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好好學習,孩子天天向上
為家長提供最落地的家庭教育解決方案
導言
正式踏上學習生涯,做一個優秀健康快樂的小學生。那么對于一年級的孩子都有哪些方面需要注意的呢?
入學第一個月會出現的狀況:
1、音樂鈴響了,還有孩子在操場上玩,不知道要上課了,時間觀念差
2、上美術課,到處找筆,忘帶了
3、上課在討論內容時,有孩子舉手要上廁所
4、上課時都在讀書,有孩子睡著了
5、回家后問孩子做業有沒有做完,有孩子回答說忘做了,有的說先玩一會再做
6、下課鈴剛響,就有老人進入教室,給孩子送水壺,送文具盒
對于初入小學的孩子來說,要迅速適應小學生活難免是有一定困難的。
在這個階段在學校老師的努力之外呢,家長們的適時引導顯得就有位重要啦!畢竟幼兒園與小學的區別幼兒園以保育為主,孩子沒有壓力,會涉及到一些知識地學習;小學則是以掌握學習方法,獲取知識為主,孩子會有一定的壓力。
家長們要在日常的生活中跟孩子多溝通,多引導,并幫助孩子做好跟學習相關的一系列事情。
-01-
家庭學習環境方面
a.孩子上學后,家庭是孩子學習的重要場所之一,家庭學習環境的準備是一項重要的內容;
b.給孩子準備一個學習的小房間,可以是房間的一個角落或單獨一間,重在安靜、整潔;
c.給孩子選擇好臺燈:一般用光線柔和的白熾燈,15-25瓦,左側采光,燈具可調整;
d.學具的準備:書包、文具盒、直尺、三角尺、小號的2B鉛筆、橡皮幾塊、自動削筆刀一個;
e.正確的書寫動作,寫數字,寫自己的名字或寫比較簡單的字,不能讓幼兒寫得多,因為手部肌肉發育不完全。
-02-
學習能力方面
a.認識鐘表、知道時間;
b.認識頁碼,會翻頁、找題號;
c.認識課表,語文、數學、英語、美術、音樂、品德、體育、科學、音樂;
d.生活中識字:獨體字、常用字,如一(4)班,男女廁所等。
-03-
習慣培養方面
a.遵守作息時間、合理安排時間和孩子一起選購喜歡的鬧鐘,訓練孩子按時睡覺、起床、用餐、學習、勞動和游戲。
b.在孩子掌握時間后,就能控制自己行動的節奏,避免遲到。
c.創造讓孩子有自我安排、自己控制時間的機會,在規定范圍內,如果孩子提前完成了任務,剩下的時間讓孩子自由安排。
d.愛護書籍的習慣 提供專門的位置幫助幼兒整理、存放屬于孩子的東西。
e.物品管理 邀請幼兒收拾房間。
f.家務活定期整理自己的小天地,協助家長完成力所能及的家務活。
-
04-
上學前,家長和孩子需要準備什么?
家長要明確一個觀念,不要為了上學去特別做些準備,而應從孩子自身出發:關注孩子的體質,多曬曬太陽,多在野外玩耍,吃得飽吃得好,健康的狀態是最重要的。
保持對事物的關注度,養成善于傾聽的習慣、合群、講道理等等,這些對于孩子來說都是特別重要的事情,有了這些品質,會習慣小學生活的。
-05-
如何幫助孩子處理好與老師的關系
(1)傾聽孩子的訴說。
孩子每天在校與老師、同學相處,發生的大事小情都希望在家中與您分享。
這時,您要注意傾聽孩子的訴說,因為這是了解孩子在校學習生活的最好途徑,您與孩子一起分享好消息或有趣的事,讓孩子覺得校園生活的快樂,從而加深與老師的親近感。
(2)多與老師溝通。
學校和家庭在教育孩子的目標上是一致的,都希望孩子能茁壯成長,但是由于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學校和家庭在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上容易產生分歧,使孩子難以適應。
這里,就要求您能夠多與老師進行溝通,共同探討教育的理念。
如果對老師的做法有所不解,可以坦率地提出并探討,從而達成共識。家長在這一問題的處理上不要心存顧慮,這樣反而容易產生誤會,適得其反。?
(3)切忌與老師關系過分親密。
有很多家長希望通過送禮、請客吃飯等方式增進與老師的感情,以獲取老師對自己孩子的特別照顧。家長的心情可以理解,但這樣的做法實不足取。
-06-
孩子與同學發生矛盾怎么辦?
