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雨中等你
我不等傘,也不等雨停。
第一滴雨輕觸我的發絲,第二滴雨、第三滴雨、第四滴雨、滴五滴雨......第無數滴雨侵濕了滿頭的快樂、煩惱、憂愁、孤寂,與淚水一起混淆洗滌臉的每一個紋路,衣服流下了淚一點一點落在大地上像等待帥哥駐足的女孩般等著吸收,等著聽根須吸水跳躍的樂章,等著一個一個不經意間竄出的生命吸引人們的關注。
有時雨猛烈些許,狂風帶來寒冷吹起衣角。仿佛雨滴制造的疼痛不能讓人醒悟,非常需要寒風從那絲絲的縫隙中鉆入碰觸冰涼柔軟的肌膚。讓雨中的人打個寒顫,更加明白寒冷。
有時雨是帶著些許懲罰來的,冰雹劈天蓋地的招呼著世間的一切。每一個都代表著你曾經犯過的錯誤,上帝的懲罰僅是如此溫柔。
傘—一種外殼式的保護,它剝奪了人們對于雨的享受,它剝奪了那一塊土地該享有的生命之水,它剝奪了雨中該有的清醒。
雨停在下一秒,無數個下一秒,在猝不及防間就消失無影無蹤,等你想要抓住雨的尾巴時,只有漫天的烏云告訴你上一秒你經歷了什么。一會兒不甘被冷落的風來了,云也回家歇息等待下一次的出動。陽光照射每一寸大地、每一寸肌膚、每一根頭發。小草像重生般微笑著看著你,你像是經歷了一次大的洗禮般微笑著看著藍天,藍天看著不斷移動著的太陽告訴它別忘記你頭發絲上殘留的淚水。
運氣好點看見彩虹在天際繞成一個圓,那忽近忽遠的色彩繽紛比人間的四月天更美,雨后的霞光如血液般流動,它可以是你眼中的任何一幅畫,一個故事,那樣紅的璀璨,紅的徹底,仿佛生命就應該這樣,這時微風如愛人般輕輕撫摸你的每一寸肌膚,泥土的芬芳鉆進鼻尖直達心底,鳥兒低鳴唱著自己的故事,青蛙偶爾伴奏幾聲,張開眼靈活舞動身姿的數、草、花上演著拉丁舞、摩登舞、古典舞、現代舞,一個,一雙,一群,一組應有盡有。
她出生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后幾年,父母是小小村莊里的知識分子,而她也是那個年代家庭的獨生女。受過很高的教育在溫暖的環境中成長為婷婷玉立的少女。
她愛上了一個長相帥氣、身材高大農民子弟。她們終在家人的促成下結婚了,她嫁給了自己愛的人,他娶了最適合他的她。婚后剛開始幾年的甜蜜成為她一輩子的精神支柱。
她做他的強有力后盾,提供給他一切的幫助,她為他生兒育女。可她,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她有她的嬌氣、她有她的任性、她有她的小女人。這些卻成為那個時代一個媳婦的禁忌。就如《落花生》一書中提及的中國屬于一個父母血緣過度。婆婆的不喜歡日益增加,丈夫的不理解終于在一天晚上化為拳打腳踢,溫暖港灣的父母也已經在另一個世界看著他們疼愛的女兒。
一切的發生太快,快到人們以為她會是最幸福的人時,她的精神出了問題,她總會在黑夜來臨時走出家門找一個黃花葉地下卷縮抱著自己,她說她在尋找溫暖,尋找安全。那時的她瘦得經受不住一陣微風的吹拂。
丈夫在城里的官做越做越大,婆婆叫著瘋婆子將她趕出了家給她另一個院子居住,孩子被丈夫領到城里接受更好的教育。她平時與正常人沒有任何區別,只有在受了刺激時才這樣。不確定因素很多大家都遠離了她,但只有一個小姑娘喜歡聽她的故事,看著她得心靈手巧,往往只需一眼、一把剪刀、一張紙,一個活靈活現的動物就會出現在眼前。做飯不行成了小姑娘眼中她唯一的缺點。
很多年后,小姑娘長大成人,嫁為人婦。回家看到她時很意外,她已經那般的瘦,全身仿只剩下骨頭支撐著,每走一步都會擔心會不會骨頭散架。問問大人她的近況,大人說現在孩子長大了會接她去家里住住,但每次時間都很短,丈夫還在于她玩貓抓老鼠的游戲,不同的時現在她“勤快”了很多,每天早晨早早起來做飯,就拿著掃把到處掃,等到太陽落山時背著一天的成果回家,春夏秋冬日復一日。她的瘋病成為了小村莊的禁忌。
她拉著姑娘的手,叫著姑娘不知道是誰的名字,慈母般的叮囑就從她那唯一活動的嘴唇中吐露出來。
姑娘耳朵中傳來從未聽她說過的對于婚姻的抱怨。她喜歡姑娘拉著她的手,非常的喜歡,喜歡到拉著不松手。她說著:“我已經記不清你是誰了,你是我昨天看見的那個誰嗎?我好像一直認識你一樣,現在沒有孩子在我屁股后面追著說瘋子了,但我的大腦已經忘記了很多的事,明天你還能來看我嗎?”姑娘的眼淚在臉上開辟出兩條道路留在她們相拉的手上,一滴滴侵濕了兩雙手。
月亮的光照射在她們身上,她還是拉著姑娘的手不放開,姑娘不說話任由她拉著。她看著姑娘紅腫的眼低下了頭,一會而又看一下,又低下了頭。遠處姑娘的父母向姑娘示意。
忽然間她流下了淚放開了姑娘的手什么都沒有拿就回家了。第二天一大早姑娘就被爸爸禁止出門了,因為夜晚她又犯病了。
姑娘直到離家時也未在見過她,后來聽家人說她還是和以前一樣“勤快”。
她的身影,她的遭遇時時刻刻浮現在姑娘眼前。
工作中、生活中姑娘總是留意家境較好的獨生子女。慢慢明白成長道路上的艱難困苦都是為了以后更好,在不懂壓力的年紀卻已明白如何承受壓力,面對生活的風雨平常心的對待,再苦、再難、再累也壓不垮打不倒。
我不等傘,也不等雨停。我知道雨是為造虹而生。
我在雨中等你,陪你走一程,看你走一程,轉身離開,你的雨中繼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