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事農譚】之六
? ? ? ?鬼子姜開花的時候,我站在院門口,總有人問我,這是什么花,這么好看。
? ? ? ?我倒不覺它的顏值有多高,只是兩三米高的枝干,頂著黃色花,比較醒目而已。路人的驚奇,多半是沒見過這樣的植物。
? ? ? ?鬼子姜在北方卻是習見,水塔街隨便什么地方都有。大夏天走在路上,時不時會瞧見出墻的黃花。我們家是長在煤堆邊上,誰也不管它,兀自花開花落,冬天來,一鐵锨下去,就是一堆塊莖,形如生姜,斷了的茬口上還滲著水。
? ? ? ?鬼子姜一般是做醬菜,其味甚美,沒有一點辣氣。將挖出的塊莖洗干凈,放陶罐子里,撒上大粒的海鹽,俟腌透了,拿出幾顆,切絲或切片,熱水燙過,去咸味,佐以麻油、蔥絲,一盆冷菜上桌了。
流徙江南二十余載,此味不嘗久矣。某年春節返鄉,帶了些鮮的回來,種在門口,春天一到,毛絨絨的葉子長出來。
? ? ? ?鬼子姜學名菊芋,查了一下,是菊科、向日葵屬,這個是極明顯的,小苗初長,極似向日葵,且有硬硬的絨毛,及再長,則只有花朵有幾分象,葉子卻不如向日葵那么寬大肥碩了。
? ? ? ?如果只是為了看花,鬼子姜不具什么優勢,花亦不香,它過高的身姿亦不適合做花境,但其宿根可食,卻非其他草花可比了。
? ? ? ?秋天,我也收獲了些塊莖,如舊法炮制,整個冬天,不時能嘗到家鄉的味道。
? ? ? ?遙想西晉之張翰棄官回鄉,說是起了“莼鱸之思”,這兩樣東西,本非珍饈,但卻是游子記憶中的佳肴。時人喜談飲食,不特為食品安全甚劣情形下之狂歡,亦因中國社會前所未見之遷徙潮制造了無數的鄉愁。昔唐魯孫氏之談吃,蓋因一為遷客,吃不著了之緣故。觀時文,不見了“故園東望路漫漫”的情愫,只剩下了吃。
? ? ? ?每個夏天,上海總有幾場擦肩而過的熱帶風暴,風過后,爬山虎會落下一些藤蔓,芭蕉撕扯得不成樣子,蜀葵花東倒西斜,鬼子姜則作匐匐狀,索性一剪了之。
? ? ? ?但這時的姜,還太小,如江南的寶塔菜。鬼子姜只要種一次,你便很難除盡,它的這個特點,幫助人類在一些不毛之地防沙固沙,且不需施肥,不需噴藥,雨也不怕,旱也不怕。除了舶來之故,“鬼子”這個名字大約也是它神出鬼沒的生存方式之寫照吧。
? ? ? ?據說鬼子姜是十七世紀自歐洲傳入中國的,而它的祖籍卻是美洲,看來此公喜歡浪游,且隨遇而安。說起來,它來華的資歷比鳳仙花、番茄什么的晚了不少。我知道的外來物種中,有這兩樣表現頗不佳,一枝黃花與水葫蘆。水葫蘆又稱鳳眼藍,生于水上,繁殖極快,中國引進時,以為畜草,結果泛濫江河,魚蝦殞命,舟楫為阻。一枝黃花亦曾在花店中作鮮切花賣,只要它長過的地,土壤板結,什么都種不好了。相比之下,鬼子姜簡直是道德模范了。我看見過一篇文章,說菊芋可以做生物燃料,那得種多少啊。
? ? ? ?鬼子姜在中國各地的叫法各異,有叫洋姜的者,有喚洋生姜者,頃見崇明島售一種醬菜,名金菊芋,包裝上還寫了幾個字:外國芋艿,這個叫法倒從未聽說。
? ? ? ?在蘇梅島的一個酒店,我發現了幾棵菊芋,高不及膝,問當地人叫什么,皆不知。這么熱的地方,它何時開花,何時休眠,就不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