?1、弄清原因,放手讓孩子自行解決矛盾
如果孩子間起了紛爭,家長首先要讓孩子說清發生爭執的原委。一旦了解了事情的真相,媽媽可以有針對性地幫助孩子們正確認識他們之間發生矛盾的原因,尤其是他們各自存在的問題。然后放手讓孩子自己去思考解決矛盾的辦法。
在這個過程中,媽媽應多用“你有什么好的主意?”“你覺得你們應該怎么做?”等提問,讓孩子感到自己有權利也有責任去思考如何解決自己的問題。
家長切忌一味袒護自己的孩子,或把本該屬于孩子的問題全都包攬過來,否則就會剝奪孩子鍛煉人際交往能力的機會。
?2、幫助孩子換位思考,擺脫自我中心的觀念
孩子從自身利益出發去考慮問題,是他們之間發生矛盾沖突的重要原因之一,這種現象在當今的孩子身上非常普遍。
作為父母,要善于引導孩子擺脫以自我為中心的觀念,學會站在別人的立場上思考問題。
比如,父母可以引導孩子思考“如果是我是他,我會怎么做呢?”“他也許希望我怎么做呢?”“怎樣的解決辦法能讓我們雙方都樂于接受呢?”
?3、教會孩子軟語化干戈
當孩子與同學之間發生矛盾時,父母要教會孩子,不要凡事都必須占上風,要學會道歉和請求他人原諒,學會心平氣和地用恰當的語言化解人際的沖突。
比如“這件事情是我的不對,你能原諒我嗎?”“你這樣說話讓我很傷心,罵人是不對的,咱們能靜下心來談談嗎?”
?4、教會孩子必要的交往技能
學會真誠關心同學,真實地表現自己;講究褒貶的方式。
批評他人的缺點時要含蓄委婉,不夸大,不使他人難堪,而在贊美別人時,應誠心誠意,實事求是;在與別人討論問題、陳述看法時則要注意謙遜,切忌好為人師,動不動就教訓別人;要學會聆聽。
耐心、虛心、會心的聆聽,會使人有心領神會之感,而東張西望,心不在焉,不等別人講完就打斷,甚至他說他的你做你的,則使人有“話不投機半句多”的感覺。
能力和習慣培養是實現順利過渡的保障:
1、培養時間觀念
A、小學低年級要求 7:55提前十分鐘前到校,高年級是7:40;
B、課程前20分鐘是重要的教學內容,考慮到孩子的專注力,后面時間就不安排重要的知識點;
C、課間休息十分鐘(自己玩,老師不會看著);要求先做好下節課的準備,上廁所,喝水,做完這些再出去玩;
D、養成回家就做作業的習慣,做作業前先收拾好桌子,只留鬧鐘和臺燈,不要放其他書或玩具,水之類的東西。在做作業前上好廁所喝好水,一旦做作業了,就不允許打斷,去喝水,上廁所,要一口氣做完;
E、作業檢查的:家長主要檢查作業有沒有做全(可給孩子準備一個小本子記錄布置的作業,晚上回家一項項對照檢查,做完的打勾),檢查質量,有沒有漏題或錯題,開始可不告訴孩子哪錯,只告訴他有錯的,讓他自己去檢查發現,后期根據孩子情況,可能不檢查,只簽字。
F、按時睡覺,最好8點半就上床睡著,周五、周六可玩遲點,周日要早睡。平時作業做完可以給孩子看二十分鐘的電視或新聞,不能是連續劇,孩子會上癮,要沒有關聯的。
2、學習任務意識的培養。家長可以一周給孩子檢查一兩次作業,孩子能掌握的,就不一定要天天查,但是要關注拼音是6-8星期教完,此進度不是學校和老師控制的,是教育局統一安排。建議學前要學些拼音,建立一種語感。
3、自我保護意識的培養。沒人來接時,開始老師可能會帶到班上,查老師忙時不一定會管到,家長要和孩子溝通好,在哪等,在班上還是門口等等。低年級不建議帶手機。
4、寫字姿勢。姿勢很難糾正,不正確的姿勢要盡早糾正,到了高年級就很難改了,會影響寫字速度5、培養每天整理書包讓孩子自己準備書包,適當地提醒。
5、養成衛生習慣。做眼保健操,培養孩子衛生打掃的能力,以后可以為班級服務。
6、關注身邊事和閱讀的習慣。很多小學都是書香校園,中午時間都會有看書。
7、培養孩子傾聽和分享的習慣。別人回答過的,不要再回答,要會聽,能發現別人回答存在的問題。
希望以上建議可以幫助爸爸媽媽們有效地引導孩子們順利的度過這段時間,正式踏上學習生涯,做一個優秀健康快樂的小學生。