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片是一種數據結構,便于使用和管理數據集合,切片是基于數組的概念構成,可以按需自動增長和縮小,切片底層也會是在連續塊中分配的,所以切片還能獲得索引,迭代。
內部實現
// 切片是一個很小的對象,對底層數組進行了抽象,切片有三個字段組成如圖所示
// runtime/slice.go
type slice struct {
array unsafe.Pointer `description:"元素指針"`
len int `description:"長度"`
cap int `description:"容量"`
}
image.png
切片的創建于初始化
- 創建切片
// TODO 使用var關鍵字創建
// var是關鍵字表示聲明變量
// slice 是變量的名稱自定義(字母,數組,下劃線,不能用數字打頭)
// []int 表示切片的類型,與數組類似,只是中括號中不用寫數字,寫了就是數組,不寫就是切片
var slice []int
// TODO 使用內置函數make創建一個切片
// 第一個參數( []int)表示切片的類型,此示例是整形
// 第二個參數 (3) 表示切片的長度,此示例是3
// 第三個參數 (5) 表示切片的容量,容量必須大于等于長度,這個數值可以省略,當省略的時候容量與長度相等,此示例是5
slice := make([]int,3,5)
// TODO 通過切片字面量創建
// 創建方式與數組一致,可指定下標,也可不指定
// 指定下標如 []int{2:20,30},表示下標為2的值是20,下標為3的值是30,索引從0開始,未指定的使用類型的零值初始化
slice := []int{}
-
nil與空切片的對比與區別
image.png
image.png
nil切片與空切片的區別
1:nil切片的值與nil比較是true ,空切片與nil比較是false
2:建議使用nil切片效率高
- 幾種聲明方式對比
優勢 | var | make | 字面量 |
---|---|---|---|
是否可聲明 | 是 | 是 | 是 |
初始化值 | nil | 類型零值 | 類型零值+指定下標值 |
指定下標賦值 | 否 | 否 | 是 |
指定長度 | 0 | 聲明的長度 | 根據下標與實際值決定 |
指定容量 | 0 | 同長度或指定值 | 同長度 |
使用切片
// 切片的截取如 slice[1:3:5] ,左閉右開法則[1,3)
// 第一個參數 表示從哪一個下標開始截取
// 第二個參數 表示截取到哪一位(切記不包含此下標)
// 第三個參數 表示容量截取到哪一位
// 新切片與原始的切片之間共享底層數組,除非兩個切片發生擴容(當切片的長度大于容量的時候,必然擴容,因為切片是動態數組)
// 創建一個切片
slice := []int{10,20,30,40,50}
// 從其他切片中重新生成一個切片
// 長度是2,容量是3
newSlice := slice[1:3:5]
image.png
func main() {
s := []int{1, 2, 3, 4}
fmt.Printf("%p\n", s)
fmt.Printf("%p\n", &s)
sliceFirstAddr(s)
}
// @title 輸出切片的第一個值的地址
// @description 2019/6/27 14:33 mick
// @param id int "id"
// @return err error "錯誤"
// TODO 直接切片值的地址
// TODO 判斷切片的長度是否小于1
// TODO 輸出切片第一個位置的元素地址
func sliceFirstAddr(s []int){
fmt.Printf("%p\n", s)
if len(s) <1 {
return
}
fmt.Printf("%p\n", &s[0])
}
切片擴容(重點)
切片是一種動態數組,既然是動態的,那么就可以實現數據集合的增加與刪除,切片使用append函數進行數據的追加,使用切割實現數據的切分,當切片的長度大于容量的時候,切片會自動擴容
- 第一種擴容策略-雙倍擴容
1.切片每次新增個數不超過原來的1倍,
1.且每次增加數不超過1024個,
2.且增加后總長度小于1024個,
3.這種情況下擴容后為原來的2倍
// @title 切片的雙倍擴容
// @description 2019/6/27 15:07 mick
// @param void
// @return void
// TODO 使用make函數創建一個空切片(不是nil切片)
// TODO 打印當前的容量
// TODO 循環追加數據
// TODO 每次循環打印切片的長度與容量
func doubleIncrease() {
s1 := make([]int, 0)
fmt.Printf("The capacity of s1: %d\n", cap(s1))
for i := 1; i <= 17; i++ {
s1 = append(s1, i)
fmt.Printf("s1(%d): len: %d, cap: %d\n", i, len(s1), cap(s1))
}
}
- 第二種擴容策略-微擴容
1.切片一次新增個數超過原來1倍
2.但不超過1024個
3.且增加后總長度小于1024個
4.這種情況下擴容后比實際具有的總長度還要大一些。
// @title 容量微擴增
// @description 2019/6/27 15:12 mick
// @param void
// @return void
// TODO 使用make函數創建一個切片
// TODO 打印此切片的容量
// TODO 使用append函數追加5個元素,并賦值給新切片
// TODO 打印此切片的長度與容量
// TODO 使用append函數追加11個元素,并賦值給新切片
// TODO 打印此切片的長度與容量
func littleIncrease(){
s2 := make([]int, 10)
fmt.Printf("The capacity of s2: %d\n", cap(s2))
r1 := append(s2, make([]int, 5)...)
fmt.Printf("r1: len: %d, cap: %d\n", len(r1), cap(r1))
r2 := append(s2, make([]int, 11)...)
fmt.Printf("r2: len: %d, cap: %d\n", len(r2), cap(r2))
fmt.Printf("注意:像r2 一次增加個數超過原容量的1倍,增加后結果比實際總長度預想的稍大一點 \n")
}
- 第三種擴容策略-0.25倍增長
1.原切片長度超過1024時,
2.一次增加容量不是2倍而是0.25倍
3.每次超過預定的都是0.25累乘
// @title 0.25倍的固定增長
// @description 2019/6/27 15:16 mick
// @param void
// @return void
// TODO 使用make函數創建一個1024個長度的切片
// TODO 打印此切片的容量
// TODO 使用append函數追加200個元素,并賦值給新切片
// TODO 打印此切片的長度與容量
// TODO 打印驗證數值的正確性
func fixedIncrease(){
s3 := make([]int, 1024)
fmt.Printf("The capacity of s3: %d\n", cap(s3))
r4 := append(s3, make([]int, 200)...)
fmt.Printf("r4: len: %d, cap: %d\n", len(r4), cap(r4))
fmt.Println(1024+1024*0.25)
}
image.png
課后練習
- 第一題:為什么切片的值是一樣的呢?
var s []*int
source := []int{1,2,3,4,5}
for _,v := range source{
s = append(s,&v)
}
fmt.Printl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