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九月份,注定是一個與眾不同的九月份。盡管沒有什么特別值得欣喜的好消息,但是也沒有什么特別值得可悲的故事。
參加中式享調培訓班
我從來沒有下過廚?如果就下廚單純就是煮東西而言,我算是下過廚的。我用電飯煲煮過飯,用奶鍋煮過水煮蛋;炒過蛋炒飯,炒過番茄炒雞蛋。我印象當中最深刻的一次是為出差回到家的媽媽炒了一盤腐竹,結果因為不知道要加水,炒出來的顏色和鍋底一樣黑,味道又咸又硬,媽媽還說好吃。等我長大點了她告訴我,真的很難吃。
我們參加這次培訓是國家免費提供的。我事先接到了一個電話通知上課時間和地點,當天就準時到場了。教室里邊坐滿了陌生人,沒有位置了,我就自己到講臺上拿一張事先準備好的小板凳,和別人搭個桌勉強擠一下。
校長給大家介紹培訓注意事項。共開設三個培訓班,分別是茶藝、面點、和中式烹調。
我當初填寫培訓意向的時候肯定不是茶藝,好像也不是面點,不記得是不是烹飪了,好像是,是還是不是啊。結果校長說沒有關系,以此次報名的為準,我感覺烹飪比較有親切感,我就選擇了它。烹調培訓班授課黎老師說,這個課中午有飯吃。我終于可以不用早餐中餐就著一塊吃了。
頭三天上的是理論課,黎老師選出一男一女兩個班長讓他們建群方便聯系、下發通知。結果選出的正班長第二天就沒見到人,女班長不太會操作微信建群的相關東西。所有培訓班的統一班主任高老師也一直提到這個建群的問題,連續問了三天,我終于按照簽到簿上的聯系號碼全給加了一遍。并把自己的昵稱改名為“協助班長加群”。算是小小的做了一把好事。
老師每天上完理論課后,我們再統一到隔壁廚房進行實操,我在旁邊觀摩得比較多。這個烹調班大多數都是男同胞。現在男同胞可強多了,又是煮飯又是切菜又是炒菜的。大廚子的鍋都很重,我想要單手舉起來根本就很困難,一看就是很生疏的。
我的考勤是全勤,很認真的記筆記,很認真的在看炒菜,很認真的模仿炒菜架勢。我意識到,這不是十天半個月就能掌握的了的。先看看老師的刀功,切絲切方形,切段切平行,切塊切菱形,沒有那么簡單,倒不是像普通家庭里的隨意亂切,怎么方便怎么切,而是要切的整齊,切出形狀。
我們的月末考試由筆試和實操兩部分組成。我實操的部分在同學的幫助下順利通過了。實際上煮菜自己多花點時間功夫去琢磨,炒出幾道像樣的菜還是可以達得到的。
這次培訓很難得,我看到了自己對于廚房的另一種可能性。
關于“晨讀感悟”&“每日話題”&“每日剽悍”
1、晨讀感悟
我還是堅持了每天寫一篇晨讀感悟的節奏。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最佳勛章,我是想得到的,這畢竟是對自己寫作的一種肯定。沒有得到,說明寫的不夠好。我文章的閱讀量很少很少,幾乎沒有人看,也少有人點評。我看到群里有很多小伙伴,他們的文章都被推薦至了簡書首頁,快速獲得閱讀量、關注度、曝光率什么的都有了,說實話我也很羨慕。有小伙伴問我怎么不投稿?我不是不想投稿,而是我感覺還沒有準備好,寫的不夠出色,沒有足夠的自信和把握能夠得到讀者們的認可和喜歡。
我能夠根據實際的情況,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也是好的。磨刀不誤砍柴工,也許把手中的這一把刀磨好了,磨鋒利了,才能砍好柴得到更多的收獲。 我們形容文字運用得心應手,叫做下筆如有神。寫下去,即使現在不出色、出彩,總歸是有幫助的。我熱愛文字,拼命討好想要和他們為伴,時間久了終將會被感化的吧。
2、每日話題
每天一個新的話題,開啟一個新的思維角度。有些問題是我從來沒有意識到、也沒有想過的。當我參與其中的任何一個話題,我就會回憶,就會反思,就會反省。
回答的問題有時候感到很簡單,但是提問的好壞是需要有一定水平的。我們通過回答這些高質量的問題,自己也會從中受益。
我并不是所有的問題都會回答。比如說一些我不愿開口提及的話題,還比如說問我對于某次大咖分享的聽后感悟,這個我是回答不出來的。我需要及時補聽復盤,不能浪費了老師的良苦用心,不能浪費了小灶群給我們提供的寶貴資源。
3、每日剽悍
這個所有的輸出形式中最簡單也是最不簡單的。
因為可以根據自己的心意,總結一天當中的所得所想,可以是因為一件事情,一本書,一個片段,一個遐想,怎么樣的都可以。想到什么說什么,十分隨意。
說不簡單是因為,要想入選貓叔的飯團,不能盲目自嗨,如果自娛自樂,讀者未必知道你想要表達的什么,更談不上對別人有所啟發和產生共鳴。飯團需要提供對讀者有幫助的內容,讀者認同才是目的。這個就要從讀者視角看待問題,歸納總結。終歸是要讓人看的明白,想得透徹。
九月份是很普通的一個月份,我不小心上了個烹調培訓班,順便拿到了個烹調結業證書。我原本以為從來沒有下廚的我會通不過考試,原來嘗試過后,凡事皆有可能。
九月份已經過去了,期待十月份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