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今天的社會,是網絡高速發達的社會,毫不夸張地說,我們已經在不經意間落入了網絡的“包圍圈”,大到幾十歲的老人,小到幾歲的孩童,都成了名副其實的“網民”。十幾年前,智能手機還沒像當下那么普及,上網就得有電腦,網絡也不像現在那么“神通廣大”。短短十幾載,智能手機以“沖鋒”的姿態“侵占”人們的生活,成為人們生活的必需品,QQ、微信眾多功能的不斷開發,為網絡的普及“推波助瀾”,網絡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即使是不識字的人,也可以輕松玩轉手機的游戲和聊天功能,所以,網民的低齡化成為必然趨勢。街頭巷尾,幾個孩子頭挨著頭聚在一起,嘀嘀咕咕,湊近一看,原來是一群聯機打游戲的“戲迷”。事實上,網絡的作用遠不止是玩游戲和聊天,但是孩子們知道嗎?他們會運用網絡的其他功能嗎?
? ? 一天自習課上,我看似隨意地對班上孩子的上網行為進行了小小的調查,結果顯示,多數孩子上網的工具是智能手機,上網做的事是玩游戲和微信聊天,他們雖然也知道網絡還有查找搜集資料的功能,卻極少運用。孩子們上網的“啟蒙老師”多半是父母,父母們大多數利用網絡玩游戲、聊天和網上購物,孩子是最善于模仿的,看著父母們捧著手機不撒手的樣子,在心里早已認定:那一定是個好家伙,我也要玩!孩子的身心又是不成熟的,比大人更容易沉溺網絡,所以經常聽到家長抱怨:這孩子就知道玩游戲,喊都喊不理,入迷了!也有的家長怕孩子沉迷網絡,干脆不讓他們觸碰,視網絡為洪水猛獸,結果孩子越來越好奇,長大后的孩子反而更容易沉溺網絡,就像一直看著肉卻不讓吃,只能垂涎三尺,那么一有機會當然就會大快朵頤。那么網絡時代來臨,我們該怎么面對網絡?怎樣引導我們的孩子正確對待網絡呢?
據中國社會科學院大眾傳媒與青少年發展中心的研究,對于青少年來說,互聯網至少有五大功能:
1、幫助我們學習使用信息資源的技能;
2、為青少年朋友建立一個環球交流網;
3、增加青少年接觸世界的途徑;
4、學會勇敢地表達自己;
5、可能增加父母與孩子的交流。
當今社會,信息呈現爆炸式的傳播,現在的孩子被稱為“網絡原住民”,所以如何規范使用網絡,提高孩子的網絡素質,也就是“網商”,需要父母們與孩子一起努力。想要指導孩子,父母首先得直視網絡,掌握在新媒體時代養育孩子的方法,為此,孫云曉在《習慣養成有方法》中,給出了這樣的建議:
1、不要把新媒體妖魔化。孩子如果內心豐富,把自己的生活安排的豐富多彩,就不會沉迷電視、網絡等媒體,父母要盡可能讓自己的的家庭生活豐富多彩,避免孩子生活單調乏味。
2、選擇什么內容的電視節目很重要,父母要注意在信息源頭上把關,不當著孩子看成人化節目。
3、廣播是最有益于兒童的媒介,因為廣播提高兒童想象的空間。
4、越是新媒體發展時期,越要培養孩子閱讀的習慣,紙媒的閱讀會培養孩子聚精會神、認真思考等好習慣,所以父母要注意培養家庭的讀書氛圍。
5、成年人尤其是父母使用媒介的方式會影響孩子,父母在孩子面前要正確使用新媒體,比如不要當著孩子的面過度地玩手機。
網絡是把雙刃劍,在給孩子帶來大量信息的同時,又“誘惑”著他們,使意志力不強的孩子沉迷其中不可自拔。孩子在剛接觸網絡時,他們的心中充滿了好奇感,這時,如果能正確引導,就可以將網絡變成學習、認識世界的助手,增強他獲取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該如何引導孩子面對網絡呢?父母和教師可以做哪些“功課”?當然是養成好的上網習慣,因為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習慣養成有方法》中給父母和教師提供了這樣的建議:
1、父母和教師應該與孩子一起學習使用計算機和互聯網,如能先行一步更好。與孩子共同學習的過程中,成人不僅便于與孩子溝通互助甚至還會保持青春和童心,這種千載難逢的良機,不可錯過。
2、讓孩子多多體驗成功。研究表明,人接觸不良信息的反應是不同的,對網絡和游戲的迷戀也不相同。在生活中成功的人,受的消極影響較小,而生活中失敗的人,容易沉溺于虛擬時空。因此,讓孩子在生活中獲得成功,是抵御不良媒介的關鍵。
