輻射
輻射對皮膚的傷害主要是通過干擾皮膚的正常磁場,從而破壞皮膚組織,今天老師重點要跟大家分享的是電磁輻射傷害皮膚后,皮膚會表現出什么樣的癥狀。
電腦的終端是監視器,它的原理和電視機一樣,當陰極射線管發射出的電子流撞擊在熒光屏上時,即可轉變成可見光,在這個過程中會產生對人體有害的X射線。而且在VDT周圍還會產生低頻電磁場,長期受電磁波輻射污染。
第一:皮膚干燥有細紋膚色變黃。
電腦有一定的輻射源,包括電腦屏啊,還有手機啊,等等,都是相當厲害的輻射源。這些輻射源直接會影響到我們身體的內分泌系統的穩亂。從而使皮膚代謝不規律,等等。加上電腦屏幕的大量景點,會聚積一些灰塵,和不潔的空氣等等,那這些都會影響到我們皮膚自身的質量,和加劇皮膚的老化程度。
第二:長有斑點。
電子設備是肯定會存在磁性的,而磁性就會有磁場,長時間身處于各種頻率的磁場中,會紊亂身體內部的磁場,導致內分泌失調,產生色斑。此外電子設備顯示屏是利用RGB通道合成光線色彩,這也會引起皮膚的自我反應,生成黑色素保護肌膚,時間長久之后自然而然黑色素就形成的了斑點。
第三:眼部有細紋、黑眼圈嚴重。
電腦顯示屏,包括其他電子設備的顯示屏的輻射,會對眼睛產生損傷,造成眼部疲勞,酸澀流淚,視力下降,此外由于長期眼部肌肉緊繃,會造成眼部細紋以及黑眼圈問題。
電腦操作者在熒光屏前工作時間過長,視網膜上的視紫紅質會被消耗掉,而視紫紅質主要由維生素A合成。因此針對眼部保護,要多補充維A。
此外,針對手機輻射,由于手機屏幕發出的光譜波段是偏藍光的,藍光會對睡眠有一定的影響
應對措施
最簡單的,可以在辦公桌上放一盆仙人掌,仙人掌吸收輻射的能力是非常強大的。
此外,每天的隔離工作不可少,長時間面對電腦工作的姐妹隔離霜是必不可少的。平時多吃一些抗輻射抗氧化的食品。還有一些富含維C的食物。(葡萄籽,櫻桃)
2. 紫外線
紫外線是電磁波譜中波長從10nm到400nm輻射的總稱,不能引起人們的視覺反應。紫外線可以用來滅菌,過多的紫外線進入體內會對人體造成皮膚癌。
紫外線根據波長分為:這里近紫外線(UVA),遠紫外線(UVB)和超短紫外線(UVC)。紫外線對人體皮膚的滲透程度是不同的。紫外線的波長愈短,對人類皮膚危害越大。短波紫外線可穿過真皮,中波則可進入真皮。
短波(UVC)。是波長280~100nm的紫外線。UVC對生物危害最大,但被臭氧層全部吸收。
中波(UVB)簡稱UVB。是波長315-280nm的紫外線。中波紫外線對人體皮膚有一定的生理作用。此類紫外線的極大部分被皮膚表皮所吸收,不能再滲入皮膚內部。但由于其階能較高,對皮膚可產生強烈的光損傷,被照射部位真皮血管擴張,皮膚可出現紅腫、水泡等癥狀,長久照射皮膚會出現紅斑、炎癥、皮膚老化,嚴重者可引起皮膚癌。中波紫外線又被稱作紫外線的曬傷(紅)段,是應重點預防的紫外線波段。
長波(UVA)是波長400-315nm的紫外線。長波紫外線對衣物和人體皮膚的穿透性遠比中波紫外線要強,可達到真皮深處,并可對表皮部位的黑色素起作用,從而引起皮膚黑色素沉著,使皮膚變黑,起到了防御紫外線,保護皮膚的作用。因而長波紫外線也被稱做“曬黑段”。
適量照射紫外線可促進皮膚維生素D3的合成,增強交感神經,腎上腺系統的興奮性和應激能力,增強人體免疫力,促進體內某些肌膚分泌等.
那么接下來老師說一下皮膚為什么會在紫外線照射之后變黑。
紫外線引發麥拉寧黑色素產生,是導致皮膚變黑的主要原因。黑色素本身其實是一種蛋白質,它們存在于皮膚基底層的細胞中間,20-25歲是黑色素沉淀形成的活躍期。有一種叫“黑色素原生物質”的物質,也叫做“色素母細胞”。色素母細胞分泌麥拉寧色素,當紫外線(B波、A波)照射到皮膚上,肌膚就會處于“自我防護”的狀態,藉由紫外線刺激麥拉寧色素,激活酪氨酸酶的活性,來保護我們的皮膚細胞。多巴其實就是黑色素的前身,經酪氨酸氧化而成,釋放出黑色素。黑色素又經由細胞代謝的層層移動,到了肌膚表皮層形成雀斑、曬斑、黑斑等形狀了。每個人體中制造黑色素的細胞數字是一樣多的,造成皮膚有黑有白的原因是胺基酸酵素作用的關系。而皮膚白的人就是胺基酸素的功能被壓抑,而顯得白晰,而黑人色素就是酵素作用旺盛之后的結果。
如果日曬只是暫時的,黑色素會隨著角蛋白細胞去到皮膚表層,新陳代謝會將這些黑色素角質排出,再恢復本來膚色。但當新陳代謝減慢或不停日曬之后,角質層會變厚,黑色素無法排泄于體外,逐漸沉淀于真皮組織內,皮膚色素自然加深。久而久之,皮膚表面的黑色素不斷增加。皮膚就自然變黑了。正常的皮膚,黑色素向上會隨著皮膚的新陳代謝向角質層移動,變成污垢脫離表層;向下可通過淋巴管,經過腎臟由尿液排出。但是如果經常受到紫外線的刺激,皮膚為了健自我保護不停地制造黑色素顆粒,結果表面細胞老死,新的皮膚不斷制造出來,將使得皮膚愈來愈粗硬。一般經過3—8小時的曝曬,皮膚就會微微發紅有刺痛感,24小時后感覺更為顯著。日曬后,第三天膚色開始變黑,七天后會更黑,十四天后開始脫皮,完全恢復可能要28天或更久的時間。
照射過度紫外線,也會引起皮膚提早老化的現象,此乃皮膚組織、結構上受到大的傷害而影響了皮膚彈性,皮膚一旦失去彈性就無法復原。
如何抵抗紫外線
對這些紫外線引起的皮膚病變以及美容問題的處理,目前尚缺少安全有效的手段,主要還在于預防,譬如:盡量避免日曬。皮膚敏感的人外出戴遮陽帽,外用防曬護膚品。但常常是防不勝防,還得依靠某些具有抗氧化作用的藥物。因為紫外線對人類皮膚產生生物效應的機制主要是它的生物角化作用,過多的活性氧自由基生產導致皮膚細胞的損傷和凋亡。臨床上常用的抗氧自由基藥物有:維生素C和E、β-胡蘿卜素、輔酶Q10等以及綠茶和含有硒的制劑等。
針對防曬霜來說,防曬系數并不是越高越好,防曬系數高低表明防曬時間的長短,防曬系數越小防曬時間越短,反之越長。防曬系數越高其成分油性大,粉多、刺激性強一般夏季郊外游泳、日光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