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曹漢陽,朋友們更喜歡稱呼他為“漢陽”,散時光《人物.態度》專欄第六期專訪嘉賓,喜好尋求真知,探索未知,將創客理念引入武漢,武漢創客組織創始人,致力于創新創造;2014年著有《3D打印:夢想與現實之間》一書;首創六感理論和六感創新體系,提出靈性科技、中國式科學等思想理論,現在正在探索將創新科技與教育相結合。
與漢陽相識已有四年之余,在這四年多的時間里,聊天的次數并不是很多,但是每一次的溝通都是非常專注的,有時坐下,便能聊上三四個小時而不覺疲憊。
而這,其實是讓我非常詫異的事情,因為工科專業與性格的原因,漢陽本身并不善言辭,這一點,在這期專訪現場的時候,很多朋友都應該有所見證。而我竟然可以跟這樣一個不健談的人聊這么久!可是,對于健談,每個人還真的是有每個人的特點,有的人是每一個話題都能開口聊,有的人是在沒話的時候都能找出話來聊,還有的人是面對自己專業和感興趣的事情時,完全像變了一個人一樣,特別的健談,而且一開口,就知道他的造詣不是一般的深,顯然,漢陽就是屬于第三類人。
如果說與漢陽的相識并成為朋友是因為他的背包客經歷,那么能夠成為好朋友,一定是因為他身上所具備的某些品質,比如求知欲強、心地純良、專注以及偶爾的幽默等。如果說要把漢陽的經歷做一個總結,那么,我想先給出四個關鍵詞:隨心、探索、專注、改變。
隨心,是那樣一段背包客的時光。在那樣一段時光里,漢陽說他原本只是計劃去去麗江等地,也就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可是走著走著,就想繼續往前走,于是走過了云南,走過了西藏,走過了東南亞的一些國家,沒想到這樣一走,就差不多是一年半的時間。沒有任何的計劃,他也沒有想過何時要停下來,何時要回來,反正就是這樣往前走,走到哪里算哪里,遇到什么就是什么,偶爾安排一下行程,好像就可以了。我想,這樣的一場旅行,還真的是夠任性隨心的。但好在,中國有一個大節,叫做“過年”,臨近過年的時候,他回來了。
在整個旅行的過程里,他會有思考,比如,他曾消極的這樣解讀死亡:反正人最終都是要死亡的,那么,怎么樣過其實都是無所謂的,因為誰也沒有辦法改變這一點。可是,死亡永遠都不是單獨存在的,都會與“生”如影隨形。旅行,讓他帶著對死亡的思考,也帶著對生的思考,不斷的梳理。這樣的梳理,也許是因為旅行中的經歷,也許是因為對于自我的重新定義,也許是對當下的思考,總之,在某一個不經意的時刻,他好像明白了什么,這也許就是他的頓悟吧!他在那一段時光里,重新看待了生與死的關系:每個人都是要經歷死亡,可是死亡不應該只有恐懼,還應該讓我們更多的思考如何生。
回來后,他帶著這樣的變化,開始去忙碌碌的做了許多的事情,比如炒股賺錢、引進創客理念、創辦在武漢的創客組織、開始寫書等等。
但每個人來到這樣一個世界,都有自己的使命,也都有生命所賦予的意義,漢陽,這樣一個喜歡探索本質,向內探求的人,終歸還是慢慢呈現出來了他的使命,當然,也許這個使命只是他以為的使命。他開始為著自己的那個使命不斷的去求證。他想要把他收到的所有信息變成系統的記錄,于是,從那以后,他就打算寫一本書,原計劃是在60多歲的時候再寫的,可是他說感覺機緣到了,于是就開始著手寫了。
那么,到底是怎樣的一個機緣呢?按照他自己的話說是因為一個夢境或者是因為某種感覺。但是我想,除此之外,他的機緣里一定抹不去一個人對他的影響。
這個人就是他的愛人,也是我的好姐妹——芳姑娘。當初知道他們在一起的時候,那種感覺簡直可以用“驚訝到不敢相信”來形容,如果我的腦海中有個星盤,那么,那個時候一定是屬于極不穩定在測算著各種可能的狀態,這種磁場形成了強大的沖擊。如此講真的沒有夸張。身邊有好幾位熟悉的朋友,大多也是這種感受。
因為工作環境的關系,更多時候,漢陽是與自己的思想打交道,是與一些有趣的物品打交道,所以,有些時間,他都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而他曾經一度強調自己沒有想過要結婚,覺得人生中,結婚是一件沒有意義的事情。但是這一切都是他對自我的假設,一個再懂得研究科學的人,面對緣分也沒有辦法做一個精細研究的。他遇到了的芳姑娘,遇到了這個顏值才情都相當高的姑娘。自此,他的一此變化在悄悄的發生著。
他的生命里,除了那些冷冰冰的研究,開始有了一些溫度。他的生活里有了煙火氣息,會有人給他在廚房里忙前忙后,會有可口的飯菜,會有人理解他,如果前面的時光里,他是孤獨的游俠,但是,在與芳姑娘相愛后,他想換一種活法了。于是,我們看到了他在他們的婚禮現場,真情流露,看到了他付出了更多的時間與精力往返在了武漢與芳姑娘的工作地……這些正如現場的一位朋友所說:如果漢陽可以投入更的愛,那么生命的維度會更不同。
但不管是因為什么樣的機緣,他開始會去思考更多的現實問題,比如:事業的方向、未來的生活狀態、怎么樣去行動等等。
專注的人,總是值得被尊敬與欣賞的。漢陽開始在他的事業中,做了減法,減掉了很多的雜念,減掉了時機還不太成熟的一些計劃,開始奔波在他覺得目前可以開始的事情中,所以,那種之前閑游的生活狀態仿佛在他身上已經找不到了痕跡。
未來的他,不知道會走向何方,但肯定會很好,因為他的經歷,從走出去再回來,已然完成了一種褪變,更何況,現在在他的身邊有一個理解他支持他的伴侶。比如,在現場,芳姑娘這樣表達對漢陽的支持:漢陽是一個專注于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上的人,他會有很多的想法,他選擇了一條這樣的路,絕大多數的想法和觀點我都是認同的,并且是支持的,希望他可以在自己的這條路上走得越來越好!
我想,生活本身的溫度不是因為我們知道了什么,而是我們遇見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當芳姑娘挺著大肚子出現的時候,我對漢陽發出這樣的感慨:在你做的這樣的一件事情上,可能身邊的人可以給的幫助都會非常有限,但芳姑娘今天這樣一個時刻在你身邊,就是想要用行為讓你感受到,你不是一個人,她會永遠的支持你,哪怕只是你一個小小的活動,她都不想錯過你的重要時刻。
探索的路,越走會越長,但回歸的路卻會越走越短,漢陽書中有這樣一段話:一念成佛,一念成魔;一念天堂,一念地獄;心生歡喜,心生恐懼;心生實相,心生虛相。而我想要再加兩句:心之所向,念之所生。愿漢陽可以在虛實之間,念力里生出更多的愛,生出更多的幸福!
最后,我想以朋友的身份,呼吁一下:如果有朋友對于創新科技和教育有興趣的朋友,有資源的朋友,有經驗的朋友,歡迎聯絡漢陽!這是他正在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