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看奇葩說,羅振宇的許多金句讓人醍醐灌頂,其中,有一句讓我聽得最五味雜陳——成長,就是變得更加復雜。
圖片發自簡書App
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和人說話不再隨心所欲了,即使再親近的朋友、親人,也要注意尺度和分寸,體察語氣和神態。
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發現越來越難找交心的朋友了,在自己眼里,對方總會有各種難以接受的瑕疵讓自己無法打開通往友情的大門。
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耳邊經常傳來讓人心寒的話語,那些所謂的“人生真諦”,“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無非是利益關系”,“認真你就輸了”“這個世界就是那么現實的啦”。。。。。。
難道這就是成長嗎?成長就是充斥著這些糾結與矛盾的狀態嗎?或許其中也有一些無可否認的好處,那就是懂得為人處世讓自己更順利地生存下去,但是,難道我們誕生在這個世界就是注定要走這些所謂成長的程序嗎?
小時候,我們讀安徒生的故事,讀伊索寓言,這是我們得到的最早的是非觀。他們教會了我們什么是善良,什么是真誠,什么是善有善報,惡人必然遭受懲罰。。。。。。可是,當我們漸漸長大,我們發現即使我們秉承社會主義傳揚的核心價值觀,并非都能收到童話寓言式的結果。
我們開始不敢行善了,我們開始懷疑眼前需要救助者的目的了,我們開始每做一件事都要思考有沒有回報了,我們變得更加困惑,了。。。。。。
讀過很多人生哲理,但依然過不好自己的一生。理想與現實的沖突和矛盾讓我開始對雞湯反胃了。
圖片發自簡書App
“成長就是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之間的那一條溝,掉進去了叫挫折,爬出來了就叫成長”。成長所經歷的一切讓我的世界觀變得模棱兩可,但是即使這樣,在內心深處,我依然相信上進的重要性,依然相信善良與真誠依然是做人不變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