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朋友圈被一條微博刷屏,內容是成都地鐵扶梯上,一位阿姨背了很重的背筐,被壓彎了腰。站在背后的小伙用雙手把背筐幫忙把背筐扶起來,以減輕阿姨身上的重量。
評論區一片好評,眾網友直呼:你善良的樣子真好看!甚至很有姑娘被小伙的舉動感動落淚,想要以身相許.....
小伙的舉動當然值得人們學習,作為一個有著悠久傳統美德的古國,我們更應該大力弘揚這種樂于助人的行為。
只是曾幾何時,我們的社會卻變得負能量越來越多,各種負面新聞層出不窮,人們的防備心越來越重......
如果有一天,我們能夠對類似成都小伙的這種舉動感到再平凡不過,面對此種情況我們也能夠下意識地去幫助他人的時候,我們的社會就會變得美好很多。
現實生活中的情況總是有些情況令人大跌眼鏡,讓人心碎不已。
各地的撞瓷事件頻頻發生,其中不少還是老人;有的老人倚老賣老,仗著年紀大,騙取人們的同情心,摔倒被扶起來后,反而一口咬定幫助者是推倒他的人。
網友紛紛感慨,到底是老人變壞了,還是壞人變老了。幫助者好心成了驢肝肺,價值觀受到沉重打擊,不知道以后是否應該做善事。
類似的事件不斷地惡性循環著,一邊是社會呼吁人們要熱心助人,一邊是人們害怕惹禍上身。
經濟的快速發展,伴隨而來的是快節奏的生活方式,人們再也無法像從前一樣顧及身邊人的感受;
信息的爆發式傳播,讓騙子越來越猖狂,人們的警惕性越來越高,對陌生人很難再打開心扉去交流情感,導致人與人之間越來越冷漠,隔閡越來越大。悲劇上演的頻率越來越高。
羅素說過“在一切道德品質之中,善良的本性在世界上是最需要的。”
在2015年的感動中國人物中,有這樣一位樸實的老人感動了大家。
吳錦泉是江蘇省南通市港閘區五星村村民,南通市年齡最長的紅十字志愿者。
吳老今年86歲,靠磨刀為生,生活清貧,卻樂善好施。20多年來一直默默地做著慈善,他的收入大部分都用于資助災區及殘幼兒童的資助上。
在四川汶川地震和青海玉樹地震時,老人先后向南通市紅十字會捐出千枚硬幣;
2010年,甘肅省舟曲縣發生強降雨引發泥石流災害,吳錦泉帶著幾個月磨刀掙得幾百元硬幣,倒了三趟公交車,輾轉兩個多小時來到市紅十字會捐錢;
2013年,他將兩年來磨刀積攢的零錢捐獻給雅安地震災區,其中1元硬幣1715枚,5角硬幣501枚,1角硬幣7枚。
經工作人員清點,自2008年以來,他已累計捐款23392.2元。
老人的生活十分清貧,卻還處處惦記著那些更加需要關照的人。誰也不會想到,那個整日彎著腰匍匐在自行車上為了生活奔波的平凡老人,思想行為如此高尚。
一疊疊的硬幣,映射出的是老人高尚的內心。
善良的人像水仙花,低調卻自帶芬芳,在人群中他們也許不能快速地驚艷到你,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身上的品質會慢慢顯現出來,綻放出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