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內容摘自嘉怡女士清醒記片段,讀后令人毛骨悚然。蠹蟲危害如此嚴重,卻鮮有人知曉。
但是我們社會上近些年流行的一些精神污染物,比之蠹蟲危害更甚,但卻鮮為人知,甚至甘之若飴。及至明白過來,恐早已病入膏肓。說來大家可能都不信。
詩、文、書、畫,常常被稱頌為一個人有才學的象征,琴、棋、書、畫則成為中產家庭子女教育的標配。但是,在歷史上曾經有人指出,這些東西就像蠹蟲一樣在腐蝕人們的靈魂。此說出自《顏習齋年譜》。原文為"后世詩、文、字、畫,乾坤四蠹也"。
親身經歷過明朝滅亡的顏習齋,對那些空談詩文、不務實踐的腐儒深惡痛絕,他講"儒道之亡,亡在誤認一'文'字",把舞文弄墨誤當作真才實學是道學衰落的根源。"宋元來儒者卻習成婦女態,甚可羞。無事袖手談心性,臨危一死報君王,即為上品矣"。自宋和元以來儒生們學的個個像娘們兒,真是丟死人了。不遇事兒的時候整天空談修行養性,及至真的國家面臨危機時,卻束手無策,最多一死了之。又說"后儒以文墨為文,將博學改為博讀博講博著,不又天淵之分耶?"詩詞歌賦能說會道這些玩意兒離真才實學還相差著十萬八千里呢。
顏學齋先生說:“子不見今之為詩文者乎?梁王繹敵兵臨城,猶君臣倡和為詩,及敗降魏,焚圖書十四萬卷。吳三桂畔,聘一名士主軍謀,則善字畫、鐫圖章者也。問以軍事,睨而不言。無何被擄死,詩文之禍,至此其極也"。
吳三桂聘請了一位號稱有學問的名士當參謀,此君擅長字畫鐫刻,問他打仗的事,不屑一顧,最后被俘喪命。所以,他把詩文字畫斥責為害人不淺的"四種蠹蟲"。
古人所言能文能武者,要“文能提筆安天下,武可跨馬定乾坤”,學識本領是要用來安邦治國平天下的,小可養活家庭,中可獨創事業,大可安邦治國。
當代有一種風氣,年輕人向往和推崇的都是什么體育演藝明星,或某某著名書畫大師,但是真正的科學家、實業家、保家衛國的勇士們卻成為被調侃的對象,被貶的一文不值。這種風氣不是中了蠹蟲又是什么?
但愿我們的社會風氣能早日回歸到崇尚科學理性,崇尚豪杰英雄,樹立民族自信,掃除權貴腐敗,勇于挑戰權威,遠離奢靡浮夸的康莊大道上來!
詩文書畫稱蠢蟲,藝體明星誤國人;
磚家學者談空性,臨事一跪成美粉。
實體實用不實行,卻把癡迷當本領;
欽徽二帝及李煜,前車之鑒務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