3、孩子上網之初必先立下規矩。如每天使用網絡一般不超過一小時,不泄露個人與家庭秘密,學會選擇并欣賞健康網站等。
4、豐富孩子的生活。網絡之所以容易使孩子過度癡迷,往往與他們的課外生活貧乏有關。因此,引導孩子養成廣泛的興趣,尤其是熱愛戶外運動,是至關重要的。
5、引導孩子學會交往。兒童長大的過程是社會化的過程,而社會化離不開同齡群體的密切交往,離不開深刻的體驗。所以,讓孩子從小生活在伙伴的友誼之中,是避免虛擬時空誘惑最重要的保障。
但是現實問題是,我們跟孩子講了一大通道理,孩子卻不理不睬,怎樣才能讓孩子在愉快地心態中接受網絡知識呢?童喜喜的“網俠龍天天”系列為我們眾多父母指點了迷津,因為這首先是非常有趣的故事,孩子們在不知不覺間就愛上了這套書,將網絡的眾多作用隱含在故事中,孩子就會恍然大悟:噢,原來網絡還可以這樣用!記得我家孩子在看完《網俠龍天天》之后,主動要求我教他寫博客,還叫我用我的名字注冊一個賬號,然后把咱們家不用的東西拿到網上去賣,賣得的錢寄給山區里的貧困孩子.......孩子就是這樣,在書中看到什么,便也想像書中主人公那樣去做,這就是他們“角色自居”的方式,龍天天在網絡中游刃有余的瀟灑姿態深深吸引著孩子們,他們就會明白:原來網絡這么有用!這樣也就在不經意間提高了孩子們的“網商”,讓網絡為我們的生活所用,而不會成為網絡的奴隸,任它擺布。
我們身處鄉村,許多家長并未認識到網絡給孩子帶來的變化,所以在“家校共育”中逐漸給家長“洗腦”,不停地推廣閱讀,才能讓咱們農村的孩子和城市的孩子一樣,共同擁有一片潔凈的網絡空間,為此,我在本月的《給螢火蟲班家長的第三封信》中這樣寫道:
由于氣溫升高,偶然悶熱,孩子們的午讀狀態大不如前,總有些孩子在午讀時東張西望,左顧右盼,找不到自己應該做的事。閱讀習慣的培養還需從長計議,堅持,只有堅持不懈地閱讀,才能從根本上養成閱讀的好習慣,讓閱讀成為孩子的自動化行為。特推薦閱讀童喜喜的“網俠龍天天”系列,讓孩子能在網絡包圍的環境中輕松提高他們的“網商”,正確對待網絡,不沉迷,不沉溺,讓他們懂得手機不只是用來玩游戲和聊天的,有更多的用途,“書是糧食不是藥”,吸收充足營養的孩子,就能擁有正確的行為。
孩子習慣的養成是一項需要持之以恒的“大工程”,需要我們不斷地提醒、提點,多多關注,您為孩子付出多少,孩子都會用進步回報您!
以前曾聽人戲稱“網絡猛于虎”,其實,網絡到底會是猛虎還是寵物虎,全看你怎么運用,改變孩子的網絡觀念,最先改變的應該是家長,孩子的問題都是父母的問題,父母有正確的網絡觀念,自己能正確地對待網絡,孩子也會受到影響。如果父母一方面給孩子訂立規矩,自己卻整天捧著手機如癡如醉,孩子就會困惑:為什么爸爸媽媽對我說手機不能經常玩,他們自己卻那么喜歡呢?“言傳勝于身教”,父母的以身作則是最好的教育。
我有在網上寫博客的習慣,每次寫博客,我家孩子都會非常好奇,起初還會有些不解:“媽媽,你不是叫我不玩電腦嗎?你自己怎么總是玩電腦呀?”我就把孩子拉到我的身邊,把我寫的文章給他看,他就明白了:哦,媽媽是在用電腦寫“作文”呢!我把孩子成長的每個階段值得記錄的事兒都寫成文章,成了“昕記憶”,這些文章成為他最喜歡的文章,還經常會因為看“昕記憶”感動得稀里嘩啦,并悄悄跟我說:“媽媽,我長大了,也要用電腦寫文章”,我不但不反對,還鼓勵他:“你是個愛看書的小書蟲,寫出的文章一定比媽媽的好。”我們約定:利用暑假時間,好好教他書寫博客,學會記錄生活點滴。
? ? 加入網師,成為種子教師,經常需要在網絡上“聽課”,幾年時間,每當網上有課時,我就說一句:“今天晚上有課呢!”孩子就會知道:媽媽是在手機上學習呢!所以當別人家的孩子抱怨父母玩手機時,我家孩子會說:“我爸爸媽媽晚上經常拿手機,不過是用手機上課。”現在,我跟孩子一起寫作業,我在電腦上,孩子在書桌前,孩子無限向往地說:“媽媽,我們以后要是也能在電腦上寫作業就好了。”
? ? 網絡是助推器,也是阻攔板,若能讓“萬能”的網絡為你所用,就能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在處理信息、運用信息方面更上一層樓;若沉溺于這張無形的網中,不可自拔,它就會變成束縛你的繩結,使你的思想失去飛翔的翅膀。巧用網絡,善用網絡,父母才能和孩子一起成長!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