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什么原因,從心底里對侍奉佛祖的和尚有了控制不住的興趣。身著灰藍長衫,光光腦袋飄然在俗客中間走來走去。目光常常逶迤追隨他們的背影,呆呆作想:他們為什么出家?看破紅塵還是家境貧困?是感情受挫?這么年輕就決意伴佛一生?家人怎么辦呢?他們真如槁木死灰一般絕了情欲么?
于我,是不信仰佛的,只是心生肅穆敬重而已。每次在各個廟宇里看各個神佛,或坐或立,幾乎都是一樣的表情,低眉斂目,俯瞰眾生,默默接受善男信女的頂頭膜拜。每此時總想起紅樓里寶玉觀瞻洛神的情形來,只是現在也想不明白寶玉為什么會在賞鑒洛神時滴出眼淚來,是為著洛神的翩若驚鴻與婉若游龍嗎?還是荷出綠波,日映朝霞的美姿?
只是覺得把一生寄望在不確定的事物上,比如是否存在的神身上,真是件冒險之事。然如此說,誰又確定神佛不存在呢?倘若冥冥緲緲間真有那么一群神仙在分司掌管人間生死喜樂悲愁,卻不信仰,那么何嘗不也是種冒險呢?
讀紅樓夢,看柳湘蓮與尤三姐的愛情,雖不如寶黛那么綿長細膩但卻也轟轟烈烈驚心動魄。尤三姐因之前失于撿點,名聲不好而遭柳湘蓮嫌棄時,恥羞自刎。這不能再扶起的玉山傾倒讓那湘蓮追悔莫及,痛苦不堪以致精神恍恍惚惚,這個時候遇一道士,他的那句,連我也不知此系何方,我系何人,不過暫來歇足而已的話,讓柳二爺從此變成了柳道爺,如風般隨他飄飄而去。
還有以后的寶玉出家,還有那個長伴青燈古佛的如花少女惜春。似乎在失意了落魄了感覺塵世無可戀了,就會想起出家想起伴隨神佛,原來佛門之地另一功用竟是專門收留不如意人的,也許伴著佛祖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但在我看來,這總有種逃避的味道。既然出家,那就講個六根清凈,可清凈得了嗎?情斷恩絕,心如古井死水無波,舉目了無牽掛,細想,真有這樣的人嗎?有的,石頭人。人在世上一遭,總要有點什么東西的,比如為自己,自己家人甚至這個社會。
有句話說:求人不如求已。想對已有求必應,那就要不斷修煉自身。我好了自然你也好他也好。信佛的信道的,求的是來世。但來世是什么樣子,我們不知道。那就求今生,佛不度人人自度,修煉自己讓自己變強,順帶著也幫了他人,其實佛就是我們自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