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影片最后一幕Elio面對爐火回憶往事潸然淚下的場景令多少人動容,這也可以說是小男主甜茶入圍奧斯卡的主要原因---
演技爆發與情感交融,我看到了一個對戀人的思念,對Oliver即將結婚感到心酸,但卻還是露出淺淺微笑,祝他安好的Elio。
第九十屆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第七十一屆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改編劇本獎,第七十屆美國編劇工會獎最佳改編劇本獎,第二十三屆美國評論家選擇電影獎最佳改編劇本獎,第八十三屆紐約影評人協會獎最佳男主角,第八十九屆美國國家評論協會獎最佳新人男演員,第二十七屆哥譚獨立電影獎最佳影片及年度突破演員獎,第十八屆美國電影學會獎年度佳片,第四十三屆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及最佳男主角獎,,,
先不說由此可見的改編劇本的強大功力,單憑這些獲獎記錄也很難讓人把持住。坦言小編我對同性電影并沒有十分感冒,但聞著高級味道而來的我徹徹底底為這部電影奉上了膝蓋。
在我看來,影片最精彩的部分并不是兩位男主在家中在山間的纏綿調情,如若把重點放置在這些橋段,這部電影也許就淪為普普通通的瑪麗蘇商業電影,而不會得到文青和奧斯卡的青睞。
意大利
還記得上一次被電影場景迷醉到還是看貝尼尼大師自導自演的《美麗人生》的時候。
當時是意大利的阿雷佐,即使幸福生活轉瞬即逝很快便進入集中營生活,但青苔小路與木色小屋都給人極深的印象。
這一次雖說是在維埃拉,卻也可算是讓人過足了對意大利的癮。
回到主題
記得小Elio靠著書堆發呆,微風吹拂著他稚嫩的臉龐,窗扉與花草的深淺綠色呼應,滿屏的氧氣和青春,像是回到了八十年代的靜謐。
情感
看過影片的人都能感受到那情感的真摯。
隨著情節的推動,主人公的眼神笑容都在進行著微妙的變化。
我還記得他們剛剛相識時,Elio還不能確定自己對Oliver的感情,總是充滿著復雜又糾結的眼神。
特別是大家在玩球時,Oliver為他按摩肩膀,Elio想躲又沒躲開,想笑又不好意思笑出來的樣子很糾結,但又很可愛。
直到那一晚的小型舞會時,Elio看到Oliver和女伴曖昧的跳舞時,眼神瞬間燃燒出一股醋意,也有一種不甘。也許就在這個時候他決定正視自己的這一份感情了。
一定要提一下的,肯定是那壁爐前的深思與回憶。
當時我腦子里就想起來電影里的一句臺詞:
“每開始一段新的感情,我們能給予的便越少,但為了讓自己沒有感覺而不去感覺,多么浪費…別讓這些痛苦消失,也別喪失你感受到的快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
或許最美好的并不是長長久久永永遠遠,而是我凝視你的那一刻,你剛好也愛我。
劇情
我并沒想故事,只是想表達電影中二位主人公,互相暗示相互依貼的感情發展,和前呼后應的劇情發展是有多有說服力。
就像Oliver離開前一夜,兩人坐在窗口含情脈脈的“控訴”對方時,他告訴Elio當時在球場上為他按摩肩膀就是在暗示自己的感情,但是沒有回應讓他寸步不前;
在舞會上與其他女子的熱舞也是給Elio看,希望他能有所觸動,但是Elio卻拉了另一個女伴來刺激他;
原來兩個人早已情根深種,只是迫于害羞,迫于世俗。
說到這些暗示類的劇情線索,就不得不提到另一個高分同志電影《阿黛爾的生活》,兩位女主人公Adele和Emma的感情也沒有走到最后的結局。
但我覺得最大的不同就是,從始至終,我都覺得Adele對Emma的感情不夠真摯。也許是因為改編于情欲漫畫,其目的性本就不是為了表達情感,也許是因為我并沒有理解到更高的深度。
這個八十年代的禁忌之戀的結局是理所當然的,無疾而終。
在Oliver踏上返途的火車后,小Elio甚至沒辦法獨自回家,是影片一大淚點。
在影片的結尾,看到Elio渾然神傷,明智而開放的,也可以說有著同樣經歷的父親,給電影起了一個很棒的托舉作用。
雖然每個電影中父親經常去扮演這樣的角色,但放在那個年代,對兒子有這樣的尊重和開導其實是很難得的。
“河水流動的意義不在于事物的變化讓人得以再一次記錄,而在于有些事物能在變化之中保持不變”
? ? ? ? ? ? ? ? ? ? ? ? ? ? ? ? ? ? ? ? ? ? ?---Oliver
如若我是Elio,看到Oliver筆記本里這樣的內容我也會義無反顧的愛上他。
編輯:心肌女一號
視覺:心肌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