天晚上,無煙鄉(xiāng)下起了一場罕見的大雨,瓢潑了一夜。
? ? ? 第二天早上,雨停了,鄉(xiāng)民在山谷里發(fā)現(xiàn)了一大一小兩具尸體,大的是小二的阿爸,小的是小二……
? ? ? 不久,齊老爺就瘋了,見人就喊:“哎,神童!我家有神童!”
? ? ? 漸漸的,無煙鄉(xiāng)流傳起這樣的說法,說山神發(fā)怒了,山神不允許鄉(xiāng)民去外面學(xué)知識,是山神懲罰了渴望知識的小二。山神的意志是不可背叛的。
? ? ? 于是,無煙鄉(xiāng)的鄉(xiāng)民再也不敢想將小孩子送出去讀書的事了。
? ? ? 無煙鄉(xiāng)最終又恢復(fù)了寧靜,“神童”小二成了他們再也不敢提起的歷史,漸漸的被淡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